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2015-08-13 16:14:55)
标签:

转载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螭耳玉杯
明代
16.5、口径8.5、高5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青色。器呈圆形,敞口,腹部微鼓,圈足。两侧相对各透雕一螭耳,双螭口衔杯沿,其四足附于杯壁。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螭耳玉杯
明代
5.1、通耳宽11.1、口径5.7、底径2.75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圆体,敞口,深腹,小圈足。两侧各镂雕一螭作为器耳,螭下颌与前肢抵在杯口,身体弯成弓形,后肢和尾部卷附于杯腹部,这种双螭耳玉杯在明代数量较多。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螭耳玉杯
明代
10.7、宽16.2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碧绿色,多墨绿色斑。杯呈椭圆形,直口深腹。身浮雕双螭,其一攀附口沿,两侧各镂雕一螭为柄,椭圆圈足,足上有弦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螭耳玉杯
明代
8.2、口径9.3、足径3.9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受沁呈灰白色。杯呈直口,中空,弧腹,小圈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壁两侧各透雕一螭为耳,螭头部及双爪攀附于杯口,曲颈,螭身上半部拱起悬空,形成杯耳,其腿及花形尾分别位于杯壁一侧,紧贴于杯壁。螭纹雕刻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螭耳玉杯
明代
6.1、口径7.2、长12.6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玉质青色,局部有灰色沁斑。杯圆体,撇口,口沿内琢一周隐起的云雷纹。颈部微收,弧腹,圈足。杯两侧镂雕双螭形耳,螭头及前爪伏于口沿,长尾卷于杯壁。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鹤鹿人物纹玉杯
明代
7.5、最长14.5、最宽10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玉中有糖色,在绺裂处还有铁褐色沁斑。玉杯上下直口。杯底足四周浅浮雕竹、梅、灵芝纹饰。杯外镂雕鹤鹿人物通景图。共八人,一老人笑容可掬,手抓桃枝正在摘桃,旁边站立一鹿,空中一仙鹤飞翔。两老人正对坐弈棋;一老人手搭在小童肩上前行;另有一人正展卷观图,图上绘太极。镂雕松树和桃树做柄。一派鹤鹿同春,山林野逸,悠然自得的景象。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青金石杯
明代
3、口径8.2、底径3.1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青金石蓝色,有多处黄白色斑。侈口,圆唇,弧腹,两侧雕螭形耳,一螭下颔和前爪附于口沿,另一螭头身右倾,下颔靠近右前肢附在口沿上,身体呈环形,尾与后肢附于外壁下腹部。圈足。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乳钉纹龙耳玉杯
明代
3.8、口径6.7 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黄褐色沁和玉绺。杯似碗形,杯身琢三排乳钉纹,斜线错位,乳钉浑圆高凸,地子欠平整,有明代玉雕工艺特色。双耳龙形,鹿形角,眉骨圆凸,管钻圆眼,口衔杯口,略高,尾两股卷起紧靠杯身。整器玉质、造型、雕工俱类似明器。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婴耳玉杯
明代
6、口径6.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有玻璃光泽。圆形杯外以双立童为耳,童子后脑颇大,手持物残缺。童子特征与明代青花瓷器上常见的婴戏人物特点一致。杯腹前后浅浮雕诗句,后有伯仁二字款,器底有双阴线方框,内有永宝篆书款。文伯仁是明代吴门四家之一文征明的侄子,亦是明嘉靖时期画家。故此为明代中晚期玉器的标准器。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龙耳玉杯
明代
通高4、口径5.5、足径2.8、通耳宽10.2厘米
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玉质青色。杯体侈口,束腰圈足,足底微凹。镂雕双龙为耳,龙口紧附杯沿。此器主体光素无纹,造型简洁,雕工粗犷,具明显明代风格。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凤耳玉杯
明代
7、口径8.6、足径4、厚0.4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白色。杯为直口,弧腹,双凤耳,圈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口沿饰回纹一周。外壁两侧各透雕一凤为耳,展双翅与杯壁相连。双凤尾贴附于眼,尖喙,张口,口衔杯沿。凤颈较短,凤身饰叶形羽毛纹,翅尾很尖。凤尾十分优美,似数条飘带,并带锯齿形边饰,长而飘逸。一凤尾弯卷成枝形,另一凤尾为带状火焰纹,通于杯身。圈足饰回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寿字双龙耳玉杯
明代
4.4、宽14 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重绺。杯体主题纹饰为阳起的篆书寿字,辅助纹饰为明代玉杯上常见的圆形乳钉纹,小圈足,两侧附龙形耳。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花卉纹双龙耳玉杯
明代
4.5、宽9.6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内含黑点。杯体阴刻缠枝花卉,小圈足,双龙耳。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龙耳玉杯
