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传世的宋代纸币钞版“交子版”在北京现身

标签:
八卦感悟生活价值历史人生 |
著名收藏家、澳洲华人宁志超先生,从海外带回中国纸币老祖宗宋代钞版“交子版”的消息不脛而走。那天,我和戴志强先生、胡少英先生约好,一齐到宁先生家去亲眼看看这个千年纸币尤物。
已经七十七岁的宁先生,满头白发,精神英拔,特别热情健谈。他的夫人孩子都在澳大利亚,北京房子只是他的收藏品仓库。看着堆积如山,几无立足之地的几间房屋,我的心里酸酸的。宁先生以毕生财力、精力收藏的上万件各类收藏品,竟伴随满院荒草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院窝着。真有点“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红楼梦》“好了歌注”)的感觉。
宁先生热情地让我们看了他珍藏的雍正、乾隆官窑瓷器,看了他的油画,犀牛角,紫檀、黄花梨家俱等。在一件件精美藏品面前,我们只能奉上廉价的“好”字,和由衷的赞叹。最后,宁先生捧出了我们来访要看的宝物,中国纸币老祖宗宋代钞版“交子版”。
该钞版长约16厘米,宽约9厘米,厚约0.4厘米。红斑绿绣蓝锈布满钞版全身,层次清晰,锈色自然。版上图画文字,均为单线条阳文雕刻而成,刀工流畅有力,构图真实自然。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腐蚀物在钞骨中的腐蚀状态。从钞版自身氧化腐蚀情况看,它至少有500年以上的历史。
宁先生说该钞版是其祖上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从北京一著名古玩商手中购得。后一直在其母亲手中保存,直到母亲临终才传到他手中。宁家近九十年的珍藏经历,使流传有序的该钞版具有了浓厚的传奇色彩。
以前只听说日本藏有一块中国宋代“交子版”,当时曾为中国国宝的流失感到惋惜。如今见到宁先生这块品相锈色俱佳的宋代“交子版”,自豪感不由得不油然而生,并从心里产生了对宁先生一家的爱国之心的敬意。如果全世界的华人都能象宁氏家族一样都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中国古代文明何愁不能被保护,何愁不能发扬光大?
戴志强先生认真地把钞版看了好几遍,并拿到院中用放大镜谨慎地审视了数次,并随口问我看怎么样?我说从锈色形制看没什么问题,关键没有对照品,不知如何定谳。戴先生对宁先生说他对古代纸币缺乏研究,希望宁先生把收藏经过和研究心得整理出来,在报刊上发表,让大家知道,然后再寻求国家认定。
今天本博客就将宁志超先生的收藏经过稿与原光明日报出版社原社长李树喜先生对该钞版的考证文章一并发表,以飨广大泉友。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裴元博2010-9-3于京东
所见宋“交子”铜版实物考
李树喜
历史的烟尘掩不住文物的光辉。尚未认知不等于没有存在。多年来,宋交子版实物不复存在似乎已成定论。而现在,一方端正完整的宋代交子铜版就摆在我们面前。
1935年,日本出版的《东亚钱志》上披露一枚青铜印版……铜版竖五寸二分,幅二寸。版面有边沿线,上绘“十枚制钱”,中写“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 流转行使”,下画“屋木人物”,是“传世绝少之物”。这一消息震动了国内外收藏界,引起极大反响。中国钱币学家王荫嘉在《泉币》第九期称其为宋朝“交子”;钱币专家彭信威著的《中国货币史》(1954年版)称其为“官交子”(见《中国古钞图集》1987年),并认定“此版系于宋”。
关于那件铜版,流行的说法是,“该铜质印版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土发现于山西境内,并流入古玩界,后因战乱流失国外。我国国内目前仅存原版拓片,”云云……
作者的好友、澳洲籍华人宁志超先生是文物收藏大家。搜奇揆宝, 行踪遍于欧亚。我们亲眼所见的这件交子铜版,就是宁先生的传家之物。
让我们仔细端详这方宝物—
版呈长方形。铜质,宽9.2cm,高16.1cm,厚0.4cm 。 图案大概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方是十枚制钱,分两行排列,细看各钱形状、纹路各有差别,似是有意为之,隐藏着某种密押; 中部是铭文,竖排,7行,共29字。文字为 “除四川外 许于诸路 州县公私 从便主管 并同见钱 七百七十陌 流转行使 ”;下部是一幅仓廪劳动图,有三人正忙于搬运,一侧有货物堆积。 三部分互相呼应,浑然一体,线条简约,风格古拙。……正与75年前所披露的交子版相契合。
关于“陌”字,一说是表示区域界限;还有一解,即认为陌是钱的数量单位,有说“钱一百文”为陌;又有说“官府出纳缗钱,皆以八十为陌”《旧五代史•王章传》。亦有说七十七文为一陌的。 总之,交子是为了解决大量金属钱币搬运的负累,一般应该是较大的面额。
宁志超先生祖籍辽宁。文革后期定居澳大利亚,曾经担任过澳洲华人联合会执行主席。宁家乃东北望族,其伯父宁恩承(1901-2000)是周恩来南开同学,曾任东北大学秘书长、代校长(校长是张学良),宁先去台湾而定居美国。改革开放后多次回国,为恢复东北大学校名和请张学良题写校名奔走获得成功,寿100岁。东北大学图书馆即以“宁恩承”命名,馆门口有其塑像。
宁恩承25岁时受张学良资助赴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专攻财政金融学;29岁回国任沈阳边业银行总稽核;30岁任东北大学秘书长、代张学良行校长职责;33岁任华北四省税务局局长,参与起草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法;后任财政部顾问、中国农业银行总稽核、蒋介石总统参议和东北接收大员等要职。
鉴于宁氏家族的地位和宁恩承老人的经历,宁家后人拥有的文物中有交子铜板实物,应该是顺理成章。
史料载,北宋真宗初年,四川几家富豪为了交易的方便,自行印制和流通纸券,谓之“交子”。不久,北宋政府收权由政府管理-将“私交子”变成“官交子”。仁宗天圣1年(1023)年,在益州设交子务,由“知益州”的河东人薛田主持;后来王安石变法中,又奏请神宗皇帝:“交子之法,行于成都府路,人以为便。今河东官私苦运铁钱劳费,请行交子之法,乃令转运司举官置务。”神宗很快允奏。“熙宁二年(1069年)闰十一月,诏置交子务于潞州”。此版铭文中“除四川外”的规定,是因为四川已经有了“益州交子务” ; 其印制纸币的流通范围,可能是北方的河东路潞州(今长治)及“诸路州县”。据此,可初步判定此版就是“潞州交子版”。
交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制货币,始于宋代,已逾千年。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交子和交子铜版在印刷史和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过去的认识只拘于传说和拓片,今见实物,意义非凡!
这方宋代交子铜版的现身,填补了交子研究的空白,承载着厘清史实和纠正谬说的使命。世所罕见,极其珍贵! 它的出现,必将使中华民族的印刷史、钱币史及美术史更加充实、多彩!
下为交子铜版拓片
20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