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文地久天长背汉字“辽”当十型钱赏析

标签:
军事契丹文地久天长契丹钱文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最近一位网友发来一枚辽契丹奇钱。这枚钱奇就奇在,它是一枚双语钱,而且是吉语铭铸国号钱。这种现象在传统中国钱币史上没有先例的,既使是在少数民族钱币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它不仅面文和背文分别用了契丹文(契丹小字)与汉文,而且是在契丹文吉语钱文“地久天长”的后背铭铸了一个大大的汉字国号“辽”。双语文钱就比较少见,在非行用的民俗钱上郑重地加铸国号,应该是此前闻所未闻的事。
契丹小字“地久天长”,最早见于《契丹小字辽道宗皇帝哀册》第37行,原写作“天长地久”。钱文与哀册读序的不同,应是铸钱工匠习惯于契丹语法倒装句式所致。而哀册文是用典雅汉式文体语法书写,契丹语法得以规范形成,两者文意应是相同的。
“天长地久”一语源于《老子》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义为同天地一样长久。泛指时间久远。《契丹小字辽道宗皇帝哀册》第37行,的“天长地久”,上有“重熙宗室福”几字,上下文联系起看,其义应为“耶律嫡系子孙的福分象天地一样长久。”钱文的意思与哀册文一样,只不过把“耶律嫡系子孙的福分”扩大为“辽国的福分”,“辽国所有臣民的福分”,表现出铸钱者更广阔的胸怀。
从钱文“地久天长”源于《契丹小字辽道宗皇帝哀册》情况及国号“辽”字的书写特点在一些辽代末期钱时常出现的现象分析,此枚“契丹小字地久天长”背“辽”钱,应是辽天祚皇帝为死去的祖父辽道宗出殡时特铸的纪念钱币。铸量当时不会太多,流传至今已是凤毛麟角,珍稀万分!实好钱也!
泉痴山人2014/10/6于京东康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