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古国回鹘式蒙古文面“大蒙古”、背“大汗军护卫署” 虎头金牌译释考

标签:
回鹘式蒙古文大蒙古国大汗军护卫署金牌 |
分类: 蒙古八思巴文文物研究 |
大蒙古国回鹘式蒙古文面“大蒙古”、背“大汗军护卫署”
虎头金牌译释考

朋友有一面回鹘式蒙古文虎头金牌,拿来让我鉴定并进行译释和考证。牌子为长方形状,高150毫米,宽57毫米,厚4毫米,重242.6克。从比重看,其材质非纯金,应为金含量略高的金银合金,符合蒙元符牌真品材质状态。几十年来有伪造蒙元银、铜质符牌的,但伪造金银合金的还很鲜见。因为合金比例特别微量元素添加并不好掌握。故可断此牌应是真品。
长方形牌子边缘2毫米处,凸起一道高约0.5毫米,宽约1毫米的长方形边栏;边栏上方左右两角处各钻有一个径约5毫米的圆孔,用以穿系挂系绳索;两孔中间位置凸铸一高45毫米,底宽约50毫米的等边三角形围栏,内浮雕一塌鼻兽头(虎头),其形状与元代乘驿圆牌的塌鼻兽头(虎头)一模一榉,也有两只前爪伏在胸前。虎头下方中心位置为阳镌两个大大的回鹘式蒙古文字(见图1、)经著名蒙文、女真文硏究专家和希格先生翻译,此牌面文汉译意为“大蒙古国。”牌背格式图案与牌面相同,虎头下方中心位置为阳镌两行七个回鹘式蒙古文字(见图2、)经和希格先生翻译,其汉译意为“大汗军护卫署”。
“大汗军”,又称“怯薛军”。是由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的一支军队。怯薛军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由于怯薛军分四班轮番入值。他们的统帅是元初“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又被封为“四怯薛”。其中的护卫人员称怯薛歹,偶数作怯薛丹。正在执行任务的护卫人员叫怯薛者,从事宫廷服役的怯薛歹称为怯薛执事。
怯薛歹是从万户官、千户官、百户官、十户官及自由民的儿子中挑选,这说明成吉思汗十分注意保障这支队伍的可靠性。成吉思汗规定,怯薛军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护卫大汗的金帐;二是“战时在前为勇士”,充当大汗亲自统率的作战部队;三是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因此可以说,成吉思汗建立的怯薛军既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武装,又是一个分管中央日常事务的行政组织,它已发展成为蒙古汗国中枢庞大的统治机构。
成吉思汗给了他们优越的地位:怯薛者的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户官;怯薛者的从者,地位在百户官、十户官之上。成吉思汗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维护汗权、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护卫署”,这一机构史籍无载。它应是“怯薛军”下设的管理护卫人员怯薛歹、怯薛丹的管理机构。职责应是组织、布署、调整,“轮番入值”班次、时间、人员;以及监督、检查、奖惩护卫情况等。“护卫署”机构的出现补充了《元史》缺漏,为了解“大蒙古国”怯薛制度提供的重要的依据。
大蒙古国回鹘式蒙古文面“大蒙古”、背“大汗军护卫署” 虎头金牌的现身于世是蒙元符牌研究的一件大事。它是“大蒙古国”在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块,也是唯一一块镌有“大蒙古国”国号的金符牌;也是“大蒙古国”在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块,也是唯一一块镌有“大汗军护卫署”军队机构名称的金符牌。它为蒙元符牌又增添了一个“机构牌”的新品种,给蒙元符牌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其对蒙元符牌史的贡献将是显而易见不客忽视的。
最后对著名蒙文、女真文硏究专家和希格先生病中无私翻译牌文高风亮节表示钦佩并致以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