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2015-08-13 16:07:30)
标签:

转载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玉鳜鱼
南宋
7、高3、厚1.55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表面受沁。鱼圆眼大嘴,背鳍竖立,尾鳍上翘,脊部有一穿孔。阴刻斜格网纹饰鱼鳞。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玉鱼
宋代
7.8、宽2.5、厚0.8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白色,细密光洁,有灰褐色沁。体扁平,两面雕琢。鱼首前伸,嘴略张,尾分叉。阴线勾饰头、眼、鳍、尾,鱼身为回纹。鱼嘴有一穿孔,正背面图案相同。雕法简洁,形态古朴。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玉鱼
宋代
8、宽4、厚1.8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鱼的造型为大头,扁身,花式尾上翘,游弋于荷叶间。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衔莲玉鱼
宋代
5.3、宽3.7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透雕。鱼身细长,头部较小,圆眼,半圆形腮,背及腹出鳍,尾上翘呈扇形,身旁水草叶梗巧妙地经鱼身盘成一环,并绕到头部,可供系挂用。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玉蝉
宋元时期
4.5、宽3.2厘米
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玉质青色。雕成蝉状,凸目,阴线刻饰蝉首,两翼合拢紧护腹部,翼脉长短弯曲自然,两翼边斜磨,翅膀略长于蝉腹。刀法简练,线条刚劲流畅,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栩栩如生。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火焰纹环把玉杯
宋代
18、宽12、高4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有黑点并有红褐色沁。杯体呈圆形,弧圆底,光素无纹。一侧平出三角形把,把下部琢一圆环。三角形平面上减地浮雕火焰珠纹。此器造型独特,在宋代瓷器中有与此类似者,可能受外来文化影响。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龙纹活环耳玉杯
宋代
2.9、口径11.5、底径6.9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已受沁成鸡骨白色。杯圆口,平足。杯外壁光素无纹,内底中心凸琢一火焰珠纹。器外一侧雕琢出月牙形鋬,下有半环并套一活环,月牙形平面上浮雕云龙纹。龙昂首挺胸,毛发后飘,身体向上弯曲,两前肢弯曲向前,十分矫健有力。此器造型在宋代瓷器中有所发现,安徽休宁县宋代朱晞颜墓中也出土过类似的玛瑙器,但无活环。以玉为之,更显尊贵。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龙柄玉杯
宋代
柄高5、口径6.1×7.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有黄色沁。器体光素,呈八折长方形。一侧雕琢一龙头为柄,首朝杯外。龙长眼,独角,鼻上翘,口弯曲成圆圈,可能原有环相接。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龙耳玉杯
宋代
5.8、口径9.8、足径5.4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器表有皮,为籽料雕琢而成。器体圆口,圈足,一侧透雕龙形耳,龙头大细身,弯成环耳。器壁高浮雕一龙戏珠,龙回首望珠,四周祥云环绕并托起宝珠。此器巧妙利用玉之皮色进行俏色雕琢,色彩丰富美丽,尽显玉质之美,平添许多情趣。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龙柄玉杯
宋代
6、口径9.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暗白色,有丝状黑沁,可能曾经火烧。杯体呈五瓣花形,撇足,圈足。杯侧雕琢一龙形柄,龙张口衔住杯沿,鼻上翘,圆眼,双角,卷发后飘,龙鳞密布,身体蜿蜒缠绕杯体,旁有牡丹花叶相伴,为一幅龙穿牡丹的图画。此杯采用高浮雕技法,龙矫健有力,整器立体生动,造型优美。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仙女形耳礼乐纹玉杯
宋代
7.5、外径11.4×1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有黄色沁。玉杯圆形,敞口,内壁浮雕装饰灵芝形云朵,分层排列。外壁两面浮雕礼乐图,一面五人,共十人,均为女子。她们或坐或立,各持乐器演奏,有笛、鼓、云锣、笙、琵琶等,并有仙鹿相伴。杯口沿阴刻一圈圆珠纹,圈足上亦阴刻云纹。杯两侧圆雕一仙女形耳,仙女站立,双手扶杯,脚踏祥云。玉杯造型新颖,为清宫旧藏品,颇受乾隆喜爱,曾令玉工仿其造型制作多件。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匜形玉杯
6.1、宽11.3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黄色,多褐色沁。仿古青铜匜造型。口外沿为弦纹,环形出尾柄,椭圆外撇圈足具有唐宋时期风格。琢磨匀润柔美。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云纹玉高足杯
宋代
11.2、宽7.1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浆白色。直口,深漏斗形腹,出尾环形把柄,器身阴刻兼浅浮雕卷云纹、莲瓣纹及龙首纹等五层纹饰,底部为弦纹、丝束纹,高圈足。清新典雅,为仿汉式风格。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仙女形耳礼乐纹玉杯
