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代礼仪用二龙戏珠二凤穿牡丹银鎏金对瓶赏析

(2013-01-24 18:18:45)
标签:

八卦

鉴定家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契丹辽史研究

辽代礼仪用二龙戏珠二凤穿牡丹银鎏金对瓶赏析辽代礼仪用二龙戏珠二凤穿牡丹银鎏金对瓶赏析


辽代礼仪用二龙戏珠二凤穿牡丹银鎏金对瓶赏析

辽代礼仪用二龙戏珠二凤穿牡丹银鎏金对瓶赏析

辽代礼仪用二龙戏珠二凤穿牡丹银鎏金对瓶赏析

辽代礼仪用二龙戏珠二凤穿牡丹银鎏金对瓶赏析

辽代礼仪用二龙戏珠二凤穿牡丹银鎏金对瓶赏析

辽代礼仪用二龙戏珠二凤穿牡丹银鎏金对瓶赏析

辽代除了战争,最重要的国家大事就是国家祭祀和完成各种礼仪。《辽史·礼志》记载了吉、凶、军、宾、嘉、杂六类近百种重要礼仪,如果按一种礼仪需时一天,就是说契丹君臣每年最少有三分之一时间要在礼仪中间渡过。除时间外,每年还要为各种祭祀和礼仪付出的人力、物力、脑筋,国家祭祀和种礼仪支出,应是和平时期,国家经济支出的最大份额。在祭祀和举行各种礼仪时,都需要大批礼器和祭祀用具。这些礼器和祭祀用具的制造费,应又是各种祭祀和礼仪费用中最大的部分。

因为制作这些礼器和祭祀用具,是交由国家直属监局作坊中国内最优秀的工匠,以最好的材料,不计成本地制作,故多精致华美,艺术性极高。由于战乱,这些礼器和祭祀用具大部分流散民间。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的绝大多数文博专家对契丹文明不甚了解,对真实的契丹经济文化科技情况,存在认识上的空白与误解。所以,大多数人对史上无载,师教未提,自己未见的社会流散的契丹文物,都看不懂,不敢看,只能一言以蔽之:假的!以维护自己那已打肿的面子,已不复存在的架子。或者象某些专家那样,以对宋明类似器物的研究成果和陈腐理论,硬往契丹文物头上套,结果也得出“臆造”类的错误结论。

如几年前辽文忠王府一批约200件套(?)祭祀器在香港澳门的悲惨遭遇,就是一些假行家造的孽。把一套价值连城的国宝贬为假货,填了沟壑。可悲的是,我们国家文物部门竟没人懂得其价值,面对珍宝熟视无睹,甚至为境内外假行家们鼓掌叫好,共同把中华民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埋进了垃圾堆,成为了对民族文化摧残的罪人,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辽代所有不同门类的礼仪用品应都是工艺精品,凡是真的辽代礼仪用工艺精品,传至今天已都是价值连城艺术珍品。今天本文介绍的这对二龙戏珠,二风穿牡丹银鎏金对瓶(见图1-7、),就是辽代礼仪用器当中较为珍稀的一种器物。这对瓶,龙瓶:高38厘米 口直径10.5厘米, 底口直径12.2厘米,  腹部直径18厘米, 1090克。凤瓶:高37.9厘米, 口直径 10.4厘米, 底口直径12.3厘米,   腹部直径17.6厘米  1060克。

这对龙凤瓶的器型属于玉壶春瓶系列,应是玉壶春瓶诞生初期的产品。玉壶春瓶是一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关于“玉壶春瓶”名字的来源,一般认为是因宋人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也有说是因“玉壶买春”而得名,但笔者以为,“玉壶”二字的出现要早于宋,指玉制的壶,或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壶,或以玉壶比喻高洁,意义随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据笔者推测,玉壶春瓶的出现应早于唐,是由西亚金银净瓶类器演变而来,最早出现的玉壶春器不是陶瓷器,而是金银器、铜器。契丹与西亚各国长期贸易往来,器皿风格受其影响理所当然。这对辽代玉壶春银瓶正是瓷玉壶春器出现前,金银铜玉壶春器还残留西亚风格的一个典型代表作品。

这对辽代玉壶春银瓶还具有唐代玉壶春丰满圆润的风格,强调丰满和体态的美感。此瓶喇叭形圆口,唇外折,长颈束腰,丰肩鼓腹,腹下收,平底,圈足为两层,一层微侈,一层向外作坡形。造型简练,曲线优美,直如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赏心悦目,醉人心脾。圈足坡形和腹下与圈足连接处,都錾有一圈浅浮雕莲叶纹。器身内外均生有一层玫瑰紫色的包浆(这种银包浆至今无人能伪造),晶莹润泽,厚实沉稳。两瓶的龙凤图案均厚厚鎏金,使全器金碧辉煌,彰显出一股皇室用品的庄重神秘的霸气。

一器身上高浮雕錾刻二金龙戏珠图,一条龙,巨口几乎占据整个龙首,长舌含在口内,龙吻云形上翘,下颌尖长,龙目圆睁,龙角后弯曲,鬣毛后束。典型辽龙首,威猛轩昂。细颈粗壮身躯,左肢抬起,三爪右爪伸向右上方火焰珠。左肢撑地,后肢腾起,长尾甩缠瓶颈。另条龙,回首瞪着火焰珠,左爪扬起似乎要抓向宝珠,龙身外倾诈回腾状。两条龙麟甲,脊刺,爪尖无一不錾刻得一丝不苟。两龙神态,肢体细节均各有特点,使二龙戏珠的主题在龙的嬉戏游动中,腾挪飞舞中完美展现。龙的生动形态,呼之欲出的气势,描摹得淋漓至尽,无与伦比。

双凤穿牡丹瓶的金凤,一个大嘴巨目,凤冠高耸,颈毛劲飘。展翅飞腾,巨尾飘洒半个天空,下瞅着盛开的大朵牡丹,似乎要俯冲攫夺而去。另一只金凤回首回眸展翅飞来,冲着牡丹冲击而下,大有不夺回牡丹誓不罢休之势。两凤栩栩如生,动作气势如虹,在它们上下飞舞之间,人们似乎听到了它们兴奋的鸣叫声,翘膀博击空气的拍打声。

两瓶的设计恢宏大气,图案独特,显现出生长在广原大漠马背民族狂放不羁的性格,与宽广无涯的胸怀,图画虽然简单,但草原文化浓郁的宗教气息却扑面而来,形成一种有别于中原文化的特殊风格。这种骨子里生出的粗犷雄浑的风貌是任何异族人都难摹仿。

龙凤题材是宫廷御用的品种,一般人是无法享用的,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是一种具有鲜明等级性的装饰内容,凡以龙凤图案为饰的器具制作一定精整,绘画精细,装饰繁复,极尽豪华。这对辽代二龙戏珠,二凤穿牡丹银鎏金玉壶春对瓶,正是辽代皇室礼仪摆设之器。从器形,纹饰来看,其应是辽代盛世圣、兴宗时期的作品。与辽文忠王府的祭祀用具属同时期文物。但愿这两件辽代艺术珍品不再重蹈辽文忠王府的祭祀用具的复辙,能长期保留在中国。

泉痴山人2013/1/24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