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文“北枢密院兵马都监楚国王”金牌考释

标签:
兵马都监契丹文辽道宗楚国感悟生活考古历史人文社会文化杂谈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笔者藏箧中有一面横楣阳铸汉文“大辽国”,牌面中竖阳铸契丹文三字,左右各竖阴刻契丹文四字,牌背竖阴刻六个契丹文的纯金牌。经我们借助契丹语言文字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初步将此牌阳铸和阴刻的契丹小字汉译,汉意为:“北枢密院(右阴刻)兵马都监(左阴刻)楚国王(中阳铸)背:上京大安元年”。
金牌为上罩树枝纹云纹组成的伞盖形牌头,下联长方形牌体的符牌。牌头上方中间有一穿孔,供主人系挂,牌体分上下两部分,上1/4为横栏,在约4毫米宽的围栏内,从右至左镌铸了三个拙朴雄浑的隶楷相间的汉字:“大辽国”。下3/4边栏内等分为三个竖栏。中间竖栏边框内阳铸契丹文“楚国王”三字。右竖栏内阴刻契丹文“北枢密院”四字,左竖栏内阴刻契丹文“兵马都监”四字。牌背正中阴刻“上京大安元年”六字。
牌通高78毫米,底宽35.81毫米,厚3.65毫米,重86.3克。含金量90%。牌上包浆深沉老道,温润自然,色泽标准,金质细腻。为一眼开门之金质符牌。
牌面上有一机构名“北枢密院”,有一官职名“兵马都监”,有一封爵名号“楚国王”,此三名说明此牌主人是一位封爵为大国“楚国王”的人,在北面朝官重要机构“北枢密院”中担任“兵马都监”一职,授牌时间在辽道宗大安元年(1085年),授牌地点辽上京。要想考释出牌的主人和牌后的故事,弄清牌上三名:机构名,官职名,封爵名是考释首先要做的基础工作,然后再考察出在辽道宗大安元年(1085年),谁被任命为此职务的?考释就算完成了一半。
“北枢密院”,是掌契丹“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的机构,与南面官制的兵部职责相同,这里应是北枢密使的代称。“兵马都监”,官名。此处权责当与监军相同。与下面路、军招讨使司、节度使司、详稳司的“兵马都监”掌部署约束营伍的职责不尽相同。它应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大详稳司最重要的官员之一。否则不会用一封爵为大国之王的人来担任。“楚国王”,是辽代封国制度中大国爵号之一,是属非皇室宗亲和于国有特大功勋者始能封赠的亲王爵号。
三名称诠释容易,可想在史料中找出辽道宗大安元年(1085年),谁被任命为“北枢密院”、“兵马都监”这一职务的人,却是大海捞针,难于上青天。原因在于《辽史》过于简陋,缺失史实太多了。不仅封爵人很大部分漏记误记,担任各种重要职务的人也往往错讹缺失。三名中大安元年任“兵马都监”“楚国王”的人,在所有史料中都未见踪迹,只好查找大安元年前后在“北枢密院”任职的皇室宗亲。结果,查到了横帐季父房著名大将军耶律奴瓜之孙,“大康年任北枢密使,大安中致仕,卒”的耶律颇的(《辽史·道宗纪四》记为“耶律颇德”)。经核对,此耶律颇的即是契丹文“北枢密院兵马都监楚国王”金牌的主人。
“耶律颇的,字撒版,季父房奴瓜之孙。孤介寡合。重熙初,补牌印郎君。清宁初,稍迁知易州。去官,部民请留,许之。咸雍八年,改彰国军节度便。上猎大牢古山,颇的渴于行宫。帝问边事,对曰:‘自应州南境至天池,皆我耕牧之地。清宁间,边将不谨,为宋所侵,烽喉内移,似非所宜。’道宗然之。拜北面林牙。后遣人使宋,得其侵地,命颇的往定疆界。还,拜南院宣徽使。大康四年,迁忠顺军节度使,(大康六年三月庚寅),寻为南院大王,改同知南京留守事,(大康八年二月壬申)召拜南府宰相(兼知北院枢密使),赐贞良功臣,封吴国公(王),(六月丁已)为北院枢密使。廉谨奉公,知无不为。(大安元年进封楚国王,北院枢密使、兵马都监,赐金牌。)大安中(四年六月庚寅)致仕,卒。”(《辽史·列传第十六》)
引号内为《辽史·列传第十六》的原文,括弧内为《辽史道宗纪》及其它史料用以补充传之不足的内容。遗憾的是以上史料虽大致勾勒出金牌主人耶律颇的的生平,但连他的生卒年都没释出,难免让笔者惆怅。归纳一下我们知道,金牌主人大约生于辽圣宗太平初年,作为宗室子弟很早就入朝为官,仕圣宗、兴宗、道宗三朝,出将入相近六十年,致仕(退休)时已近耄耋之年,不久就故去了,真正做到了为国为家,呕心沥血,躹躬尽瘁,死而后已。耶律颇的获得此金牌时已八旬有余,这枚金牌应是辽道宗对耶律颇的一生忠贞,廉洁耿介,卓著功勋的表彰,它不是普通的职名牌,而是一奖辽道宗亲颁的奖功牌。今天当我们抚摸着闪着柔润金光的牌子时,仿佛看到耶律颇的飘着长髯纵马疾飞的身影,我们真心为中华民族有这些民族脊梁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从心里呐喊出一句“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
裴元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