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2015-08-25 09:02:25)
标签:

转载

胡床

关于床,因为一句“床前明月光”引起了马未都先生的关注,他认为此地的“床”是指“胡床”,即交椅。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古记载:

“胡床

搜神记曰:胡床,戎翟之器也。

风俗通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

又有:

“床

孟子曰:象徃入舜宫,舜在床、琴。黄帝内传,有七宝登贞之床,则床疑始于有熊氏也。”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屏风

始于汉,但汉以前周朝时已有类似的东西,即“邸后板”。

熨斗

最初是刑具,相传为商纣时发明。

(zun)

樽是盛酒的器具。古代时凿地为樽,其实只不过是就地掘个坑,然后围在一起饮用里面的水。这个事情一定起于南方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后来进化了,改成用土陶或木头做成樽状容器。这个发明据说也很早,是夏虞时代的创造,樽也称作“泰”。到夏后氏时称为“山罍(lei)”,到商朝和周朝称为“牺象”,形状也有些变化。

现在一般的说法樽是不大的容器,相当于杯子,而按照古代的记载,樽应该是比较大的容器。

古人围在凿出来的“樽”边饮水的动作后来被称作“蹲”,这种“樽”很有可能是后来的“井”的起源。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爵”也是饮用器,夏后氏称作“(zhan)”,商朝称作“(jia)”,周朝才称为“爵”,这个物品就是后世的“盏”。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也是古代的盛酒器,和现在的“彝”字通。古代又称作“灌尊”。夏后氏的时候称作“鸡彛”,商朝又称作“斝”,周朝称为“黄目”。

(zu)

古时祭祀用的一种礼器。

古时盛放食物的高足盘,木制。

“豆”在最初的时候是非常朴素简单的容器,后来才逐步有各种纹饰。其实所有的青铜器的原型都应该是十分简朴的。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籩登

类似于“豆”,竹编为籩,木制为豆。

论语泰伯第八中有记载: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的容貌神态不能暴躁或傲慢,服饰之颜色要正,符合礼制规定,显示出他是个诚信之人。说话的时候要远离鄙薄和背戾之气。至于制作碗具一类的杂事,由专门的工匠去做。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漆器

唐太宗说:“舜作漆器,而谏者十七人。”

舜作漆器是用来做食器的,当时居然有十七人反对。古籍载尧的时候用土“铏(xing)”盛汤,用土“簋(gui)”盛饭,舜作漆器显然比土制的食器要更好一些。舜作的食器都是用黑漆涂抹。大禹时漆器被用来作祭祀器,外面还是黑漆,里面是红色的。

“铏”就是小型的鼎状的的小罐,两耳三足,有盖。

“簋”圆口、双耳。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古代漆器1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古代漆器2

[转载]鉴别文物须知来历(三)
                            古代漆器3
             

这些器物的发明和制作古籍中都有记载,古籍有些是无法考证的,但是有一条基本的原则,即中国古代社会的文明发展都是人为的,没有神迹,包括文字和音乐的创造都是人通过观察和实践所创造出来的。

第二个特征是,这些器物从简朴到极具装饰性,既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社会分化的象征。所有的用于祭祀的青铜器最初都是实用器,后来进化为普通器——民众使用,高级器——皇家或贵族使用,最后进化为祭祀器——代表国家权力的重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