宋代
7.5、外径11.4×1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有黄色沁。玉杯圆形,敞口,内壁浮雕装饰灵芝形云朵,分层排列。外壁两面浮雕礼乐图,一面五人,共十人,均为女子。她们或坐或立,各持乐器演奏,有笛、鼓、云锣、笙、琵琶等,并有仙鹿相伴。杯口沿阴刻一圈圆珠纹,圈足上亦阴刻云纹。杯两侧圆雕一仙女形耳,仙女站立,双手扶杯,脚踏祥云。玉杯造型新颖,为清宫旧藏品,颇受乾隆喜爱,曾令玉工仿其造型制作多件。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匜形玉杯
宋代
18、口径15.5×7.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色,布满褐色芝麻沁。椭圆形口,前部突出成宽流,龙柄平扁,直壁深腹,平底,四兽首矮足。颈至腹部雕有一龙形柄,腹部浮雕四组兽面纹,前后、左右各相对称。其造型为仿青铜器的陈设品。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双螭耳玉杯
宋元
10.8、高5.5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色。杯呈圆口,双螭耳,器壁下收,底向内凹。器身采用阴刻、阳刻两种雕琢手法,口沿为阳纹折枝花,腹部阴刻有多道弦纹,并用云雷纹组成不同类型的图案,其雕刻的纹饰线条均匀,特别是双螭形象生动,四肢雕刻丰满有力,爪尖锋利,通身筋骨凸出,为宋元时期典型之作。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花卉云纹玉盒
宋代
直径10、高5.1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白色。盒呈圆形,盖顶边沿雕琢有四组云头纹,飘带式长尾,具有典型北宋风格。盒底为一周莲瓣纹,盒的盖沿、底沿呈子母口,整器造型设计合理。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鹅形玉盒
宋代
8.4、宽11.8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青色。鹅呈浮游状,曲颈,圆眼,鹅冠高突,身上以细短阴线刻翅羽及尾羽,盒底浅浮雕双蹼。刻线细密齐整,层次分明。玉匠因材取式,造型雕工俱佳,清隽优美。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蟠螭柄玉洗
宋代
口径13.2、高5.2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曾经火烧,已多呈黑色及白色。器体呈八瓣葵花形,内壁光素,器外一侧出月牙形平耳,耳下一螭龙卷身成环并拖长尾绕于器底成花形足。底外侧有四字阴篆款:乾隆年制,显系后刻。耳上高浮雕两螭龙相望,旁边环以云纹。此器造型设计十分别致,虽经火烧,依然能看出用工之精湛,设计之匠心独运。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兽形玉砚滴
宋代
6.6、长14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灰青中夹有褐、黑色绺斑。圆雕蝮的形象。蝮为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习性好水,多立于桥头。椭圆形眼眶内阴刻圆形眼睛,双角弯曲,张口利齿,双叉尾贴于一侧,呈匍匐前进状。蝮口衔小匜,上有孔,腹部圆空,贮水后流入匜中。背上有盖,上浮雕螭纹。通体碾琢卷毛,关节部位饰以云纹。器形厚重朴拙。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小玉勺
宋代
6.6、勺径3×3.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洁白温润。器体光素,勺体椭圆形,勺柄弯曲,柄首弯折,成一小勾。此勺玉质优良,小巧可爱,非一般汤匙,可能为药勺。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风字形玉砚
宋代
18.3、宽12.9、高3.1厘米
现藏于晋祠博物馆
玉质青色。器体俯视如字形。前端、后端呈弧状,墨池坡形向后倾斜,底面平整光滑并前附两个乳钉足,通体光素无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三嘴玉灯
宋代
12.4厘米
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玉质白色。三嘴似船,琢出油槽,并相互连通。上部有纽,琢成南瓜状。中间管钻一圆孔,既可平置,又能悬挂。三嘴分置灯芯,可同时点燃。设计合理,造型奇特,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海水云龙纹玉炉
宋代
7.9、口径12.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有铁锈沁及黑色。炉呈圆形,胎体厚,折沿撇口,腹大且深,底圈足,折沿。炉身两侧各雕有长方形龙首吞流耳。炉体外壁高浮雕海水云龙纹,以字形纹为锦地,两面主题纹饰皆为龙纹,略有不同,但均回首,鼻上翘,发后飘,团身,三爪,以细网格纹为麟纹。龙两侧祥云缭绕,身下波涛起伏,动感十足。此炉造型似青铜器中之簋,有仿古之风,但纹饰图案又有宋代流行风尚,显示了设计者的工艺匠心。器内底刻有乾隆御制诗一首。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松石人物纹玉山子
宋代
15.5、宽10.5、厚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浅黑色沁。全器镂雕,呈山形。正面雕琢一持杖老者,高额长髯,坐于山石之上。身旁仙鹤低首,脚下一龟沿溪水爬行。身后松林茂密,山石玲珑剔透。反面雕琢一童子与鹿正前行于山间,身后柞树茂盛。器底平磨并有穿孔,似为座纽,原可能为器物上的嵌件。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玉版十三行石刻版
宋代