明代
4、口径9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杯圆似碗,口沿外撇,深腹,圈足,底内凹,器体通体无饰。双耳龙形,鹿形角,猫耳状耳。用粗阴线雕刻出眼、鼻、眉毛轮廓,眼略呈菱形。龙口衔杯口,略高,尾两股卷起紧靠杯身。龙身饰阳纹弦纹。造型古朴端庄,具有明代风格。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螭耳玉杯
明代
3.5、口径10.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白色,一螭形耳上有褐色玉皮。撇口,弧腹,两侧镂雕螭形耳,双螭下颔与前爪攀附于口沿上,身体呈环形,尾与后爪攀附于外壁下部,圈足。造型小巧精致。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乳钉纹双螭耳玉杯
明代
4、口径13.5、底径4.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色,布满白色石纹和黄褐色丝纹。敛口,弧腹,双螭耳,圈足。腹壁雕乳钉纹,杯两侧雕对称的螭形耳,双螭口衔杯口,独角,身下弯呈C形,尾部与杯下腹部连接。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龙戏珠纹双耳玉杯
明代
11.2、高4.1、厚6.7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杯口圆形,深腹,圈足。杯身用细阴刻线琢双龙戏珠纹,卷云纹双耳。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花形双耳玉杯
明代
口径5.9、高4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玉质青白色,有褐色绺斑。器圆形,撇口,小圈足。口沿内饰弦纹、回纹各一周。杯两侧镂雕松梅为耳。杯壁一面浅阴线雕缠枝莲,另一面雕万寿菊并缠枝莲。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花卉纹双耳玉杯
明代
9.1、宽3.2、高3.5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温润。杯身呈六角形,侈口,尖唇,束颈,垂腹,圜底,矮圈足。杯外壁六面分别饰竹、芝、莲、芝、芝、莲,其中四面用浅阴刻线雕刻平面造型,另外两个相对应的芝草则伸出器壁,立雕成片状花形耳,独具匠心。此杯造型稳重端庄,工艺细腻,抛光明亮。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菊瓣纹双耳玉杯
明代
4.5、宽9.8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内含较多黑色斑点和白色石花。杯口和杯体由双层菊瓣组成,圈足。双耳由镂空枝叶和圆雕的菊花组成,菊花中间有椭圆形的凹槽用于镶嵌宝石。该件玉杯与北京房山区大韩继村多宝佛塔地宫出土的一对碧玉菊瓣双耳杯形制、纹饰相同。碧玉杯还带有同样纹饰的盏托,共出的还有大明万历庚子年制的银牌等明代器物。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龙耳玉杯
明代
13、口径7.2、高5.9厘米
现藏于常熟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黄褐色沁斑。杯身作正八角形,圈足随杯形状。两侧各饰有镂雕重叠双耳,在上耳宽大顶板上各立一龙,下颚搁于杯沿相向而视。造型美观,琢工精湛,为饮酒器。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乳钉纹双龙耳玉杯
明代
2.45、通耳宽9、口径5.6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杯为圆形,腹较浅,腹部满饰谷纹,两侧各雕一龙首形耳。这件玉杯上的纹饰是模仿古代玉器上的谷纹,但明代玉工为了节省时间,采用管钻确定谷粒的位置,没有磨出谷芽,类似东汉时期由谷纹简化的乳钉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乳钉纹双耳玉杯
明代
3.5、口径6.4 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玉绺。圆口,似碗形。杯身碾琢三排乳钉纹,斜线错位,乳钉浑圆高凸,地子欠平整,有明代玉雕工艺特色。变形龙纹双耳,长方形耳面琢勾云纹四朵,圈足,底内凹。造型古朴、典雅,为明代的仿古彝器杯。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乳钉纹双耳玉杯
明代
3.4、口径8、底径4.9厘米
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黄斑。直口,圆腹,矮圈足。对称雕双耳,耳下有珥,耳面阴刻灵芝纹,杯外壁凸雕乳钉纹和两个篆书团寿字。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乳钉纹双耳玉杯
明代
3.4、口径6.8 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内含褐色斑纹和绺。直口,收腹,圈足,双龙形耳。杯体雕四层排列有序的凸起的乳钉纹,乳钉周围有管钻的痕迹,琢磨细致,抛光度好。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勾云纹双耳玉杯
明代
4.1、口径10、耳宽12.2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青色。椭圆形,直口,弧腹,圈足,两侧附耳,耳顶平琢成兽首状,耳下部向外上卷。通体纹饰为减地雕成,腹部纹饰以弦纹分成三层,上层席纹地上刻蟠虺纹,中间为勾云纹,下层为覆莲瓣纹。外底减地雕刻竖行永宝二字。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乳钉纹双耳玉杯
明代
12.8、宽7.6、高3.4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莹润,有绺裂。杯身圆形,杯体较矮,圆直口,圈足,两侧为双夔式耳,造型稳定、端庄。杯面以去地浮雕技法琢饰出乳钉纹,乳钉颗粒较小,排列整齐,疏密有致,琢磨细腻。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乳钉纹双耳玉杯
明代
