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契丹历史鉴定家八卦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笔者符牌藏品中,有一枚在内蒙古赤峰古玩市场购得的小小石头长牌,深绿色的地子上布满白色的花星,不知它属于什么石科与名称,姑且称它作“星花石”吧。牌高97.76毫米,宽26.78毫米,厚5.68毫米,孔径8.86毫米,重40克。石牌朴实无华,晶莹润泽,布满苍劲朴拙的自然磨砺之痕,宛如一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他曾为之奋斗过,兴奋过,享受过,激情燃烧过的人世,仿佛在絮叨着那难以忘怀的往事。
石牌上六分之一处是一穿系挂绳的穿孔,原本圆形的穿孔由于系挂时间过长,已被穿绳勒磨成了三角形孔,孔洞磨得光滑似玉。下六分之五处被剔凿成一高80毫米,宽22毫米的石槽,内雕五个阳文隶书大字“大辽上京府”。字写得拙稚朴茂,古意盎然。五个字大小不均,排列拥挤,一看即知不是文雅风骚之物,而是匠气十足的实用之物。牌文标明了国别,和地区名,显然是说明持牌人居住地区。此牌文内容与辽代所有圣旨牌、职官牌、职事牌、乘驿牌、军令牌等官用符牌不同,制作也粗疏简朴,牌材更是俯拾皆是,说明它绝非官牌,而是民用通行之牌。
从石牌的制作和牌文可以确认,此牌是大辽国上京地区百姓的身份牌,是出入上京城必携必检之物,是进出辽境与各处行走时身份凭证。类似当今的身份证。通过网上检索,知道此牌应是中国,不!应是世界目前已知最早的供百姓使用的官发身份证明牌,即身份证。既使按辽亡时间1125年计,至今已887年了。如按上京正式命名的公元938年11月计,至今已有1074年了。这是目前中国古代唯一一枚最早的留存于世的平民百姓的“身份证”,它现身说法地说明了辽代已经实行了户籍管理,人员登记,发放身份证明制度,它说明辽太宗时期契丹腹地早已进入高度社会文明时期。这枚石符牌对中国符牌史,中国文明史,中国社会发展史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此石符牌的重要还在于它揭示了一个史籍缺载,鲜为人知的史实:大辽国首都上京城,还存在一个“上京府”。只是不知这个“上京府”与史籍上的“临潢府”是什么关系?是一府二名,是两府并存,是原存两府后合二为一?种种猜测都有可能,但都需待出土资料进一步证实。
最后,以《辽史·太宗纪》关于改皇都为上京设府为临潢的记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十一月,改元会同。是月,晋复遣赵莹奉表来贺,以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十六州并图籍来献。於是诏以皇都为上京,府曰临潢。升幽州为南京,南京为东京。改新州为奉圣州,武州为归化州。”结束此文,留下遐想的空间给朋友们去思索去分析去探求
泉痴山人2012-11-23于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