一对辽代契丹文款水晶金扣皮囊壶译释考

标签:
一对辽代契丹文款水晶虚扣投囊壶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水晶是一种天然宝石,中国古代被称为“水玉”“水精”“千年老冰”等。《太平寰宇记》载:“幽州密云郡都管有水晶,是宝出昌平县。”这是目前所见辽王朝境内出产水晶的重要文献记载。其实,辽代境内盛产水晶。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北、京津,都曾有水晶矿脉发现。
但因水晶原石大料罕少,故辽代水晶多做佩饰,到中晚期,因为水晶是佛家七珍之一,佛教用品开始增多。水晶的硬度是摩氏7度,很硬,所以水晶器的制作工艺难度较大。正因为原料罕少,制作工艺繁杂,又是佛家七珍之一。契丹对于水晶的使用管理非常严格 ,严禁下层官员和平民使用水晶器,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使用。
经过“开料:是将整块材料以大锯片高速锯出压胚所需之形状和大;制胚:用手工刀、锯、磨具,制作出成品所需尺寸及形状;掏膛:用特制钻头磨具将壶腔掏成规定尺寸;粗抛光:是以金刚石盘直接磨出成品之刻线;细抛光:在粗抛光之后,以抛光粉来磨成品至晶莹剔透为止;金扣:将黄金通过捶打使其成为需要形状,装饰在器物口沿、底足等需要加装饰扣饰的部位。”等一系列工序,这个水晶皮囊壶才算告成。
整体看该壶器型属辽早期壶身较短,下部肥硕,形如马蹬,俗称单孔“马蹬壶”;壶口部一端有直立的短流,中间凹下,另一端翘起与流口平齐,形似驼峰,两侧有圆孔,可系绳提拿。壶体水晶一眼开门,棉絮状包裹体似白云飘浮碧如洗的空中。黄金扣饰富丽堂皇,锤鍱精细,绘图神妙。无论壶盖的帽形设计,壶尾圆孔的花瓣金扣,壶颈的树叶状项饰(见图2、),壶腹嵌镶的鹰逐天鹅的“春水图”(见图3、),以及壶底全镶的契丹文款其金扣饰。无不显系出壶主人身份的高贵,壶技艺的高超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壶主人是谁呢?这么大的派头,这么大的气势?通过对这对水晶壶底金扣饰上四个契丹文款(见图4、5、)的翻译:“臣,突吕不”,“妃,掩”,我们知道了这样几个信息:1、这对水晶壶是高级(皇家)殉葬品;2、这对水晶壶是“掩蔽日(下葬日)”那天瘗埋的;3、葬礼的主持人是大臣突吕不;4、该契丹文款是从墓主人哀册中摘录。哀册的撰写者也是耶律突吕不;5、墓主人是个女人,贵为王妃;6、墓主人死于会同五年前。(突吕不死于会同五年)。一言以敝之曰,该契丹文款亦属于殉葬品特用的“密码式契丹文”。
耶律突吕不(?-942年)辽朝大臣。字铎衮,铎臻弟。少聪明好学,为太祖器重。曾参预创制契丹大字,为文班林牙,领国子博士,掌管制诰,撰决狱法。从太祖略燕,军还至顺州,幽州王千来袭,为突吕不射擒。天赞二年(923),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皇子尧骨副帅,定平州,下北平。谏阻尧骨困攻易州,太祖甚悦。伐党项,平渤海,均有功。淳钦后称制,有暗语中伤,后怒,突吕不逃亡。太宗召还。天显三年(928)讨乌古部。伐后唐,下霞沙寨。十一年,送石敬瑭入洛。册封敬塘为晋帝,突吕不总礼仪事。死于会同五年(942年)。
什么人死能劳这样的重臣,为其撰写哀册,主持葬礼?查《辽史》,见“会同三年(940年)秋七月丙子,从皇太后视人皇王妃疾。戊寅,人皇王妃萧氏薨。丙戌,徙人皇王行宫于其妃薨所。八月己亥,诏东丹吏民为其王倍妃萧氏服。”记载,突吕不能为一国(东丹国)之主撰写哀册,主持葬礼,应是其莫大荣光。看官亦可知这对契丹文款水晶金扣皮囊壶主人身份是何等高贵?盼东丹国人皇王妃哀册能再现人世,届时将验证笔者考证之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