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套精美绝伦的契丹“深秋猎鹿”的金版画

(2013-01-02 22:33:25)
标签:

八卦

鉴定家

历史

版画

文化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一套精美绝伦的契丹“深秋猎鹿”的金版画

朋友有一套八张人见人爱,精美绝伦的契丹“深秋猎鹿”的金版画。它的绘画技法可说是辽宋时代绘画艺一套精美绝伦的契丹“深秋猎鹿”的金版画


一套精美绝伦的契丹“深秋猎鹿”的金版画

一套精美绝伦的契丹“深秋猎鹿”的金版画

一套精美绝伦的契丹“深秋猎鹿”的金版画

一套精美绝伦的契丹“深秋猎鹿”的金版画

一套精美绝伦的契丹“深秋猎鹿”的金版画

一套精美绝伦的契丹“深秋猎鹿”的金版画

一套精美绝伦的契丹“深秋猎鹿”的金版画

术的巅峰,既写实又写意,用高超的艺术笔触,为人们勾勒出一幅幅动感鲜活,生机盎然的契丹人真实的生活画图。“秋山围猎”是契丹人“秋捺钵”的同义词。《辽史·营卫志》是这样记载“秋捺钵”的:“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及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尝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景宗领数骑猎焉,虎伏草际,战栗不敢仰视,上舍之,因号伏虎林。每岁车驾至,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伺夜将半,鹿饮盐水,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谓之‘舐咸鹿’,又名‘呼鹿’。”

老虎稀少,故“秋山围猎”以射鹿为主。此“深秋猎鹿”的金版画表现的,即应是某皇族“秋山围猎”时的一段故实,它真实地再现了辽代皇族成员“秋山猎鹿”的一些细节,为研究契丹族的风俗,服饰,生活状况,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由当时契丹人亲手提供的,宝贵资料。因为金版画是写实的,它的人物既有高贵的具有皇族地位的主人,又有负责各类职事不同等级的随从人员;不同人物的不同服装、服饰、用具、武器、马匹、马具,都是当时事物的真实再现,故其文物研究价值极高。从金版画设计、构图、绘画、制作工艺、风格、艺术水准来看,这套版画应是契丹一系列国手共同完成,在当时即应代表了契丹国家的最高艺术水平,其绘画之人也必系当时最高水平的画家。可惜的是,因无款识,故不知何代何人所绘。从风格妄猜,圣、兴、道三朝不会远矣。至于何人所绘,定是三朝顶尖画师,不逊于李赞华、胡瑰者是也。具体何人,美术界可考证之。

该套版画均为在含金量90%以上金版上,用捶揲法先以模具捶敲出人物马匹器具花卉精细图形,然后再用錾刻法完成人物眉眼、衣纹、发式、靴鞋、佩具、武器;马匹鬃毛、蹄尾、耳目、鞍鞯;用具碗、壶、盘,食品,水等的表现细节。版画每幅都长约230毫米,宽150毫米,厚约1.5毫米,重约35克。每幅版画都是錾有10毫米宽,由内外两条凸弦纹组成的,内中珍珠地上阳錾变体芙蓉纹的边栏,栏内用錾刻的细密珍珠纹作地子,人物主体画作都錾刻其上。笔者根据内容分别把八幅版画命名为:1、布置任务;2、检查马匹;3、整装待发;4、骏马奔腾;5、开始围猎;6、围射鹿群;7、追捕猎物;8、中间休憩。

每幅画上都錾刻了不同数目的人与马,鹿,狗,鹰,及用具武器,使画面处处都呈现疏密有致,充实饱满,松紧错落的整体美、节奏美。八幅画有起有伏,有动有静,疏密相间,气韵贯通,和谐有致,整体奏出一曲美妙新奇,韵味十足,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契丹独有的狩猎曲,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震撼着、轰鸣着、激励着、每一个热爱契丹文化的人。

第一幅布置任务(见图1、),画面上画了三个人两匹马,站在中间位置的,肥胖的身穿织花锦服,背着一只手,牵着身后壮硕的正低头逡巡青草的马的韁绳,一只手微抬似乎在指点着什么的人,显然是这次猎鹿活动的最高指挥者。他头微低,正向面前着着同样但织花不同锦服的年青人交待着围猎的各项规定。身着华服,左挎弓囊的年青人,毕恭毕敬地聆听着长者的教诲。从他右手垂地的马鞭,身后的佩饰华的的骏马,可以看出,他应是这次猎鹿活动最高指挥者的子侄辈,也即是这次猎鹿活动的实际指挥官。长者身后捧着一个方型口袋,身穿无花衣袍的中年人显然是长者的侍从。画家通过三个人的位置、姿势,发型、脸庞、神态、服装、动作,不著一言,即把人物身份地位交待得明明白白,两匹时刻活动着装饰华丽的马使静止的人物画面平添了动态韵律。一切都是那样的主次分明,精心构制,每个细节都非赘累,寓以深意,如长者坐骑鞍下搭膊上绣的三星云纹,表明长者是一位三星高照的官员。挎弓年青人身后镶嵌宝石马鞯上吊坠的大大的红缨,都在说明年青人是位豪门贵胄子弟。

第二幅画检查马匹(见图2、),画面上五人二马。实际上五个人都在为一匹马服务。栓在马桩上那匹马只是陪衬,是为平衡画面增加动感而设。五个人可能是在为马更换马掌,因为没有确切画面,只能是猜测,如果属实,那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一千年前的契丹人已经会使用马脚铁了,使马可以长途跋涉不再担心马脚受伤了。这应是继马镫发明后,关于马的第二大发明。五个人三个背影,一个侧影,只有一个人给了个正面头像,但五个人的紧张忙碌却能从这背侧影中真切地感受到。两个人紧拽马头,两个人在把持换马掌的右上腿,一个人在快速地拔钉削掌换铁。没有一个换掌的画面,却使你好象看到了换掌的实景。没看到一个人的手在动,却使你仿佛看到五双手在紧张地忙碌着。画家的神奇之笔就这样让观者于无声之处看到滚滚惊雷的震动。

