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祭仝日乍”鱼纹玉镜
图一为张益群藏夏代玉镜,背铭:“祭仝(全)日乍”四字,为祭天玉器。
玉镜正面为抛物面凸起,磨光,使所照人面有放大效果。背面微凹,中心制钮,周围刻纹、刻铭。主饰两神面纹,四鱼纹。因此,是它以捕鱼为主部族的玉器。
我在《20120204玉镜与木砚》一文里,论述了自商代以来,古人对玉镜的珍爱。现在出土这么多夏代玉镜,并用于祭天,足见自夏代起,玉镜就受到特别重视。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玉器皿还有头冠、玉梳、玉簪、发箍、玉觥、玉枕、玉镇等。玉镜是制作最精良,数量最多的夏代玉器皿。为什么是这样?一方面当然是夏代妇女已经爱打扮,爱美容。夏人虽然生活在3600年前,当时的社会已经相当发达,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很强烈。决不是如有的人想象的,那时的人过的是赤身裸体,茹毛饮血的生活。
玉镜受到特别重视的另一因素是祭天。玉镜能够照容,能够反光,显示出清彻光明的品性。这样,夏人希望上天能够理解下民用玉镜祭天的期望,期望上天行事公正、公平,它的恩泽普惠每一个苍生。中国人一向敬称官府为青天大老爷。至今,在前清遗留下来的府、县大堂正中,还挂着“明镜高悬”的匾额。这与夏人用玉镜祭天,其用意和期盼是一脉相承的。
至于夏人为什么要在许多日用器皿上刻字,难道都与祭祀有关么?是的,都与祭祀有关。原来,夏人认为玉是上天恩赐的最好物质,是人间至宝;人是不可以,也不应该独自享用的。所以首先要用于祭祀,让上天与祖宗享用。因为夏人的时代,是中国文字创造的时代。文字又成为最神圣、最宝贵、最时髦的东西。所以文字与玉结合,贡献给上天与祖宗。当然,也有许多夏玉上并不刻字。它们也可以用作祭祀,也可以民用。正像祭祀后的玉器,也可以民用一样。但这种民用,一定是在上天、祖宗首先享用以后。
图一
![[转载]夏代祭祀玉镜 [转载]夏代祭祀玉镜](//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附记:
魏文成先生在转载我的《20120420夏文“问”字与“全日弔问”玉圭》一文时,加了按语,对这个写成“八工”模样的“仝”字,认为是“崩”字。按语为:“其實是“崩(八 工)日吊問”,意思是:駕崩之日弔唁問候!之意。並非是“全”。即:八工=八〃b〃a 工g‘ong’=bong--beng;同崩。”。
夏朝文字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陌生的,要确认一个夏文,决非易事;集思广益,非常必要。因此,我提倡互相探讨、互相争论,不要一个人说了就铁板钉钉。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它是“仝(即古文全)”字。搞成“八工”模样,仅仅是刻字的问题。不过不必忙着下结论。反正夏代玉器不断出现,是“仝”,还是“崩”可以进一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