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致中国文博界——呦呦鹿鸣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致中国文博界——呦呦鹿鸣作者:大音希声-文博评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引言。
近期,中国文博界事件迭起,各方粉墨登场,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古人云“天下事,天下人当之”,本博虽末,仍为藏界一员,且吾身旁、远处,厅室内、博客中,也多我类中人;更甚者为,手中老物祖宗所传,此收藏之“天”也,莫能大之。今天,我以我的立场,对中国文博界将要出现的“变革”,略作声明,凡同意我观点的朋友,请转发此博文,以应我呼。
一、声明:
1)本人乃藏界一普通藏者,收藏行为纯属按着自己的学习、研究、体悟独立践行,迄今没有加入任何一“协会”,也不属于任何一“收藏网站”之会员。本人只有一个普通的自己的新浪博客,聊做学习与发声的“鹿鸣”之地。
2)本人对中国文物、文博界发展之独立主张,不授权任何人之代表。但欢迎支持本博观点的同类朋友,聚拢一起、共同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二、倡议:
1)倡议平等的藏民权利。在祖先的璀璨物质文化遗产之下的子孙,有着平等的权利,包括该领域内的政策制定的知情权、建言权、话语权!
2)倡议“以民为本”的文物保护政策。本人以为,中国文物保管的现状主要就是民藏。祖先的宝贵文化遗产,归根结底、未来趋势也都是由人民保管并传承的;这里的人民不是虚化了的像“人民政府”、“全民所有”等等称谓里的“人民”,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的人民。所谓以民为本,一是把民藏作为中国文物保护(保管)的主要形式;二是国家政府制定有利于民藏的文物保护政策,维护、发展好民藏的形式。
3)倡议全民收藏、参与中国文物的保护。目前中国文物主要集中在少数藏家手中,一方面少数藏家为物所累,由于一些人的打压使藏品难以流转,限制了藏家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受打压的影响,普通大众不敢或者无意介入,使得参与文物保护的人群,特别是参与“国宝级”珍罕文物保护的人群太少。倡议政府和全社会一道清除“打压势力”,使收藏成为一种全新、有效的投资形式,一种重新开启的社会风尚,促使全民参与文物的收藏与保管。
4)倡议良好的文物市场即是最好的文物保护策略。所谓良好的文物市场指的是:清明负责的鉴赏;货真价实的交易;广泛追捧的机构与人群;国家政府成为文物市场的坚强后盾。最安全有效的文物保护,即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人对中国文物在阳光之下的珍同拱璧!详见《中国该怎么保护文物》。
5)倡议国家推动中国文物进入金融市场。中国文物最少应该成为中国的金融机构的硬通货,其货币价值比黄金更具“天然性”。
6)提倡国有博物馆轮流展出民间的藏品,既能使国人认识了解祖先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又给藏民以平等的交流机会。
三、反对:
1)反对中国文物过度集中的发展方向。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放在比较少的“篮子里”,而是应该藏物于民,这样既有利于文物的分散保管,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还有利于文物市场健康、稳定、平衡地发展,真正实现藏富于民,而不是最终地”藏富于寡头“,导致文化垄断乃至孤芳自赏。所以,我们反对“一大二集中”式的文物集中现象。
2)反对新一轮的树立”权威”现象。文博界的改革不能只是一拨人取代另一拨人的话语权,而是在揭开中国文物真实现状的基础上,来建立一个清明公正地学术与市场(即是保管)体系。暂不说绝对的“权威”容易滋生腐败,至少说绝对的权威是不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学术研究与市场机会的。况且,在祖先留下来的丰厚的古代文化遗产面前,现在我们中的每一个人还都只是一个“小学生”!
3)反对任何一个收藏类的机构一家独大。博物馆也好,收藏类网站也好,不能占尽国家、社会的各种优势资源,像故宫和百度一样,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即使故宫博物院的权威阴影有一天消失不见,再来一个某某博物院取而代之的话,则还会形成今天这样的学术和话语权的垄断局面。另外,文物的收集,归根结底是文化的集聚,而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全民文化的普遍提升——就你一个人有文化,别人没有文化,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对未来的追求吗?
你有嘉宾、鼓瑟吹笙;我只能“食野之苹”,作”呦呦鹿鸣“。但我相信,“德不孤,必有邻”,崇尚天理、向往真实自由的小鹿们,终能聚沙成塔,形成一个庞大而祥和的鹿群!
附:中国先民的稳定智慧——三足乃成鼎立:
(本人立博之衷,乃为民藏呐喊。本博之所有文章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谢谢!)
前一篇:《裴氏艺术货币》登记目录表306
后一篇:《裴氏艺术货币》登记目录表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