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凌源田家沟考古新发现为黄帝文化在北方提供有力证据

(2015-09-06 09:42:16)
标签:

转载

 http://szb.dlxww.com/dlrb/tplimg/dlrb.gif20120406

 

 

 

 

       凌源田家沟考古新发现为黄帝文化在北方提供有力证据

 

■本报记者 王晓飞

http://szb.dlxww.com/dlrb/res/2012-04/06/A15/res03_attpic_brief.jpg
发现黄帝文化符号的第三地点远景。

http://szb.dlxww.com/dlrb/res/2012-04/06/A15/res07_attpic_brief.jpg

刻有天鼋图型的石板。

http://szb.dlxww.com/dlrb/res/2012-04/06/A15/res11_attpic_brief.jpg

蛇形耳坠。

http://szb.dlxww.com/dlrb/res/2012-04/06/A15/res15_attpic_brief.jpg
出土于第一地点的男女双人并穴合葬墓。
本文图片由雷广臻提供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在对以牛河梁为中心的红山文化进行研究时指出,黄帝时代的活动中心,只有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与之相适应。于是,许多考古专家和红山文化研究者纷纷依据牛河梁出土的玉龟、玉蚕等文物,论证红山文化与黄帝文化的关联。研究红山文化20多年的学者朱达写下了《黄帝生在辽河边》的文章。

    今年3月22日,新华社连发两篇消息,披露辽宁省凌源市田家沟考古新发现的黄帝文化符号图形——天鼋和罕见蛇形耳坠等珍贵文物,证明红山文化与黄帝文化有关联,国内外许多媒体纷纷转载,此举再一次使红山文化成为热点。日前,记者专程前往朝阳市及其下辖的凌源市和建平县,采访了红山文化研究专家,亲眼见证了出土的一些珍贵文物,从中领悟到红山文化与黄帝文化的诸多线索。

    天鼋——黄帝文化符号发现石破天惊

    见到朝阳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朝阳红山文化研究院院长雷广臻教授时,他依然为凌源田家沟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而激动不已,正是他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讨论后,对新华社发布了田家沟考古新发现的重大消息。当记者提出要到凌源田家沟发掘现场采访时,他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经过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近3年的现场挖掘,所有文物均已出土,现场已经进行保护性填埋。但是,打开他的电脑,所有的挖掘现场及其出土文物均按照挖掘的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历历在目。

    雕刻黄帝文化符号的石板是在红山文化的一处新遗址发现的。该遗址位于朝阳凌源市田家沟村民组,北距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约51公里,东北距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约34公里。2010年秋,田家沟发掘项目领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来柱对田家沟第三地点进行清理,发现了红山文化典型的由三重石围圈构成的积石冢,在直径7米的内圈石墙上发现了一块明显规整且大于别的石头的石板,长约50厘米,最宽处约40厘米,厚约3厘米,上面刻有龟状图形。他立即将相关资料传送给雷广臻教授,雷广臻多次前往现场进行研究、考证,他还专程到北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等专家进行论证。经过近一年的比对、考证,雷广臻教授向新华社正式宣布,这个雕刻图形即是黄帝图腾神龟——天鼋:由点组合的头部,均做伸出状的前腿与后腿,圆形的龟背,一只活灵活现的神龟(天鼋)图形。

    天鼋就是轩辕,轩辕即黄帝。中国最早的国别史著作《国语》讲到“我姬氏出自天鼋”,意指黄帝族出自天鼋(神龟),天鼋是轩辕的氏族名称、氏族的徽号、氏族的图腾。郭沫若释天鼋即轩辕:“天鼋二字,铭文多见,旧译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

    红山文化遗址石板上发现黄帝文化的符号天鼋,不仅说明5000多年前的古人已经开始用石刻图形或字来表示部族的来源,而且为红山文化即黄帝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证据。这个证据与红山文化遗址已经发现的多个玉神龟和蚕玉器等遗物结合起来,构成了红山文化即黄帝文化的坚实证据链。

    蛇形耳坠——另一种黄帝文化符号

    2011年5月27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凌源市田家沟第四地点红山文化墓地的发掘过程中,发现重要墓葬3座、出土精美玉器5件。这3座墓葬编号M7、M8、M9,其中M9(9号墓)亦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右耳部随葬蛇形玉坠1件,左胸部随葬玉芯1件。王来柱介绍,蛇形耳坠放在尸身右耳下,呈鸡骨白色,长9厘米,厚约1厘米,正面看是蛇头,侧面看是长长的大嘴,颈部有瓦沟纹,蛇头嘴巴眼睛均清晰可见,并且十分光滑。玉坠为红山文化发掘品中所仅见,显得弥足珍贵。

    雷广臻告诉记者,在与黄帝有关的许多古籍中,都有黄帝与蛇的文字记载,此次发掘出的蛇形耳坠与《山海经》中“珥双蛇”记载相吻合,为红山文化中的玉器与黄帝文化的关系在考古和文献两方面有相同的对应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佐证。

    发掘男女双人并穴合葬墓意义重大

    田家沟红山文化墓地群还有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首次发掘出男女双人并穴合葬墓。雷广臻教授认为,这对证明中华文明在5000年前就出现了较稳定的通婚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田家沟红山文化墓地群于2009年3月被发现,从2009年7月开始,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陆续对4个地点进行发掘清理。考古专家在第一、第三地点发现了在大体相同的时间段内的男女双人并穴合葬墓。特别是第四地点发掘的男女双人合葬墓中,取消了男女之间的隔离物,表明墓葬中男女关系更为密切。3处男女双人并穴合葬墓中均是男性在右侧、女性在左侧。根据对第一地点男女双人并穴合葬墓发掘来看,男性的入葬时间要早于女性,而且在其北侧发现有一个合葬的祭祀台。经验证,墓葬中的男性和女性都属于正常死亡的成年人,男性的死亡时间要早于女性,而入葬过程中有先后顺序,说明在红山文化晚期的家庭形态上存在着较为固定的配偶关系,这对于合理解释红山文化晚期家庭与家族的兴起与壮大有重要意义。

    雷广臻教授告诉记者,男女合葬墓的发现,可以推断出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有一夫一妻制的出现,这是社会私有制的一种体现,也代表了国家的文明程度。与牛河梁红山文化高等级墓地相比,田家沟属于中下等级别的墓地。可见,5000多年前红山文化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家族的联盟。

    田家沟红山文化墓地群在连续3年的发掘中,共计发掘面积2105平方米,发现红山文化晚期墓葬42座、人骨个体46具、祭祀坑4个、方形祭坛1座,出土红山文化玉器19件,以及彩陶盖罐、夹砂红陶罐、陶塔形器、石斧等大量文物。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