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eiyuanbo448
peiyuanbo4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31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天禄钮契丹文“睿文神武嗣圣帝伐晋”中心汉文“令”调兵金印考释图说

(2016-05-17 18:37:20)
标签:

金印

契丹文

图说

嗣圣皇帝

调兵令

分类: 辽代传世金印考释图说

辽天禄钮契丹文“睿文神武嗣圣帝伐晋”中心汉文“令”调兵金印考释图说辽天禄钮契丹文“睿文神武嗣圣帝伐晋”中心汉文“令”调兵金印考释图说


辽天禄钮契丹文“睿文神武嗣圣帝伐晋”中心汉文“令”调兵金印考释图说

辽天禄钮契丹文“睿文神武嗣圣帝伐晋”中心汉文“令”调兵金印考释图说

辽天禄钮契丹文“睿文神武嗣圣帝伐晋”中心汉文“令”调兵金印考释图说

辽天禄钮契丹文“睿文神武嗣圣帝伐晋”中心汉文“令”调兵金印考释图说

辽天禄钮契丹文“睿文神武嗣圣帝伐晋”中心汉文“令”调兵金印考释图说

辽天禄钮契丹文“睿文神武嗣圣帝伐晋”中心汉文“令”调兵金印考释图说

这枚天禄钮圆柱形巨型金印,是去年初在朋友来我家求鉴的一堆藏品中偶然发现,因其形制巨大、圆柱造型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辽代符印制度完备,规矩严谨。官私印鉴一般都是方型,只有皇帝印玺才有圆柱造型。而且这方印份量之重异乎寻常。给我第一印象它绝非凡品,其外环契丹文中心汉字“令”的印文,使我心里猜测到它应是与兵事有关的印鉴,至少应该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一级的调兵“帅印”。

朋友见我喜欢,就提出以我收藏的全部纸币与其交换。我的纸币从金、元、明、清,到民国、解放区、人民币常见品种应有尽有,数量达两千余张。虽然内中无甚么太大珍品(一张金代“贞祐宝券一百贯”,一张元代“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省”在另处存放。)但也有明“大明通行宝钞一贯文”、清“大清宝钞制钱咸丰五百文”、“大清银行兑换券壹圆”,民国四大行及各省银行银两券、银元券、金元券等,解放区有晋察冀、陕甘宁边区、北海、江准等银行券。人民币虽少大珍但一至四套普品全有,奥运钞、50元纪念钞特号5555555都还算珍稀。总体经济价值不算太高,但它们是我耗费几十年心血才积藏到的呵。况且它也是我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给了人家,我的收藏岂不缺门少类了?

然而,面对千载难逢的辽代巨型金印,我拒绝的堤坝又崩塌了。纸币大部分还都可买到,可这方辽代圆柱巨型金印,却是一错过恐怕再难见到。思忖再三,一咬牙,终于同意了这场交易。望着近一箱自己几十年一张张辛苦收藏的纸币被拉走,我的心里暗暗流泪,这恐怕是这辈子与它们最后的诀别。

抚摸着天禄钮圆柱形巨型金印,皮肤感触的是温润,眼光里触及的是柔婉的金色,心里呯然闪出却是一丝急切夹杂一丝酸楚的暖流,似乎在弱弱地叩问金印的主人。你是谁,从何处来,有怎样的经历?金印默默不语,只是敞开心胸,让我一分一分地进入它神秘的心灵之中探索,探究…。

天禄钮的天禄短小粗壮,挺胸昂首,劲爆雄伟。昂首问天,仿佛在叩问天帝我是否能所向披靡?头上独角弯起的角尖,剑般直指苍穹,似乎向天下宣示:一统中原,指日可待!高高的圆柱形印台雄浑伟昂,无边栏环柱镌刻着一圈充满佛教意味的变形芭蕉叶,寓意着无处不在的观音菩萨时刻在保佑。印面分两层边栏,内外边栏中间阳镌等分排列九枚金钱纹与九个契丹文字,内栏中心阳镌一大大的楷书汉文“令”字。显然印面寓意为“九九归一”,一切都要听命于“令”。

该印通高115毫米,天禄高65毫米,天禄长90毫米,天禄宽58毫米,印台高45毫米,印台周长285毫米,印台直径90毫米,总重3280克(七斤六钱)。黄金材质,镌刻而成,含金量68-88%。

印面契丹文为契丹符印保密规定的不规则排列(实为一套契丹文密码)。按正常语序你绝对译不出真实语意。译出大体正确的语音后,要根据有关史实去判断重新组合语句,方能得出正确的译文。此种契丹文符牌钱币的翻译考释,我已写过五六篇,印文如此翻译尚属首次。可能涉及调兵之印只此一方,所以这样印文排列也仅此一家。译文经重新组合为:“睿文神武嗣圣(皇)帝伐晋令”印(见图1-7、)。即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六年(943年)12月至大同元年(947年)4月契丹伐晋期间调兵用最高统帅印。““睿文神武嗣圣(皇)帝”,是耶律德光于会同元年十一月丙寅,接受晋使所册尊号。

契丹伐晋,发生在晋太祖石敬瑭死后的第二年会同六年(943年)12月。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拒绝再向契丹称臣引起。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以晋廷负恩为由,举兵南下。会同七年、八年两次伐晋,均因晋军殊死抵抗,无功而返。

会同九年七月,耶律德光御驾亲征,第三次伐普。指使赵延寿及瀛州刺史刘延祚诈降,诱后晋出兵接应。晋出帝不辨真伪,即命杜重威、李守贞等会兵广晋(今河北大名东北),悉调京师宿卫禁军归杜重威麾下,企图取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北州镇),安定关南,进取幽州,荡平塞北。十一月,杜重威率兵30万抵瀛州,契丹将高模翰早已引兵潜出。晋偏将梁汉璋率2000骑追击,战败身亡。杜重威不救,反倒退兵武强(今河北武强西南)。契丹军长驱南下,沿易、定向恒州(治真定,今河北今正定)推进。杜重威还欲南撤,遇张彦泽返恒州,乃转兵西行,至中渡桥(今河北正定东南滹沱河上),契丹军已先于占领。张彦泽率骑争夺,契丹军焚桥,两军遂夹滹沱河而峙。耶律德光遣别将萧翰迂回晋军侧后,抢占栾城(今河北栾城西),扼晋军粮道、退路。

十二月,晋将王清要求率兵2000前出开道,但杜重威心怀异志,不许大军增援,致使王清所部皆战死,主力亦陷入重围。杜重威以途穷路末,暗中勾通契丹,谋举军降。耶律德光佯许立其为帝,杜重威伏兵于内,迫将士出降(参见阳城、滹沱之战)。契丹军即乘晋后方空虚,挥师南下,直入汴梁(今河南开封)。出帝奉表报降,后晋灭亡。

战争中,契丹以骑兵优势,实施机动作战。采取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深入的方略,创造野战歼敌战机致胜;晋廷虚骄轻敌,悉将京师宿卫禁军投入北伐,主帅杜重威叛降后,致后方空虚,都城陷落而亡。

契丹文“睿文神武嗣圣(皇)帝伐晋令”金印的再世,为著名的“契丹伐晋”史实提供了确凿的物证,为进一步研究后晋史和辽契丹早期史提供了佐证。为史料缺失的辽契丹符印史、军史提供了可信的补缺的史料。从以上各点着眼,此印的政治历史与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对陈传江先生对译文翻译所给予的倾情协助表示衷心地感谢!

                    泉痴山人2016517日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