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蓝氏年表惊天地,五千年文明代代清----西安谢子展

标签:
转载 |
蓝氏年表是本人按四川蓝氏族谱逐一推定整理的。蓝氏族谱记载上起炎帝,下至明清,脉络清晰可循。族谱记载,蓝氏跟随炎帝世代行医,在医书上记下了历代先祖的生辰和忌日。蓝氏第十九代仪公时,将上代记录刻卷成谱,以后世代延续。
本人认为这份资料可信度极高,一是中国人对待先祖定是极为尊重,绝不会拿先祖年令和生辰乱改;二是蓝氏世代行医,衣食无忧,定然是有文化之人。上古时期有文化识字的人可了不起!三是内容连续完整,数千年一以贯之,内容细节到时辰,足见其族人之认真。我想,就是司马迁写史记,也未必比蓝氏家人记族谱更认真。
这份年表,很可能就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准确的纪年表。蓝氏族谱最大的好处在都是用甲子纪年,再加上先祖年令,可以准确推定史上各王即位年代。从推出的年表看,有些王的即位年代被记录的族人生殁日跳过没有出现,比如大禹。大禹代舜执政二十年,在位十年,但在这三十年中,蓝氏族人没有出生的也没有死亡的,所以在记录中就反映不出来。本人在这份年表中保留了族谱中用于推定年代的关键部分,因本人计算未必十分准确,大家如有疑问,可以直接在网上查《四川蓝氏族谱》核对。
http://www.doc88.com/p-748553241981.html
蓝氏族谱中还记载了一些别处没有的极珍贵的史料,如,距今4500年前,开始闹水患,人民只好在树上巢居。总之,蓝氏族谱是至今能看到的完整记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史料,任何人不得小视!
需要DOC版本年表的朋友可到360图书馆下载。http://www.360doc.com/myfiles.aspx?app=1&cid=9
炎帝时期没有文字也没有甲子,所以不要奇怪到炎帝怎么没甲子纪年了。
因为周以后历史纪年没有争议,故本人仅将年表下限推定到周。在蓝氏年表里,与很多史料记载高度契合。下面举例说明:
例一:
《帝王世纪》记载:颛顼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
按年表,高阳即位在前2514年,高辛即位在前2436年,推出高阳在位78年。
例二:
《帝王世纪》记载:尧在位98年,甲辰即帝位。
按年表,尧在位99年,甲辰即帝位。完全符合
例三:
《帝王世纪》和《全上古三代文》记载:武丁享国59年。
按年表,按年表推算,武丁在位起自前1324终于前1266,正好59年。
例四:
《史记·殷本纪》正义括地志云:“…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
按年表,盘庚起自1401年,商终于前1122年,盘庚在位28年,算出在盘庚在位的26年迁殷,与盘庚5迁的历史情况吻合。
例五:
《路史》43卷记载:“庚戍乃魯襄公之二十二年,是嵗周靈王之二十一年”。推出周灵王即位在庚寅年。与蓝氏年表合。
例六:
《史记》夏本记中:“按:帝相被篡,历羿浞二世,四十年,而此纪不说,亦马迁所为疏略也。”
按年表,寒浞在位正好四十年。
例七:
《考古》杂志2007年3月发表了朱凤瀚的文章《尧公簋与唐伯侯于晋》,介绍了香港地区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铜器尧公簋,其铭文有“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的内容。说明成王在位不少于二十八年,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成王只有二十二年,无法解释。而按蓝氏年表,成王在位三十七年。
例八:
《尚书无逸》中提到了三位在位年数较长的商王,分别是“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断代工程无法解释。按年表,此三王为中宗太戊七十五年,高宗武丁五十九年,祖甲三十三年,清清楚楚。
例九: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第53—55页详细列出了采用AMS法对23片卜骨进行的测年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发现存在很多问题,被认为属于武丁早期的五片卜骨树轮校正年代大致为BC1323—1278年,但是却比断代工程确定的武丁元年BC1250年早28年以上,被认为属于武丁中期的四片卜骨树轮校正年代大致为BC1285—1220年,且有更多机率属于BC1285—1255年之间(合集2140、合集302)。按蓝氏年表,我们发现,武丁在位为前1324-前1266年,科学测年法很准的!又证明了蓝氏年表的正确。
例十:
《帝王世纪》自克殷至秦灭周之岁,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
查蓝表,武王B1122年,赧王降B255年,其间正好八百六十七年。
文尾,向蓝氏族人致敬!感谢其为中华文明所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