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龟龙钮契丹文“拨银缮陵”金印译释图说

标签:
辽代龟龙钮契丹文金印译释 |
分类: 辽代传世金印考释图说 |






契丹族自称“天族”,是中央之帝黄帝的嫡系子孙。黄帝王族的族徽龟龙(玄武),为帝位象征,自然也即成了契丹皇族的族徽,契丹帝位的象征。这就是契丹皇室印钮多龟龙、玄武的重要原因。上述资料表明契丹权力器物多饰以各种与龙有关的装饰绝非偶然,而是在坚持刻意宣示自己是黄帝嫡系子孙,龙的传人,真正“天族”。
该印龟龙钮系全手工雕刻而成,每片鳞甲、每道皱褶,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没有丝毫马虎,足见其工艺流程之严谨规范。龟龙设计以全身三分之的比例突出了龙首,使龟龙所有的神威,都通过龙的暴睁双且、巨嘴獠牙,须髯灵动得到充分体现。印台四面印裙上边栏内阴劾的从一根系生长出的两枝缠枝花暗喻着帝后两族本是同根兄弟,炎黄本是一家人。
印面边栏內阳镌的四个楷书体契丹小字,笔锋犀利,笔画刚健,字体端庄秀美,笔力力透肌理。刀工恰到好处,游走于点划间,干净自如,无丝毫粘连迟滞。经检索手头契丹文字书,知右二字最恰当音义为“银”;左一字最恰当音义为“缮”;左二字最恰当音义为“陵(墓)”。右一字无载无解。从已知右二左一左二三字汉字音义:“银缮陵”推未知右一字,可以知道这是一方记载朝廷以银修缮某陵墓的“记事印”。
问题是左二字有两个音义:“陵”与“墓”。而“陵”是皇帝专利,“墓”是除皇帝之外人人可用之名词。如果左二字定为“墓”,那朝廷就是帮助臣下办理后事,给银修墓的方式就是“赐、赠、给”,修建新“墓”亦不会称“缮”。如如果左二字定为“陵”,那朝廷就是为祖先修理“旧房子“,给银修理的方式就只能是“拨”,修理的方式就只能是“缮”。绽合印钮和印裙纹饰寓义,笔者认定左二应定为“陵”,即此次议定要拨银修缮的是前代某位皇帝的陵寝,虽然这位皇帝与当朝皇帝不是一脉,但属一祖之孙。故此右一字应是“拨”即以国家时政预算中正常划拨,而不是由皇帝“赐、赠、给”。
综上所述,印文四字契丹小字汉译应为“顺读”:“拨银缮陵”,白话文意即“朝廷决定拨款修缮(已破损)的×陵”。从本金印的译释过程,笔者欣喜地发现许多书本上从未见到的契丹文明密码,如“天族”与龙、龟龙、玄武的关系;契丹族与黄帝的渊源;辽契丹自称“大中央国”的原因等等。这些信息不但丰富了笔者的头脑,增强了笔者鉴定译释契丹文物的能力,而且弥补了辽史的缺失,纠正了史实记载的错误。真要感谢为笔者契丹文物研究提供如此大量信息金印的收藏家,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