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金银钱金银含量及其特征浅析
(2013-05-19 23:01:35)
标签:
八卦鉴定家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辽代金银钱金银含量及其特征浅析
辽(契丹)时代金银钱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钱币史之最,无论品种、类别、数量均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金银钱币之第一。其金银钱制作工艺之精湛,钱币之美伦美奂,文化内涵之丰厚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辽(契丹)是中国古代唯一真正实行了,金银布帛为上币(主币),铜钱为下币(辅币)的朝代。辽(契丹)金银钱,在钱币文字方面,有汉文钱,契丹文两种钱文金银钱;在钱币类别上,两类文字金银钱都有年号钱、国号钱,国号年号一体钱,特制特用钱、民俗钱、钱树;在形制上,辽代金银钱有小到直径不足10毫米,重不足1克的“耳朵眼”小金钱,也大到直径100余毫米,重数百克,状如金饼似的大金钱;在币值方面,金银银亦有半文钱、小平钱、折二、折三、折五、折十至当百、当千、当万,各种不同等级的大小金银钱。金银币的材质有纯金银,有合质金,有合金,有含金银,有鎏金银,种种花色。这些金银币的金银含量各不相同,特征也千差万别,极为复杂。为帮助朋友们更多地了解辽代金银钱,笔者不揣浅薄,仅就辽代金银钱的金银含量及其特征,做一些粗略的分析和探讨,供大家做进一步的研讨。下面按金银钱材质类别分别论述。
一、纯金钱。含金量在85-95%以上。辽代早期金钱如“天朝万岁”、“皇帝万岁”、“千秋万岁”、契丹文“天公安国”金钱,经化验含金量都在85-98%间;辽代中期的一些呈样钱,雕祖钱,含金量也在90%以上。这种纯金钱多为辽早期铸造,都无任何锈迹,颜色为柔和的深金黄色泽,质地较软,指甲牙咬可见清晰印痕,出土时多见磕碰划伤,很多都是掘挖者试金含量所为。这类纯金钱罕少,出土量以枚计,非常珍贵。
二、合质金钱。含金量在65%~75%之间。这种金钱由金银二元合质而成,材质强度比纯金币高,柔韧性耐磨性能都好于纯金币。辽代金钱多数采用此种合质金材质制造。制造方法,有锻造和铸造两种方式。锻造金钱只用于皇帝与国家祭祀、庆典、赏封、捺钵、纪念等场合,钱文除四书五经,即阶官、加官,及有特殊意义的年号、纪年钱。锻造金币常见锤锻痕,折叠断裂痕,一般形制都较为阔大厚重。铸造合质金钱,多用于宫廷赏赐,多为年号钱,纪年钱,吉语钱钱,小形钱居多。合金质锻造钱产生于辽圣宗统和后期,有意识的合金质铸造钱虽比锻造钱稍早一些,但也未早过景宗时期。合质金钱除含金外,银为主要成份,微量元素主要为铁、锰、钯、铑等。合质金制造的金钱,有较好的金黄色光泽,并有较好的耐磨性,能适应长期保存和使用。这种金钱多生有一种类似朱砂红的,玻璃状、类似红玛瑙的,氧化物质。这种氧化物,是材质中银铁等元素,经数百年电化学反应,渗出金质外产生的一种物质,基本无法仿制。这种合质金钱,是辽(契丹)金银钱中的贵族,存世量很少,枚枚贵重,可遇不可求之物。
三、合金钱。含金银量不固定。一般金含量不太高,含金往往为30-50%间,币材中占比重最多的是银,往往达50%~70%。成为一种银金合金钱。这种银金合金钱币,金黄色淡雅略呈黄白色,材质细腻,光亮柔和。 多数无锈,少数呈玫瑰紫色锈。存世量也不多,也很珍贵。亦见金银铜三元合金钱,各元素含量不固定,大约比例为各占1/3,超过这个比例者,即多者达40%的情况。银占多数常见,金占多数少见,铜占多数罕见。金银多者少锈或无锈,有锈色多为黑紫色。铜多者生黑绿锈。少见,亦珍贵。
