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思巴文“东路侍卫”铜符牌初考

(2012-02-15 21:26:22)
标签:

八卦

收藏感悟

文化

文学/原创

研究文章

艺术赏析

杂谈

真伪鉴定

元符牌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八思巴文“东路侍卫”铜符牌初考八思巴文“东路侍卫”铜符牌初考


八思巴文“东路侍卫”铜符牌初考

八思巴文“东路侍卫”铜符牌初考

八思巴文“东路侍卫”铜符牌初考

八思巴文“东路侍卫”铜符牌初考

这枚铜符牌(图1)是一位藏友委托赏月斋先生翻译的元代八思巴文铜符牌。赏月斋先生译后,可能感觉此资料将对我元代符牌研究有用,故将铜符牌照片发给了笔者,并告诉了翻译的结果。我仔细观赏了这枚八思巴文铜符牌,觉得它很别致,设计得颇有生趣,与常见之元代各种符牌有所不同。所以,特撰小文,予以志之。

此铜符牌与常见之元代各种符牌不同的第一特殊点为,形状为正方形,为元代多常方形、圆形符牌之另类。元代符牌形状区别,可能表示了用途级别的不同。如长方形多见圣旨牌,虎头牌多见职官牌,圆形牌多见职事牌,方形牌即应为备检腰牌,即身份凭证牌。再根据大小,材质的不同,进一步区分事由或持牌者级别的高低,享受相应的接待礼遇。

第二个特殊点为,牌面有人物图案,这在元代符牌中可谓绝无仅有。该图为一官员模样的人扬手向远方召唤,一匹马应召而来,附首等待主人的吩咐。远方右上角似乎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两只飞鸟,一大一小,似乎是大雁,正疾速飞来,小鸟上方一朶祥云向相反方向流动。整幅画动态十足,活泼稚趣,虽处处显得拙稚浑朴,但自然生动落落大方。这幅刻在侍卫符牌上的,元人亲自手绘雕刻的风俗画,究竟表达了甚么内容和寓意,眼下无任何资料可资佐证,只好妄猜一二,以图圆满此考。略作笑谈,亦无伤大雅也。

笔者臆测,此图意在表示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来之能钱,战之能胜。”绝对服从指挥的侍卫原则。元代侍卫亲军与汉政权的中央禁军不同,侍卫亲军不负责皇室的安全,只负责元朝两个都城大都和上都的安全以及“腹里”地区的屯守,是朝廷用以“居重驭轻”的常备精锐部队,随时可以派出去作战。隶属关系上,侍卫亲军由各卫都指挥使司掌管,除东宫、后宫卫军外,均隶属于专掌军政的枢密院之下。镇戍各地,由枢密院直接领导调动。 “野战军”的特点是机动性强,强调的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来之能钱,战之能胜。”绝对服从指挥。此图示意的即应是侍卫亲军的军训与军魂。

符牌的背面是镌刻的八思巴文铭文“东路侍卫”四字,(赏月斋先生译)。“东路侍卫”,应是“东路蒙古侍卫亲军”的简称。东路蒙古侍卫亲军隶属东路蒙古侍卫亲军指挥使司,原为元朝地方军事机构,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由皇太孙铁木耳俘虏叛王哈丹等辽左诸部而设,置达鲁花赤、万户等官,驻守辽河地区,天历二年(1329年)隶属大都督府。至顺二年(1331年)改为东路蒙古侍卫亲军指挥使司。此八思巴文“东路侍卫”符牌应颁铸于至顺二年(1331年)之后。前面,我已说过元代符牌实行的是金、银、铜、铁、木五材,区分等级;牌幅尺寸大、中、小,区分权限;虎、海东青、人物,不同图饰,划分用途。万户用金符(图2),千户用银符,百户用铜符,牌子用铁符。现在用来对照“东路侍卫”铜符牌,可推测出该牌大约应是侍卫亲军百户长之职官牌。百户长,官秩从六品,正七品,是个芝麻官。

这枚元代八思巴文“东路侍卫”铜符牌的发现,补充了元代符牌制度的缺憾,为低层职官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证。联想到呼伦贝尔发现的“东路蒙古侍卫亲军百户之印”(图3),牌印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如果这种联系能被证实,对元史研究,将善莫大焉。因资料匮乏,本考释仅能作初步考释,等今后再查到新资料,将予以补充。本文错讹之处,望各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泉痴山人2012/2/15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