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解决“钱荒”的措施之四: 发挥己长加铸铁钱,运至边界换宋铜钱

标签:
太平原因元宝易并边工地文化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契丹解决“钱荒”的措施之四:































契丹境内多铁矿,除军民用铁外还有大量富余,辽前期虽铸了部分祭祀用铁钱,但很少用其铸造行用钱和国家特用钱,原因之一是契丹境内不行用铁钱,二是契丹人认为铁钱价值过低本身又重,不适合契丹畜产品单价高昂与大宗集团式贸易占主要贸易比重较大的现实。《宋史·食货志》中有一条“庆历间(当辽兴宗时),契丹亦铸铁钱,易并边铜钱。”的话,证实了契丹确实铸有铁钱,并在边境兑换宋的铜钱。本世纪初在四川名山县修建成雅高速公路的工地发现宋代铁钱埋藏,一次发现契丹铁钱五种多枚和数量较多的五代铁钱多种。以实物印证了《宋史·食货志》记述的真实。所以解决“钱荒”的措施必然有,加大铁钱铸造数量,运至宋铁钱行用区兑换宋朝铜钱回国行用一条。
1、大丹重宝背阴刻契舟文宸令宜速铁钱;
2、通行泉货平背铁钱;
3、丹贴巡宝背回决铁钱;
4、契丹文天朝万岁旋读当十铁钱;
5、契丹文天朝万岁小平铁钱;
6、千秋万岁背仰月铁钱;
7、契丹文地久天长光背铁钱;
8、大辽镇库铁钱;
9、大辽神册铁钱;
10、大辽天显铁钱;
11、皇帝乘龙九州同庆背十二生肖(万民咸服)铁钱;
12、天禄通宝光背铁钱;
13、保宁通宝元背折五型铁钱;
14、统和元宝光背铁钱;
15、开泰元宝光背铁钱;
16、太平元宝光背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