四、含金钱。含金量在15-30%间,多数是以铜元素为主,银或有或无,都为自然状态,非人工添加。 金为冶铜时有意加入,目的是充当金钱使用。此种钱颜色青黄,色泽欠柔和,润泽度稍差,但铸造光洁度,易加工程度都较好,很多雕母钱样钱多选用此等材质制作。这种钱不易生锈,即使生锈,也仅生薄薄一层褐黄色或紫黑色氧化层,很少见到绿锈与红绿锈。此种钱存世量并不多见,亦属珍贵钱种。
含金钱尚有一种大路货钱。即明代以前所有“即山铸钱”的铜钱。当然不包括严格按青铜三元配比制造的多数宋辽西夏金元官铸钱。山东泉友刘建(网名胡子客)多年从事古钱金银含量研究,他自掏腰包在国家贵金属检测中心检测了上百枚非绿锈古钱,结果100%含金银。含金量从5%到25%。当然这种含金钱是与生俱来的,非人力所为。这种含金钱很少生硬绿或红绿锈,多生黑锈,褐色锈,紫红锈。我曾建议刘建,不妨开个古钱熔炼厂提取贵金属,经济效益也会不错的。整批古钱按平均含金量10%计。一枚小平钱按4克,10枚小平钱即可提取4克金。每克金按当前价300元计,4克即为1200元。10枚小平钱购进价平均每枚10元,10枚不过100元。再扣除100元人工及税费,每10枚钱净挣1000元,将近10利润,何乐而不为?刘建说以前中国所有冶炼厂都是这么干的,现在不行了,一是国家不允许熔炼古钱了,二是收藏的多了,根本无法保证古钱供应。所以,只能是望洋兴叹,画饼充饥了。这种含金银钱一般只作为铜钱交易,数量还不少,较易得。
五、鎏金钱。是辽代金钱币中最常见的一种钱币。它是在银或铜、铁、玉、陶瓷等币材外,用镀,鎏,蘸,涂刷,粘贴等手法,附加一层黄金而成的钱币,以提高它的形象和价值。由于鎏金钱制造中,黄金耗用不多,成本较低,制作数量较多,故而存世数量不少。鎏金钱工艺有镀,鎏,蘸、涂刷,粘贴等多种制作方法。区别在于对金汞齐(用汞将金化成膏)的使用手法的不同。
镀,分现代镀与古代镀。现代镀即电镀,通过阴阳两极电解作用,使铜银制物品表面,镀上一薄层金或银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仿制古代鎏金银钱现在多用此法。古代镀,即“火镀金”又称“鎏金”、“金涂”或“黄涂”。即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齐,涂在银铜钱表层,加热让水银蒸发,使金牢牢地附着在铜器表面长时间不脱落的工艺。辽代绝大多数鎏金钱都是此法制造。
辽代鎏金钱有精鎏金,普鎏金,涂刷金三种鎏金方法制造的钱。凡祭祀,赏赐,纪念等宫廷用鎏金钱,多为精鎏金。其特点为:鎏金层厚在10 微米- 25 微米以上,鎏金面光滑润泽,金黄色的光泽无比美丽。无任何锈迹,绝不会出现鎏金层剥落现象,检测此种鎏金钱,鎏金层含金量都在80%以上。
凡行用钱、特制社会使用钱,民俗钱的鎏金钱,多数都为普通鎏金。其特点为:鎏金层厚度在3 微米- 10 微米间,鎏金表面,特别是边郭根底部,字根等处由于清理不够,常见鎏金不平,疙瘩溜丘现象。色泽从金黄到浅黄、橙黄、青黄、褐黄都有。鎏金层含金量从70-5%都有,而且参差不齐。由于基材渗浸,鎏金表面常见紫红、暗红,与绿斑、黑斑,点块状锈迹,但少见脱落现象。
在行用钱和民俗钱中有一种所谓“涂刷金”的鎏金钱。这是一种低劣的廉价的工艺。它是把金汞齐用胡酸(盐、矾等混合物液体)稀释后,把要鎏金钱放进金液里蘸一下,或涂刷两下烘干就交差,由于偷工减料。鎏金层仅有1-2 微米以下,含金量少的可怜,甚至难以测出。因为少了轧压工序,鎏金层和基材粘合不好,所以常见大块脱落。锈多为基材锈,银基生银锈,铜基生铜锈。
辽代金银钱还有贴金与包金工艺钱,它们常常被误认为鎏金钱。其实它们是工艺性质完全不同的三种钱。贴金是用胶或漆,在钱体上粘贴上金箔。包金是将金或银等捶成薄片,包覆於钱体上,再以鎚敲打密实,使凹凸纹理一如钱体表面即成。这两种钱非常稀少,很难见到,只是在传说中存在。
