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撵)汉国折值三钱钱文读序考

(2014-02-09 14:36:10)
标签:

病中

都是

信用

左下右

奇葩

文化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遥撵汉国折值三钱钱文读序考(遥撵)汉国折值三钱钱文读序考


(遥撵)汉国折值三钱钱文读序考

(遥撵)汉国折值三钱钱文读序考

(遥撵)汉国折值三钱钱文读序考

(遥撵)汉国折值三钱钱文读序考

(遥撵)汉国折值三钱钱文读序考

遥撵汉国折值三钱:“直百”、“直千”、“直万”,是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称量货币,颁行宝钱制开元通宝钱以来,第一套标明折直数额的方孔圆钱。由于宝钱制初始,人们尚不知如何在钱上标值,一切都在摸索研探之中。而这时横空出世的(遥撵汉国折值三钱:“直百”、“直千”、“直万”,无疑是打破旧臼,成为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先行者。

因为是首创,无规矩可守,无榜样可依,使其在文字标值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遗留了一些暇疵,给后人识读这些钱文造成困难。如有朋友竟把汉国折值三钱:“直百(枚“通行泉货”小平钱)”、“直千(枚“通行泉货”小平钱)”、“直万(枚“通行泉货”小平钱)”序读成“直通权万”、“直通折千”、“直通行百”。并解释说:“直通”,即直接流通之意。“权”为“权当”之意,“权万”就是“当万”。“折千”就是折合平钱。这种序读牵强悖谬显而易见,确实是一种误读。

先不说 “直通”,并非直接流通之意的杜撰,仅就“权万”、“折千”、“行百”的识读看,其不合理处,只要稍具唐代钱文识读知识的朋友就会发现问题。唐钱钱文序读仅有“顺读”(上下右左)、“右旋读”(上右下左)两种。如把(遥撵汉国折值三钱识读为“直通权万”、“直通折千”、“直通行百”,那三钱的钱文序读就成了唐钱根本不存在或读不通的“对读(直通权万)”(上下左右)、“翻读(直通折千)”(左下右上)、“对读(直通行百)”(上下左右)。其误读的悖谬是不言而喻难以自圆其说的。

其实识读(遥撵汉国折值三钱并不难,关键是要把钱文的每个词弄通弄懂,然后结合唐代钱文的读序进行分析整理,找出中心词,就会得出正确的结果。遥撵汉国折值三钱的中心词是“直百”、“直千”、“直万”,这是所有折值钱的通例。普天下的古钱币爱好者,对此基础知识都应是烂熟于胸的。这里的“直”,即“价值”的“值”。在古汉语中,古文言文中,“直”通“值”:表示“价值,价格”的意思。而“百、千、万”数词,是表示价值的数量(数额)的。这应是任何人都没有疑义的。下面应出现的价值单位“枚”在钱文中省略了,因为在当时谁都知道“基础等价物”(小平钱)是以“枚”计的,没必要再特意标出。

中心词下面应是价值的“等价物”(钱币)的名称。三钱上分别是“(万)通”、“(千)通”、“(百)通行”。因为钱文字数的限制(不得超四个字),“通、通行”都是当时(遥撵汉国“等价物”(钱币)名称的简称。如果不具备(遥撵汉国钱币知识,某些朋友可能把“通、通行”误作其它事物名称。但只要是辽钱爱好者,就没有理由不知道辽以前的“通行泉货”钱是契丹最早铸造的行用钱。所以,遥撵汉国折值三钱上的价值“等价物”(钱币)的名称“通、通行”,勿庸置疑是“通行泉货”钱的简称。为避免使用者误读,三钱的发行者特意在大额钱和基础行用钱之间最近的“直百”钱上标出“通行泉货”钱的前半部分“通行”,用以提醒。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误读只能说我们的钱币知识确实还欠火候。

汉国折值三钱都是右旋读钱,但由于直千钱直字后加了个“折”字;直万钱直字前加了个“权”字,就使得这两个右旋读钱起始位置发生了位移,由上始变成了左始,成为了右旋读钱中的特例。为什么在中心词的前后加上说明性的词语“权”字和“折”字?原来,这是在说明该钱确定“直”(价值)的依据。直字前加“权”字,是说此钱价值的确定,是根据国家度量衡法器“钱权”制定的,该三钱即是以国家信誉作担保的信用钱币。直字后加“折”字,是说明此钱的价值可折合(折兑)一千枚“通行泉货”小平钱。这里的“折”字是“折合”“折兑”之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遥撵汉国折值三钱的正确序读,应是“直百通行(价值百枚通行泉货钱)”“直折千通(价值折合千枚通行泉货钱)”,“权直万通(以钱权定其价值为万枚通行泉货钱)”。因为是创始之作,汉国折值三钱的作者唯恐使用者不明白,不接受这种钱,绞尽脑汁,不惜改变钱文的正常读序,也要把能说明钱币性质的词语尽可能地都塞进钱文,以至造成不了解当时情况后辈人的误解。好在以后的契丹折值钱,汲取了汉国折值三钱的经验教训,杜绝了画蛇添足的弊病,使契丹折值钱在中国古钱币百花园成为一株艳丽的奇葩。

遥撵汉国折值三钱在中国钱币史上功不可没,它除了争得了宝钱制折值钱第一的桂冠外,更为契丹钱币史夺得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为复员契丹文明增添了一个重重的筹码。我怎能不为它高兴,怎能不为它欢呼,怎能不细心呵护它?这篇小文即是一名老园丁,为遥撵汉国折值三钱锄草浇水之作,文中所涉某些朋友误读之事,只是就事论事,与人无关,望诸位细品之。

泉痴山人2014/2/9于京东病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