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宋金钱”是辽铸“打马格钱”!

(2011-10-24 00:09:05)
标签:

八卦

契丹辽钱研究

事业

文化

文学/原创

我的事业梦想

艺术赏析

杂谈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大宋金钱”是辽铸“打马格钱”!“大宋金钱”是辽铸“打马格钱”!


“大宋金钱”是辽铸“打马格钱”!

“大宋金钱”是辽铸“打马格钱”!

“大宋金钱”是辽铸“打马格钱”!

好友北国盈泉前几天在博客中展示了一枚“大宋金钱”,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考证。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宋金钱”不是宋钱的原因。有理有据,剖析得当,结论可靠。遗憾的是他认定“大宋金钱”是辽铸后,没有进一步拓展战果,分析该钱是什么性质什么用途的钱币?使读者感到不解渴,总觉得有些许遗憾。山人心同此情,不揣冒昧,越俎代庖为盈泉兄之雄文狗尾续貂一次,望盈泉兄谅解。

“大宋金钱”确系辽铸,而且是辽铸的“打马格钱”。打马格据说是起源于唐、盛行于五代、辽宋时的一种娱乐游戏,它起源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打马球运动。打马格戏,就是搬到棋盘上的打马球游戏,只不过它不是以进球多少定输赢,而是通过掷骰子点数打马至终点先后定输赢。打马格钱就是代替真马,专供打马格游戏使用的娱乐用品。一般是铜铸的,也有牙、角制的。其游戏方法今已失传,据《事物绀珠》记载:“打马用铜或牙角为钱样,共54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投子掷打之。”

打马格钱一般铸成圆形方孔状,大小以折三、折五钱型为多,与流通钱币无异。不同的是钱面上都铸有古代名马的图案和文字。打马格钱种类繁多,大致有:一面马图,一面马名者;马图及名称铸于一面,另一面光背者;合背者,即面背图文完全一样;面为武将骑马图,文为某国将军名,背光素者;面为将军,背为其坐骑及马名者;面为钱名背为马图及马名者等等。历代沿铸,至今应有数百种之多。马钱上所铸都是历史上的名骥,有周穆王的“八骏”:赤骥、盗骊、白义、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唐太宗的“昭陵六骏”:飒露紫,拳毛騧[guā],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贞观十骥”:騰霜白,皎雪驄,凝露驄,縣光驄,決波,飛霞驃,發電赤,流金,翔麟紫,奔虹赤。以及秦始皇、汉武帝、项羽等帝王将相的著名坐骑等名骏。收集一套打马格钱就等于得到了一部古代名马的图谱。

据笔者观察,马钱和将马钱(指带有名将姓名或形象的马钱)中有个奇怪的现象,即其中最晚到唐代,不见五代,辽宋以后名驹名将。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它说明打马格戏成形于唐末辽初,也即五代初期,不是唐代、更不是宋代。它的创始人可能是辽初汉族文人,很可能是耶律阿宝机汉人智囊团中的人。目前发现最早的马钱,是公元907年耶律阿宝机登天皇帝宝座建立耶律帝国时铸造的契丹大字(胡书)“天朝万岁”背奔马钱。其钱就是辽建国初宫廷就已经盛行了打马格戏的明证。

今天北国盈泉这枚“大宋金钱背宋骑”(笔者也藏有一枚)更证明了辽代流行打马格戏的史实,其中透露出的打马格戏的玩法亦验证了南宋词人李清照《打马图经》中打马规则是在辽早期玩法基础上发展而来。辽时打马格戏一般为二人或多人对奕,奕人各领一队不同颜色的或不同国别的军马(马钱),如“大宋金钱背宋骑”,“大辽土钱背辽骑”,“大夏木钱背夏骑”,“大番水钱背番骑”……等等,通过掷骰按规定名目从起点通过各关口达到终点,先到者为赢。打马格戏传到宋朝后,有了发展。马钱都改为名驹,国别改为唐以前名将,规则进一步完善,使博奕者兴趣更浓。

“大宋金钱背宋骑”的发现为探寻契丹文明又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证实了聪明睿智的契丹人在娱乐游戏领域同样引领着中世纪世界文明的新潮流。说中世纪的契丹民族是当时中华民族中最值得骄傲的民族,应是恰如其分,名至实归的。契丹马钱就是又一铁证。

泉痴山人2011-10-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