第三幅画整装待发(见图3、),展现的是狩猎者的集体形象。画面上六人一马,左起第一人和中间站突出位置的那位,可能就是第一幅画中的长者与他的子侄。后四人均为随从。画上人物的特点是小头小脸宽肩粗腰,头身比例有意突破了黄金比例的限制,使人身材显得特别高大壮伟,尤以两个主要人物的身材为甚。六人中两个主人腰系弓箭,两个拎扛铁锤,最右侧侍者肩上还了个口袋。长者身后一个背手行走的人,似乎是管家,他身旁牵马的随从,应即是第一幅画中的捧匣侍卫。主要人物被众星捧月似地突现出来,为使右左两侧对衬平衡又不呆板,作者对人物间距离,有意进行了远近叠压疏空的处理,特别是在左侧一二人间夹了匹欢腾跳跃的主人的坐骑,立即使画面增添活力生气,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和僵化。

第四幅画骏马奔腾(见图4、),主要展现的契丹猎马的雄姿。画上三匹骏马和两位驭者都处在律动之中,画中的马奔腾嘶鸣,神态各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绘画史上,包括所有大师笔下的奔马,尚未见到如此精细如此传神之作。三匹马运动中马腿马蹄的姿态,或伸或弯或高抬或斜插无一相同,马头或前视或回首或低首但都给人以奋勇向前的力量。两名驭者时而坐鞍时而站立,一个左手持弓右手挽韁,一个左手持锤右手拽挽备马韁绳,马鬃冽冽,衣袍萧萧,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在草原驰骋万里的异域风情。

第五幅画开始围猎(见图5、),画面上四人四马的横竖交错布局,与四人的侧身侧视,四首后视,横身直视,侧身前视的不同身姿,交织成一幅围猎前兴奋,激动,欲欲跃试的场景,从画面人们似乎就听到了猎马的嘶鸣声,海东青振翅的响声,猎者呼鹿的呦呦声,甚至猎者嘭嘭的心跳声,声音是那么真切,那么清晰……一场围猎已经开始。

第六幅画围射鹿群(见图6、),鹿在狂奔,猎犬紧追,雨点似的长短箭呼啸着扑向鹿群,围猎者或拉弓如满月,或盘弓眯眼寻奔鹿,或高举锤叉奔向扑倒的麋鹿。血腥与兴奋交织,残酷共欢乐齐舞。正是“霜林枫叶动秋山,谁道呦呦物性闲。同类呼群更媒祸,世间何处不黄间。”

第七幅追捕猎物(见图7、),两匹骏马载两伍青年驭者,围追一头麋鹿,一位横拦一位纵追,横拦者侧身挺腰拦在奔鹿前,纵追者从鞍上跃起,如鹰隼般挥锤砸向鹿头。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即纵的时间,可说是极具吸引眼球魅力的价值。极端动态化作永恒静止,极具震撼力,感染力。非大师的笔触不能美妙地抓住这神奇瞬间,非瘖熟契丹秋山猎鹿者不能艺术地重现这极具动感的瞬间。画匠与大师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抓住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能不能艺术地再现这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能者才能称为大师。

第八幅画中间休憩(见图8、),紧张过后是恬适,兴奋平复是安逸。就象一曲激越昂扬的战歌过后,突然响起柔和静宓的小夜曲,抚摸着一颗颗疲倦的心。短暂的中间休憩,人们喝着香浓的奶茶,嚼着奶酪、鹿肉干,交谈着围场场上的故事,欢乐地谈笑着。这是这片围场围猎者的全家福,所有六名猎者悉数登场,两名家人在忙着给主人们倒茶递食物。最高主人长者,可能年事已高,靠在一个类似椅背的东西上闭目养神,长者的子侄正中端坐享受香喷喷的奶茶,管家和侍从四人吃喝交谈甚欢。画面左动右静,右松左紧,但和谐有致,对衬平衡。象右下角的奶壶摆放无不体现了古代绘画强调的对衬平衡,和谐有致的原则。

八幅画是一串流动的音节,每个音节都自己在律动,并为整个乐章弹拨着应该和声的琴弦。八幅画人物有站立,有劳作,有行走,有射猎,有围坐;猎马也有站立,有骚动,有奔驰,有蓄战,有疯狂。动孕静中,静中显动,动静协作,合力组成了小动、大动、激动,动静有序的,节奏铿锵的动感十足的画图。这是心的韵律,是来自天地的赐予,它的画法看似平凡,却蕴涵着大自然赋予画家独有的神力,它以非凡的艺术魅力,为人们呈现了一幅伟大巨作,为重现的契丹文明画出了浓重的一笔。

八幅金版画形象生动地艺术地展现了契丹人秋山猎鹿的活动,就象一曲戛然而止的迷人乐曲留给人无限暇想的空间,你可以想象下半场猎虎的惨烈,你可以想象休息过后人们扛抬丰盛猎物返家的欢乐,一切任你去暇想,一切任由你自行设计。版画到此毅然结束,高超的艺术往往就是这样的出其不意。八幅金版画是辽代不可多得珍贵的艺术珍品,为我们深入了解辽代的捺钵制度提供了丰富的证据,并向世人展示辽国独具魅力的游牧风情。永远值得人们珍藏爱惜。

泉痴山人2013/1/2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