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也谈“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2015-08-25 10:28:41)
标签:

转载

读网上文章,有论者谓“骑鹤上扬州”之“扬州”,与“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扬州”非指一地,前者实指今南京,后者方为今之扬州。

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诗题即为《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此扬州即是广陵,此当无可辩驳。

“骑鹤上扬州”典出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

“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惑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按,殷芸即为南朝梁人,则此扬州当指治于今南京之六朝扬州明矣。唯“骑鹤上扬州”,后世或有讹作“骑鹤下扬州”者,唯此中确意,历来说法,皆有不足之处,今试解之。

据原出典,三愿为“为扬州刺史”,即“上扬州”;“多赀财”,即“腰缠十万贯”;“骑鹤上升”,盖成仙,即“骑鹤”。后两愿自来无歧意,不赘述。

然何为“愿为扬州刺史”?非特以其地富,而实以其为贵也。盖六朝之际,扬州即为国之京城,而扬州刺史(或扬州牧)之职,专以宰相领之。“愿为扬州刺史”者,盖取其“一人之下”之意,非专以“扬州”为繁富之地也。

“上扬州”,人皆解以为“适扬州”,以“上”为“之、到”之意,故后世亦有讹为“下”而作“骑鹤下扬州”者,此解实误。有弥缝之人,以“溯江而上”“溯江而下”解之,实为不通。

“上”,实为古一官场术语,即今之“就职”之意也。“扬州”者,即“扬州刺史”之省称也,此处非指其地,而指其官而言。“刘豫州”者,豫州刺史刘某也,此处意同。此术语沿用至唐宋时仍不变,凡任贵官者,皆有“上”仪,即“就职”之典礼也。如唐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皆至尚书省上,即指三公之官虽无官署,但上任仪式则在尚书省进行。就职日期,亦称“上日”。熟悉古代官制者,当对此术语不陌生。

故可知“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者,即:

我腰里缠着十万贯钱,骑着仙鹤就任扬州刺史啊。

若换成今人,再加上“抱着小秘”那估计就真的死也无憾了。如只解为“我带着钱,骑着鹤到扬州去”,那去干吗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