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契丹文“皇帝敕命金吾卫上将军”银牌考释

(2010-02-17 13:16:13)
标签:

上将军

契丹文

重元之乱

金吾卫

中国

感悟生活

考古

历史

人文

社会

文化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契丹文“皇帝敕命金吾卫上将军”银牌考释

契丹文“皇帝敕命金吾卫上将军”银牌考释

这是我们师生最钟爱的一面符牌,因为它是我们所见辽金符牌中设计最妙,做工最细,形象最美的契丹文银符牌。虽然这个“金吾卫上将军”只是个仅能佩戴银牌的三品武官,但不知为什么这面银牌竟别出心裁,不用铸造法成型,而用费工费时的制做银器的打制、錾刻、焊接等方法精心制作?这面契丹文银符牌,开创了中国符牌制作史上创新的里程碑,为中国符牌百花园献上了一束绽放异彩的奇葩,也为想真正了解契丹文化的人们献上了一道香醇隽永的大歺。

银牌空心略呈长形,为两片打制成凹形的长方形银片焊接而成。牌高82.2毫米,牌围饰龙内是面背对称的圆形深凹的牌面,内凹圆径68毫米,圆缘錾出约1.5毫米宽的花瓣形花边。牌宽70.35毫米,牌最厚处8.36毫米,最薄处6.5毫米,牌重98.5

牌圆形牌面外,两面錾刻直立的鱼龙两尾,鱼龙头爪尾相对攀附于内圆外侧,作相向戏珠状,龙头突起,龙鬣长披,特别有趣的是两缕长鬣从头外侧甩披至头内侧,头及龙鬣形成宽平的牌肩。龙头昂起,张口吐舌,两长舌巧妙地联在一起,成为可活动的挂环。两条龙的三条手臂分上中下对称地组成圆牌面外的装饰。鱼龙錾刻得粗壮有力,鳍、鳞錾刻得致入微,形象极为生动。

圆形牌面的地子錾刻成鱼子纹,正面圆内錾刻了四个篆书契丹文字,篆法奇特,工整严谨,笔意刚健,生动流畅,经辨认翻译,汉意为:“皇帝敕命”四字。牌背圆内錾刻了六个行楷体契丹文字,书写极为工整,刻工极细,笔力苍健,遒劲俊秀,笔韵盎然。经翻译,汉意为:“金吾卫上将军”。至此知道,这面银牌是辽朝皇帝亲自发布敕命授予一位军官以“金吾卫上将军”之衔的符牌,相当于现代的“授衔证书”。

让人纳闷和不解的是,“金吾卫上将军”,原本是应由北院枢密使授衔的正三品的武散官虚衔,今天怎么竟劳动起皇帝老子亲自颁布敕命,并把敕命刻到牌上,皇帝老儿甚至可能还是亲手将这面不同凡响,有别于以往银牌的,双龙特制银牌挂到这位被授衔人脖子上的?难道这背后有什么奥秘或不为后人所知的隐情?经笔者细翻辽史资料,始知这面银牌和辽代一次军事政变“重元之乱”有关,是辽道宗平定叛乱之后授予平乱功臣的“授衔证书”。

整部《辽史》中仅记载了两位被授予“金吾卫上将军”人的史实,不是辽代被授予“金吾卫上将军”的人少,而是这个品级的人,有资格入史的人少。加上《辽史》的粗陋,能入史人事迹的错讹漏丢,能有两个“金吾卫上将军”被保留已是奇迹。

两位“金吾卫上将军”,一个是外籍契丹人,一个是契丹部族人。两位在《辽史》上均有传,但从他们传记看,那位外籍“金吾卫上将军”,是唯一可能在特定事件中,因立下特别重大功勋,而被皇帝特别颁发敕命,授予特制银牌的人。他就是契丹回鹘籍将军孩里。《辽史》卷九十七《孩里传》是这样记述他的:

“孩里,字胡辇,回鹘人。其先在太祖时来贡,愿留,因任用之。孩里,重熙间历近侍长。清宁九年,讨重元之乱有功,加金吾卫上将军,赐平乱功臣。累迁殿前都点检,以宿卫严肃称。大康初,加守太子太保。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改同知南院宣徽使事。会耶律乙辛出守中京,孩里入贺;及议复召,陈其不可。后乙辛再入枢府,出孩里为广利军节度使。及皇太子被诬,孩里当连坐,有诏勿问。大安初,历品达鲁虢部节度使。寿隆五年,有疾,自言吾数已尽,却医药,卒,年七十七。孩里信浮图。清宁初,从上猎,堕马,愤而复苏。言始见二人引至一城,宫室宏敞,有衣绛袍人坐殿上,左右列侍,导孩里升阶。持牍者示之 曰:“本取大腹骨欲,误执汝。”牍上书“官至使相,寿七十七”。须臾还,挤之大壑而寤。道宗闻之,命书其事。后皆验。”

从中可以知道孩里所立之功不是普通的斩杀几百敌人首级的军功,而是讨平皇太叔军事政变的战功,是保卫皇帝地位和国家世袭国体不变的殊功,于国于民于皇帝本人都具有特殊意义的不世之功。面对这样的功臣,皇帝怎能不从心里真心感激?怎能不亲颁敕命嘉奖这些对国家对自己忠心耿耿之士?怎能不精心特制一批与众不同的奖品赏赐给这些立下不世之功的平乱功臣?

据《辽史·道宗纪》载当时被授予上将军的宿卫军人共十余人,他们也应获得此样银牌,可惜的是他们的银牌无一传下来,或许笔者之牌就是他们中哪一位的,只是因他无入史资料,只能历史地由孩里去担承这份荣誉。

这面契丹文“皇帝敕命金吾卫上将军”银牌,是现存于世历代金银铜符牌中最精致、最漂亮、最具创意的珍品,它是辽“重元之乱”史实的见证,是记录契丹文明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我们师生能有幸获此国宝,并能为发掘它背后的史实做些肤浅研究感到幸运和由衷的自豪。我们的考释如能对大家深入了解这面珍稀的契丹银牌有所帮助,那将是对我们师生的最大奖励!

裴元博  陈传江2010-2-16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