赝品鎏金钱常见手法,第一为“涂刷金”,只不过涂刷的不是金,而是硫化锡(所谓的金粉);第二为“贴包金”,只不过贴包的不是金箔,而是锡箔(假金箔);第三为“电镀金”当然镀的也不是金,而是稀金、亚金或钛金。古法鎏金已很少为人使用,造假者一般不会再为看不见无把握的利润,去玩命、去剧毒作坊、造假鎏金钱。
六、辽钱中还有一种瑜石钱,也常常被误认为金钱。瑜石,即是炉甘石,学名碳酸锌(ZnCO3)。辽代契丹人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与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 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用它来铸钱称为“瑜石钱”。在当时瑜石很贵重,“瑜石钱”以低黄金钱一等参与贸易。现在不行了,瑜石钱身价大跌,只能与黄铜钱等同。故一定要掌握瑜石钱与黄金钱的区别,以免走眼。“瑜石钱”一般不生锈,颜色暗黄、深黄,金黄色少见。“瑜石钱”一般制作都很精良,形制整肃,文字清晰,大概因为当时贵重的原因,大部分“瑜石钱”都是当作样钱使用。其含锌约在10-30%,一丝也不含金。见到这类钱最好去用仪器测一测成分最省心。
七、纯银钱,指含银量在90%以上的银钱。辽代纯银钱币存世较多,近年来时有出土和发现,其特点为质地柔软,较易磨损,出土时多生玫瑰紫锈,一段时间后变灰白锈,最后变青白锈。纯银钱多为辽钱中重要名品、珍品。多为赏赐用钱,可遇不可求类罕见珍贵钱币。
八、银质钱,以银为主掺少量铜等金属铸造的钱币。目的是增加银钱的材质强度、硬度及耐磨性。含银量大多在60-80%左右。这种银钱形制精整美观,表面光泽温润柔和,文字清晰点画分明。是辽(契丹)银钱的主体钱币。大量作为主币大额支付使用,是辽代经济生活中最常用货币,是行用银钱的代表。年号钱,国号钱,契丹文钱最多的银钱。存世数量较多,目前搜集还不算太难。
九、含银钱,含银量在5%-30%左右,以铜为主的钱币。银在钱币中存在的原因有四:1、即山铸钱,为铜原料伴生矿自然带入;2、有意加入,象金大定钱一样,为了增加铸液的流动性,提高钱币的表面光亮度和铸造质量而加入;3、特地加入,以提高钱币价值,用于祭祀、礼佛、拜谒等宗教活动;4、用于民间祝寿、洗儿、红白喜事,分喜使用。钱呈银白色,青白色,少量不生锈,部分生黑褐色,很少生铜锈。钱清丽怡人,文字神韵皆当,形制见棱见角清爽利落,人见人爱。有人把其称为白铜钱,笔者认为名符其实。数量罕少,收集不易。
十、鎏银钱。是指在普通铜钱上鎏一层银,工艺和鎏金相仿,只是把金汞齐改作银汞齐罢了,其它工艺一模一样。鎏银钱有全鎏的,有部份鎏的。即只鎏钱面或钱背,单面鎏以重银,称之为“银面”或“银背”钱,多用于冥钱,作为陪葬品,胡弄鬼。鎏银钱与鎏金钱一般多作为民间婚丧嫁娶的打点礼钱使用。虽价值不高,但因存世量很少,仍进入了珍钱之列。
在目前辽钱尚未被普世了解熟悉的档口,辽代金银钱尚可搜集到的今天,购藏辽代金银钱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各种辽代金银钱的价值都在谷底,一旦它们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被发掘出来,其价值会一下子窜上天,到时你花现在十倍的价钱,也不会购藏到象现在这样的金银钱。当然购藏时,一定要注意防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拉着卖主去作科学检测,金银含量高,微量元素中如有铁,钨,镍,钯,铑等,必真无疑。其次要学会掌握各种金银钱特征,辽钱特殊的时代风貌,岁月的沧桑感,以及看颜色,掂重量,看硬度,听声音等技术手段。你就可以在辽(契丹)金银钱的海洋中任意翱游,博击风浪,作个驾驭辽(契丹)金银钱的弄潮儿。
泉痴山人2013/5/19于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