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eiyuanbo448
peiyuanbo4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31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辽国契丹文“‘检礼监令’背双龙”符牌考释

(2012-04-13 00:09:54)
标签:

杂谈

大辽国契丹文“‘检礼监令’背双龙”符牌考释

大辽国契丹文“‘检礼监令’背双龙”符牌考释

大辽国契丹文“‘检礼监令’背双龙”符牌考释

大辽国契丹文“‘检礼监令’背双龙”符牌考释

大辽国契丹文“‘检礼监令’背双龙”符牌考释

大辽国契丹文“‘检礼监令’背双龙”符牌考释

大辽国契丹文“‘检礼监令’背双龙”符牌考释

大辽国契丹文“‘检礼监令’背双龙”符牌考释

这是一套三枚,材质分别为金、银、铜质地制作的,面背文字和纹饰均一模一样辽代牌符。牌高105毫米,宽58毫米,3.3毫米,面背均有3毫米宽、高0.1毫米的边框,牌的四角成抹圆状,上部边呈弧形,中间部分有一直径为6.3毫米的系挂穿孔,孔边围有约宽1毫米的箍状穿郭。金牌重160克银牌93克铜牌67克。还有鎏金铜牌未统计在内。

牌面上方由右至左弧状排列三个汉字“大辽国”辽字高接穿孔,比大、国二字高出近6毫米。在牌横三分的中间,三分之一的部分,上距大辽国国字下15毫米处,从上至下在宽16毫米,纵48毫米的牌面镌铸了四个阳文契丹小字,汉译为“检(监)礼监令”,“检(监)礼监”。从字面看它应是负责朝廷礼仪的机构。牌背阴刻两竖向虯龙,龙身曲折摆动,动感十足。全牌朴拙粗犷,朴素简洁。

查《辽史》、《契丹国志》《辽会要》,均未见此“检(监)礼监”机构的存在。此牌上“检(监)礼监”机构的发现,补充了辽史之缺。从牌上契丹文分析,此机构应属于北面朝官系统之机构。检索《辽史·百官志》,“北面朝官”中有“敌烈麻都司。掌礼仪。”“视礼部。”“敌烈麻都。总知朝廷礼仪。总礼仪事。”当时辽代朝廷礼仪、礼仪事,都有些什么內容呢?《辽史·礼志》载,即有,吉礼12,凶礼7,军礼3,宾礼14,嘉礼27等近70种朝廷礼仪。如果再加上四时杂仪,就会有近百种礼仪要举行大小不同的仪式。当然这些礼仪中既有契丹礼仪,也有汉人礼仪。汉人礼仪要由南面官系统的礼部去管理。尽管如此,“敌烈麻都司”,应是北面朝官中任务比较繁重的一个机构。“检(监)礼监”则应是“敌烈麻都司”下设的负责监察管理契丹礼仪具体事务的部门。

具体要负责管理哪些契丹礼仪呢?据笔者推测这些礼仪,应都是和萨满教相关的,历代祖先制定的国家礼仪。如遥辇胡剌可汗制定的祭山仪,苏可汗制定的瑟瑟仪,阻午可汗制定的柴册仪、再生仪等。“因其情朴,其用俭。敬天恤灾,施惠本孝,出於悃忱”,是伴随契丹族发生发展的民族传统礼仪。所以,契丹人极端重视这些礼议,至契丹人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也没放弃自己民族的信仰。从当今的云南契丹族后一裔“本人”,达斡尔人身上都可以发现这一至今未变的传统。

“检(监)礼监”负责哪些具体事呢?《辽史·礼志》无载。只好求助于继承辽制的金人典籍去推测。据《金史·百官志》“礼部”职责:“掌凡礼乐、祭祀、燕享、学校、贡举、仪式、制度、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医卜、释道、四方使客、诸国进贡、犒劳张设之事。试僧、尼、道、女冠,给据,报有司。”部下设检法司。司正二员,正八品。掌披详法状。设检,知法及掌法司,检法二十二员,从八品。掌检断各司取法文字,检法职事。元受札付,给敕。

从以上《金史》记载,可以推测辽的“检(监)礼监”即相当于金代的“检法司”,职责亦相差不远,即“”掌管一切礼仪的筹划实施,检断取法文字,检法职事。元受札付给敕。”

只是辽北面官的“检(监)礼监”的主官品级要比金代高得多,监正应在三品四品间,否则不会使用金牌。银牌、铜牌应是监内中下层官员使用之它物。至此,可以知道“检(监)礼监令”符牌,是检礼监官员执行公务时的“工作证”和执法凭证。

“检(监)礼监令”符牌,是辽什么时期铸造和使用的符牌呢?这可从北面官视为礼部的“敌烈麻都”的存留时间看。“敌烈麻都”只存在于辽早期太祖、太宗朝。世宗改制后,北面官中的“敌烈麻都”是否继续存在已值得商榷,因为世宗继太宗在“敌烈麻都”与礼部之外又设立“礼信”、“礼宾”两司,“检(监)礼监”业务或许划归了它们领导。那“检(监)礼监”的寿命仅到世宗天禄年(947-951)。

前些时候,曾见一“开丹万贴抚宝”符牌(见图4、)其牌背亦刻有与“检(监)礼监令”背双龙纹一模一样的双龙纹。双龙纹饰一样,说明两牌铸制时间相差不会太远。据考证“开丹万贴抚宝”符牌是天皇帝耶律阿宝机天显元年(926年),攻灭渤海国建立东丹国后,为安抚东丹国臣民而特铸的领取救济物资的凭证牌符。铸制时间必定在天显元年(926年)七月之前。这间接证明“检(监)礼监令”符牌的铸制,必定也在天显元年(926年)七月之前。

从两种牌子制造的精美度,纹饰的繁简度看,根据事物出现必先简后精,先拙后巧,先简后繁的规律判断,“检(监)礼监令”符牌比“开丹万贴抚宝”符牌,至少要早上三至五年。据此,笔者推测“检(监)礼监令”符牌,铸制时间应在天皇帝神册六年(921年)“夏五月丙戌朔,诏定法律,正班爵。丙申,诏画前代直臣像为招谏图,及诏长吏四孟月询民利病”。之时。

“检(监)礼监令”符牌是辽早期遗存于世的符牌之一,是客观反映当时政治宗教实际的实物凭证,弥足珍贵。它的考释破译多有赖于我的学生陈传江,陶金的辛苦钻研,以及广大辽符牌收藏爱好者的鼓励和支持。从笔者见到第一面“检(监)礼监令”符牌,至今已三年有余,终于得到圆满的结果,不能不教人感慨万分。目前的破译并不是十全十美,特别“令”字的破译还有待证实,但总算有了抛砖引玉的条件,植下梧桐树待迎金凤凰。吩各方家前来指正。

泉痴山人2012-4-11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