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代锻造手雕契丹文“户庆同康”  背穿上左竖巨月金钱译考

(2013-08-07 05:37:40)
标签:

鉴定研讨

辽契丹

钱币研究

人文/历史

文化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辽代锻造手雕契丹文“户庆同康”

背穿上左竖巨月金钱译考辽代锻造手雕契丹文“户庆同康” <wbr> <wbr>背穿上左竖巨月金钱译考


辽代锻造手雕契丹文“户庆同康” <wbr> <wbr>背穿上左竖巨月金钱译考

自从笔者向全国辽契丹钱币收藏家,发出最后征集锻造手雕契丹文汉文钱入选、进入,笔者编著的《中外钱币史上唯一一套辽契丹锻制手雕黄金钱考释图说》一书以来,截止至七月三十一日已有十几名收藏家已发来了应征钱币照片近百张。遗憾的是,其中仅有五枚是真正的锻制手雕黄金钱。笔者自今天起,将陆续撰文对这五枚真正的锻制手雕黄金钱,进行译释考证,并编入已初步定稿的《中外钱币史上唯一一套辽契丹锻制手雕黄金钱考释图说》一书,然后投入出版。

今天考释的第一枚锻制手雕黄金钱(见图1-2),是北京一位著名收藏家刘先生的藏品,是一枚折三型契丹文钱。钱32.2毫米,穿径3.8毫米,厚3.6毫米,重36.7克,含金量68.51%。面背缘穿均宽阔平坦,钱轮被修饰浑圆沉稳,全部钱体锻痕明显,锤击之痕尚未化尽。文字、纹饰、内外郭雕刻技艺生涩拙稚。走刀,削肉现象,惨不忍睹。四个契丹小字被刻得类稚童习字,全无章法,笔画似鼠咬虫蛀,粗细狼狈。其字应是所有锻制金钱中最拙劣最丑陋的书体。然而丑字映衬在厚重朴实,粗犷慓悍的氛围中,却显得别有情趣。不觉得太难看,反觉得该钱有股子丑陋至极的自然美。

四个契丹字都是常见的小字,穿上字常见译为“赐”,穿下字常见译为“兴、庆”,穿右字常见译为“通、同”,穿左字常见译为“康、德”。然而钱文译释却并不简单,因为这四个字都是一形多音多义,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历史知识,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离开钱文环境,硬译性的组合钱文,译文必然偏离正确轨道,陷入无法自圆的泥淖。比如穿上字,最常见的译文是“赐”,刘凤翥先生的《已释读契丹小字表》中就介绍了这一种译法。可是把“赐”放入钱文译文中,译文无论怎样序读,都是文理不通的。如顺读“赐兴同康”,右旋读“赐同兴康”,左旋读“赐康兴同”,对读“赐兴康同”,反读“康兴同赐”等等,都无法从词义逻辑、修辞、汉语语法诸方面拿出合理解释。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穿上字除可译为“赐”外,还可译为“户、膺、家”(见著名契丹文专家即实著《谜田耕耘》“词语释义表”)。经过排试笔者最后把译文定为“户庆同康”,即“家家户户喜庆大同康乐”或“家家户户庆祝大同安康”。结合背上左竖巨月,可以大体确定,此锻制手雕金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于公元947年攻入汴京,改晋地为大辽,建元大同时所制赏赐契汉官员的庆贺钱。

《辽史·太宗纪》载:“大同元年(947年)春正月丁亥朔,备法驾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贺。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三月丙戌朔,赐将吏爵赏有差。壬寅,晋诸司僚吏、嫔御、宦寺、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

此钱文乃即将被押往辽上京的后晋工匠所刻,因害怕北上,又因不会或初次刻锻制金钱,不识契丹字,胆惊惊照猫画虎反类犬,加之时间紧任务重等种种原因,以至使刻工技艺惨不忍睹。背左竖巨月,正是太宗母后应天太后在辽上京向汴京眺望的形象。穿上为北,穿左为西。穿上巨月为掌权太后,辽上京在汴京东北,应天太后在辽上京向晋汴京眺望,正是起身(竖月)向西南方向远眺。

此钱设计匠心独具,文字选择寓意深邃,可是由于选错了时间,选错了地点,选错了雕刻工匠,更由于大同帝耶律德光的“政策三失”,结果使这枚本应成为契丹历史大书特书的宝贵纪念物,高级艺术珍品的锻制手雕金钱,竟成了辽契丹人痛失“一统天下”良机,饮恨万年的历史见证,丑到极致的唯一流传到今天文物鼎级珍品。福兮?祸兮?美哉?丑哉?恐怕谁也说不清。看着这枚钱,眼前立刻会浮现辽太宗耶律德光,黎阳渡痛陈“三失”的自责的悔恨场面,立刻会浮现北归大军中,躺在灵车中,被制成“帝羓”的大同帝耶律德光,那死不甘心的面容……“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不由得在胸中翻滚……

泉痴山人2013/8/6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