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契丹文蟠龙钮“后位今舍”“纪事”金印考释

标签:
契丹文蟠龙钮后位今舍纪事金印 |
分类: 辽代传世金印考释图说 |







这是一位朋友多年前向笔者求译的一枚契丹文蟠龙钮金印。印文较好译,四字印文除右二字少见外,其它三字都是常见字:右一为“后”,左一为“今”,左二为“舍”。右二字,经查找《契丹小字词汇索引》知其为“位”。四字契丹文印文,经汉译“顺读”(先右一、再右二、再左一、最后左二)为“后位今舍”。意思是“皇后之禄位今皆舍去”。印文虽译出,但其与辽契丹九朝哪位皇后有关?始终不得要领。加之,印台上左右七字阴刻款一直没有译出,考释进行不下去。所以,压在文件夹里始终没有撰文。
最近,笔者在整理完锤锻手雕金钱一书后,决定再整理《辽(契丹)汉文契丹文官私金印考释图说》一书时,发现了这方没考释的金印。该印通高54.42毫米,长50.03毫米,宽46.9毫米,印台高23.42毫米,印钮高31毫米,重600克。印钮为一条昂首吐舌,前腿匍匐,后腿蹲踞,身体盘蜷的蟠龙。印台四周台裙每面都在花卉中暗绘了一幅虎头天王图。虎头天王图为契丹族最常见最高等级图腾。多绘于王以上随葬冥器上,以其狰狞面目起到驱鬼辟邪的作用。印裙绘虎头天王图,在辽契丹印上这还是首见。
从该印印材,印钮,天王图饰以及印文内容分析,该印应是枚“纪事冥印”,是纪述某位皇后撒手人寰后梓宫位置的“纪事印”。通常这种印多铸造多枚,一枚放置墓中主人身旁,其它均由有关机构和墓主人后代保管。以备将来迁徙发掘核对该基主人身份使用。辽契丹三百多年,上至帝后,下至富贾,凡有条件制印者无不坚持这一习俗。
该印印台上,钮左侧有三个钮右侧有四个阴刻契丹小字,按印学理论印台上阴刻文应为印颁制机构名称;颁制时间;印文由容。可这七个契丹小字怎么汉译也与印学印款要求对不上号。钮左侧三字,一、二两个字,可汉译为“漆水”,“新武”,“沂水”,“晋武”等等。第三个字不识,查遍所有契丹小字字书,也无踪迹。总之左侧这三个字,应是个地名,最有可能是“×水×”。钮右侧四个字,只识得第二字可译为“圣”或“猎”,第四字可译为“供”或“谐,”其它二字暂不识。左右七字联系起来看,款铭內容应为“×水××猎×供”。依照先贤以已知求未知推导汉译契丹字义的方法和史载史实,拟将七字款汉译为“漆水(黑)河蒐猎祭供”,意为“此(印)系黑河春狩祭祀时供奉”。
根据印文和印款内容,笔者在《辽史》和《契丹国志》反复查找了辽朝九帝皇后死时无谥号的情况。得知有辽一代仅有世宗皇帝萧、甄二后,和圣宗齐天皇后死时没有谥号。世宗与二后死于察割叛乱被弑。后继穆宗因怨根堂兄夺位有意不进谥号。而齐天皇后死于宫斗,被养子兴宗母法天皇太后逼死。养子亲政十八年后始追谥其“仁德皇后”谥号。根据印出土地原辽祖州(今巴林左旗)地区分析,印主人应是圣宗齐天皇后。经对照大康七年撰《仁德皇后哀册》,知其死后葬祖州西,与印出土地相符。至此,确认了该印确系为齐天皇后所制。
而《契丹国志》所记却与《辽史》所载迥异,应较客观公正:“齐天后,平州节度使萧思猥之女,丞相耶律隆运之甥。有容色,圣宗爱幸特甚,事承天太后景宗之后,圣宗之母。尤谨。承天以隆运故,深爱之。承天上仙,齐天预政,权势日盛,置宫闱司,补官属,出教令。生辰曰‘顺天节’。有子皆不育。元妃生子,长即今帝也,次曰达妲李,又生楚国公主、燕国公主。承天太后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为筑城以居之,曰睦州,号长庆军,徙户一万实之,曰‘从嫁户’。齐天善琵琶,通琵琶工燕文显、李睦文,元妃屡言其事,圣宗不之信。又为番书投圣宗寝帐中,圣宗得之,曰:‘此必元妃所为也。’命焚之。圣宗遗命以齐天为皇太后,顺圣为太妃。元妃匿之,自为皇太后,令人诬告齐天谋叛,载以小车,囚之上京。帝曰:‘齐天皇后与先帝四十年夫妻,先帝遗诏立为太后,今既不立,何忍杀之?’法天后复问于诸兄弟,皆执奏曰:‘若存之,必为后患。’帝曰:‘齐天皇后无子,又年老,若存之宫中,有何患乎?’法天后竟不从其言,缢杀之,杀其左右百余人,以庶人礼葬于祖州北白马山。”
以上史料和《辽史·兴宗本纪》一齐印证了此“后位今舍”金印的真实可信,并以史实与印文印款的无隙契合,重现了印主人死亡时间、首葬地点规格、该印制作原因、制印人等等失载史实。如,《辽史·兴宗本纪》记:“重熙元年(1032年)春二月,大蒐。是春,皇太后诬齐天皇后以罪,遣人即上京行弑。后请具浴以就死,许之。有顷,后崩。”《契丹国志·齐天皇后传》也记:“重熙元年(1032年)遣人将齐天皇后‘缢杀之,杀其左右百余人,以庶人礼葬祖州北白马山’”。“以庶人葬”恰与印文“后位今舍”相呼应。
又,《契丹国志·兴宗纪》记:“重熙三年(兴宗)因猎过祖州白马山,见齐天皇后坟冢荒秽,又无影堂洒扫人,只空山中一孤冢,恻然而泣日,吾早同今日汝不至此也。左右皆沾涕,因诏上京留守耶律贵宁、盐铁使郎元化等于祖州陵园内选吉地改葬为齐天皇后陵园。”而这与印款“漆水(黑)河蒐猎祭供”,相契合。至此,根据上述史料,可以推知此印是重熙元年(1032年)春,齐天被害首葬白马山(黑)河附近;重熙三年(兴宗)因猎过祖州白马山(黑)河附近齐天皇后坟冢祭扫,并将坟冢改葬祖州陵园内所制。印文和印款的翻译基本准确。
笔者有幸,能为辽契丹齐天皇后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契丹文蟠龙钮“后位今舍”“纪事”金印翻译并考证,感到十分欣慰。特别是在译文在史料中得到一一验证后,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契丹文翻译能在史料与生活中得到检验证明才算成功。这样,苦点累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