28.8、宽25.8、厚1.2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端石质,略有黑疵点。宣和年间,据晋王献之书曹植《洛神赋》小楷真迹摹刻。原迹书以麻笺,唐时已残缺,绍兴年间搜获9176字,宋末复得474字。自字始至字止,共13250字。镌刻于绿色端石上,颂名曰玉版十三行。字迹冲和疏宕,笔触遒劲,古逸娟秀。此版自明万历年间发现后,几易其主。康熙年间贡入内府,咸丰十年圆明园遭掠灾之后,再次流入民间,辗转于安徽、上海等地。1983年入藏首都博物馆,是研究晋代书法的珍品。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鹿林纹玉带环
辽代
3.5、高6.8、厚1.5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带沁。体为扁长方形,正面微弧凸。多层透雕镂空饰一鹿和柞树,组成秋山图饰。鹿呈站立状,头微上昂,用阴刻线雕出柞树的叶脉,下部有一鸡心形环,可供挂系用。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花鸟纹玉佩(1对)
辽代
4、中宽2.5、厚0.3厘米
现藏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
玉质青黄色。纹饰镂空,花朵和小鸟浅刻出细线,中间为一朵盛开的花朵,两侧对称各出一鸟,鸟展翅,长尾翎,长喙交于花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心形玉佩
辽代
3.5、宽2.1、厚1厘米
现藏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
玉质淡黄色。作扁体心形,顶部有一管状鼻。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玛瑙臂鞲
辽代
8.1、宽3.6、厚0.5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玛瑙质,有青白两色条状斑纹。器表光滑,臂鞲正面微弧形,背面凹形,器中部两侧各有一个椭圆形穿孔。此器为契丹族游猎架鹰时护臂之用。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蟾蜍扑食纹玉佩
辽代
4、宽6、厚2.2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黄褐色玉皮。底为一片荷叶,茎脉分明,上面伏卧一蟾,瞪眼作扑食状,形象生动。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玛瑙臂鞲
辽代
9、中宽4厘米
现藏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
玛瑙质,灰色有云状纹理。磨制。呈瓦状,中部两侧起小节,穿扁斜孔,孔壁出尖齿。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玉摩羯
辽代
7、宽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有赭褐色沁。圆雕一龙首鱼身形象,龙张口含珠,肉鼻上卷,龙发后飘。龙身为鱼形,并生双翼。下部有供佩系之穿孔。摩羯是一种类似鱼的大兽,此类造型流行于辽金时期。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持鹘玉童子
辽代
2.7、高6.4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圆雕一童子,身穿紧袖长袍,双手托鹘,腰系锦带。阴刻线表现衣纹,一撮发髻置于头顶,衣褶简洁,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玉飞天
辽代
4.5、高2.4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灰色。圆雕。人物头部较平且有一孔,下半身着裙装不露双脚,状似鱼尾。辽代飞天的特点是折面,即在鼻部处出现一个折角。出土的玉飞天上有金属弯钩,可能是作耳饰之用。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玛瑙碗
辽代
口径5.7、底径3.3、高4.2厘米
现藏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
浅黄色玛瑙质,光亮透明。直口,深腹,高圈足,外撇呈喇叭口状,光素无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花式玛瑙碗
辽代
5、口径11.3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白色玛瑙质,质地致密,晶莹剔透。六瓣海棠花式口,深腹,圈足,内外壁均有不规则的紫红色天然花斑纹。造型典雅秀丽,琢磨精致光润。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带托葵花形玛瑙碗
辽代
碗直径15.2、高10厘米
托高16.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玛瑙质,色彩丰富。整器光素无纹,尽显玛瑙本身之色彩斑斓。碗形为六瓣葵花形,下配有高托,并刻有乾隆年制款。此器形与宋代同时瓷器类似,款显系后琢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狮纽玉印
辽代
8、长9.4厘米
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和田白玉质。体积硕大,印文为契丹文。印体玉质多处绺裂受沁,兽头顶部也有片状沁色。其印纽为圆雕狮子,其玉质色纯美,雕琢大气;狮作蹲踞,神态威猛,气势雄伟有神,大有王者风范。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15) 

鸟衔花纹玉饰
辽金时期
6.7、宽5.6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采用多层镂空技法雕琢一幅倒U字形花鸟图。正面为盛开的芍药枝叶纷披,长尾绶带鸟戏于花丛之中;背面平素。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