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隶书让我沉稳

(2015-09-13 15:51:35)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隶书让我沉稳作者:钱惠芬

 

近年来,我写隶书虽然不多,但她却是我学书法的起步曲或谓根基。我曾临过端庄典雅、法度森严的《礼器碑》、《乙瑛碑》和《史晨碑》;也摸过雄浑奇崛、劲挺爽峻的《张迁碑》,但多年来,最难以放下的还是摩崖刻石《石门颂》。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 杨君颂》,东汉建和二年(公元一四八年)刻,位于陕西省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的石门崖壁上。它的魅力在于既有《石门铭》等摩崖刻石恣肆烂漫而线条跌宕之共性,又有雄厚奔放而意态飘逸之个性,可谓是隶书中的浪漫派。

喜欢《石门颂》与我写大草有关。笔法的圆浑挺劲,结字的放纵舒展,意态的随势挥写,与草书很有共同语言并有借鉴之处。日常中,当我写大草如脱缰野马难于收敛时,就去“石门”那里回归一下,以令缓行遒劲。古人有云《石门颂》“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我也深感其幸,故若遇《石门颂》之胆、大草之胆和书写之胆融为一体之时,就有“草中有隶,隶中含草”之妙境,可收其双方合作,共同进步之效果。人道《石门颂》乃“隶中之草”,我则添加“草中之源”未知可否?

学习《石门颂》也需要字内与字外功夫的结合。不仅要锤炼线条,掌握结体、布局和节奏等;还要多读书以养浩然之气,多临帖并在其它隶书中找感觉,融会于胸次;再则要一专多能,尽可能了解诸体。隶书不仅与篆书相通,还与其它行楷关系密切,清沈曾植云:“篆参隶势而姿生,隶参楷势而姿生。”清康有为《广艺舟双辑》“夫精于篆者能紧,精于隶者能画,精于行草能点,能转熟极于汉隶及晋魏之碑者,体裁胎息必古。”此更道出了汉隶之高古与诸体之贡献。可见诸体间的互补互动又如“五行制衡”说金木水火土那样休戚相关、生死相依。

在此幅《石门颂》集句的书写中,材料上,我选用了描金的团扇仿古宣,形式为8尺龙门对联;笔法上,取意于她的遒劲沉着,兼掺金农隶书的小点画,以得灵动之趣;结体上稍敛于她的松宽奔放,以求平和中实之意;姿态上力求洒落自然;墨色上,由浓至淡,一任自然,几于草书。气韵上,形断意连,力求神似,然欲少其山林之气、增其庙堂之气矣。

隶书不仅丰富了我的大草的浑厚,还影响了我人品的沉稳。

 

 20058月于清韵楼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