4.8、口径8.1、长13.5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有褐色斑沁和瑕斑。杯体较矮,圆直口,宽唇,圈足。平顶双夔式耳。腹部凸雕三周乳钉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龙耳玉杯
明代
3.5、口径6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有绺。敞口,直腹,小圈足。一侧有夔龙形把手,杯壁薄,制作精整,抛光度好。杯体光素,更显得玉质洁白纯净。单耳杯和双耳杯在明代玉容器中占很大比例,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也很丰富,一些杯把上还嵌有宝石,并配有制作精致的金或玉质托盘,十分豪华。推测应与明代藩王、外戚等贵族有关。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螭耳玉杯
明代
8.9、宽6.3厘米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玉质白色。杯身光素,以圆雕螭虎为耳。螭虎双爪伏于杯口,尾弯曲贴于外壁,身体弓为圆弧。与线条优美圆润的杯身,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该器明快、简洁、灵动的艺术风格。颐和园旧藏。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回纹单耳玉杯
明代
8.1、宽4.4、高2.8厘米
现藏于常熟博物馆
玉质白色,有淡黄色沁斑。杯口作长椭圆形,倭圈足,口沿部饰回纹一圈,一侧镂雕龙首形单耳。造型洗练,为饮酒器。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乳钉纹单耳杯
明代
3.4、口径8.1、底径5.9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青色。圆形,体扁矮。直口,扁腹,圈足,腹部一侧设一环耳,尾端伸出上翘。腹部雕三层乳钉纹,交错排列,工整有序。杯内涂朱漆。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螭纹单耳玉杯
明代
通高4.2、带把宽8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玉质白色,有褐色瑕,温润细腻。杯略呈委角方形,带盖,子母口。杯盖面四角呈圆形,分别浮雕双螭纹,立壁浮雕灵芝纹。杯外壁四角向外呈圆形凸出,并浮雕双螭纠结纹各两组。杯身一侧镂雕杯柄,柄上浮雕一蟠螭,呈爬行状,尾分叉回卷;与杯柄对称一侧浮雕兽面衔环纹。杯底四角各有四个圆柱形足。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鹰熊纹玉合卺杯
明清时期
9.2、长7.5、宽6.9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灰色,有墨点杂质。作双瓶联体造型,联体之处圆雕一只飞鹰,口衔环,站立于下方的熊首之上。鹰熊谐音英雄,此样式玉杯在明、清两代时有所见,制作的材质有的是铜,有的则是玉。以飞禽足踏异兽为装饰主题,可溯源于汉代。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凤兽纹玉合卺杯
明代
10.08、最长12.2、最宽8.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主体为双联圆筒柱形,附银胆两个,上有铜盖,左右铜盖各镂雕一凤、一龙,底圈足。器筒身中下部浮雕勾连云纹、如意朵云纹,上部浮雕夔龙纹及回首凤鸟纹。筒身外圆雕、镂雕一夔凤和一兽,夔凤踩于兽首上。夔凤似鹰非鹰,首似龙,面阔,双排牙齿,独角,双耳,鸟爪,三趾。身有两翅,分别卷曲延伸至两筒身外,身腹从两筒中间穿过至筒身另端,并镂空为变形花纹把手。夔凤下踩一兽,四足爬伏,似虎非虎。圆杏眼出梢,双耳,弧线形嘴,额上一宽铊痕。身饰火焰纹,后身延伸至筒的另一侧。卺在古代结婚时用作酒器。合卺是古时夫妇成婚的一种仪式,合卺杯即作为婚礼时的酒器。合卺杯明代已经流行,故宫旧藏一子刚款作品上还刻有合卺字样,清代承明代式样,纹饰亦多仿古。此合卺杯纹饰以夔凤和兽为题,有仿战汉之意。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玉耳杯
明代
12、宽10.6、高3.3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白色,局部石灰沁和牛毛纹沁。此器仿漆耳杯形制,杯口为长椭圆形,平口,弧圆腹,内空可贮物,左右各有一牙形耳,耳柄为浅浮雕回纹。假圈足,内刻篆体阳文建光司。杯体素面无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花口高足玉杯
明代
口径7.3、高7.8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白色。仿金银器酒杯的样式,杯体瓜棱,薄胎,阴线花纹如同錾刻,可见用心之良苦。杯柄中部有一凸棱,喇叭形足,此杯工艺精巧,但又欠细致,有明晚期作品的特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螭耳玉杯和玉盏托
明代
杯:高6.2、长14厘米
盏托:直径14.5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白色。杯为直口,圈足,杯耳作双螭形。盏托扁平圆形,透雕螭纹。螭为传说中龙子之一,其形象是周、汉艺术中最常见的,宋代以后又出现了仿古螭的形象。这件盏托上的雕螭,仍带有一些宋元时的特点,即头似老鼠,而刀法又有明代的粗犷之风,故定为元末明初的作品。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双龙耳玉杯和玉盏托
明代
通高6.5、杯高5、通长12.5、口径9.4、足径3.6厘米
盏托高0.6、直径1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玉杯以双龙为耳,杯身浅浮雕寿字及松竹梅纹;玉盏托中心刻一寿字,四周高浮雕各种人物、动物,有仙人老者,书生童子,有松鹿仙鹤,山石灵芝,似人间仙境。此套件盘造型、纹饰为典型的明代风格,但在套件外底均刻有乾隆年制款,显为清代后加款。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6)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