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古玩打假的严重危害
文 天林
最近,古玩打假好象比较流行,先是青龙小镇受捐一事,现在又是浙师大博物馆之事。对此,我便想到一个成语: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表达的意思是:谬传多了,假的也真的,真的自然也假了!这对今天的文博界,这种现象可以说再普遍不过了!
闹市中有一只老虎与人们走在一起,这是太明显不过的谬传了,如果一个人这样说,你定然不信,如果两个人如是说,你可能将信将疑了,如果三个人或更多的人都这么说,你定然是深信不疑!当谬论变成真理时,真理也就不将存在!
本是旷世之宝,放在博物馆里静静地述说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它的精美绝伦,人们本可以透过它看到千百年以前的种种传奇,突然有好事者说,“这东西不真”,好事者的怪声一但发出,从此便会有人开始用怀疑的眼光去打量,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怪声发出!说的人多了,旷世之宝便成了赝品、仿品,与中华文明毫无关联了!东西所透出的反而是种种逐利的丑恶,本是价值连城的,突然之间变得一文不值了!博物馆里的藏品有此命运,藏家手上的东西命运更是悲惨!
皇帝本没穿衣服,可满大街的人都说皇帝的衣服真漂亮!结果皇帝也自以为身上的衣服漂亮!可道出真言的竟是一个孩童!——在利益面前,哪还有什么真话可言,孩童显然不知铜臭之味……
![[转载]“三人成虎”——古玩打假的严重危害 [转载]“三人成虎”——古玩打假的严重危害](//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文物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凝聚了那个时代先人的智慧、审美和价值追求,透射了那时的文明、文化与政治甚至是皇权,作为子孙后代,我们当以崇敬之心待之!假文物则不然,至少其初衷就很阴暗,在假文物面前,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厌恶之情!正因为其截然之不同,所以我们对待一样似文物的东西,当严肃严谨!
鉴定学其实就是一门质疑之学,鉴定水平的高低,说到底就是在比谁能有力地质疑,这种质疑的依据有来自学识的、也有来自眼力的、还有来自经验的……,一票否决制,在鉴定学上具有绝对的统治权!
信任是一种美德,我们要信任别人,也希望别人能够信任我们自己。可在文博界,信任是一种幼稚,凡是能让别人信任的因素都用一个词代替:“故事”,常常有人告诫我们,不要听故事,意思是不要相信别人,一定要相信自己!信任缺失,是“三人成虎”的根源所在!
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这句话用在文物鉴定上,就是指对一件东西的鉴别,各人有各人的妙招,由于大家的所谓妙招都不尽相同,所以大家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甚至是千差万别。标准不一,是“三人成虎”的又一根源!
“三人成虎”本无可厚非,但“三人成虎”带来的后果非常可怕!——可能使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变得一文不值,只能混迹于赝品之中,也可能使一件一文不值的赝品变得价值连城,最后被人视作珍宝!如果赝品被聪明的老外高价请走,既可以挣外汇,还可以宣传中华文明,一举两得!而如果珍贵文物被那些笨老外以工艺品、赝品的价值弄走,文物就会流失。文物流失本不可怕,至少也在宣传我中华文明,可怕是我们很多爱国的、聪明的中国人,会花上数亿巨资去恭敬地请回来,这便是所谓的“文物爱国”。
![[转载]“三人成虎”——古玩打假的严重危害 [转载]“三人成虎”——古玩打假的严重危害](//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中华民族是一个既感性、又理性的民族,感性和理性交织在一起,便是多疑。所以,论斗心眼,老外们永远摸不着北。但在文物鉴定面前,这种多疑恰恰使文物带来了灾难。没见过的就是假的,这是很多所谓文物鉴定大家们通用的一条鉴定原则,博物馆的没见过考古出土的,所以说就认为那些具有明显出土特征的都是新东西,考古出土的,如果不是自己亲自挖出来的,也都认为是新的,有的甚至是亲自挖出来的,也认为是别人埋的地雷……,当然,地雷是有的,象出土也有不是真出土的,但一旦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三人成虎”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说到底,“三人成虎”是没有一个能够解决根本的标准,或者有了这个标准,因这个或那个原因,我们没有去真正掌握或真正坚持!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我们应该学会去尊重它、读懂它,如果我们真正掌握和运用了鉴别它的科学方法,抛弃私心杂念、不被利益蒙蔽心智、不要不懂装懂,“三人成虎”的可能性就会少很多很多,文物保护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