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金钱币》新 书 推 介

(2009-12-13 08:31:03)
标签:

辽金钱币

紫禁城出版社

李卫

感悟生活

历史

契丹

人文

社会

文化

艺术

杂谈

分类: 钱币市场巡礼

《辽金钱币》

《辽金钱币》新 <wbr>书 <wbr>推 <wbr>介

泉痴山人按语:近来辽金钱币研究领域喜讯频传,继柳冬青先生有关辽金珍稀钱币谱录出版,李卫先生的新著《辽金钱币》又于近日出版。两位先生都是我的好友,柳冬青先生是瓷玉、书画专家,钱币是他业余捎带收藏的东西,柳先生自称是个古钱币收藏爱好者,他的《中国历代珍稀钱币鉴赏与投资》只是他古钱币收藏的藏品集。这不完全是谦虚,是他对自己客观的恰如其份的评价。而李卫先生就不同了,他是多年从事古钱币研究,特别是注重辽金钱币研究的少数几个专家之一。他与泉界其它钱币专家不同的是,他不仅有深厚的钱币学知识、历史学知识、文学知识,而且有犀利的眼力,精于鉴别真伪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个人有丰厚的钱币精品收藏,是少有的由实践中摔打出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钱币学家。所以他的新著《辽金钱币》有着不同凡响的理论深度,感人的艺术魅力,难得的借鉴向导功能。是一本辽金钱币研究者,收藏者,爱好者不可不读的好书。如果说柳冬青先生的书是本辽金钱币收藏的入门参考书,李卫先生的书就是一本辽金钱币收藏与研究的必读书。两本书对当前的辽金钱币收藏与研究的拨乱反正都具有借鉴澄清的作用。希望钱币界特别辽金钱币收藏与研究的朋友都喜欢他们,支持他们,读透他们,共同把辽金钱币的研究推向新阶段。

                                          裴元博2009-12-12于京东

由李卫先生编著的新书--《辽金钱币》日前已由《紫禁城出版社》印制出版,即将面向社会发行。

此书是多年来研究我国历史上辽、金两个少数民族政权铸造使用钱币及货币政策的一部专著。为此作者曾付出很大努力,先后到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赤峰、通辽、兴安盟等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走访有关学者、藏家;在广泛收集钱币实物的基础上,认真研读相关史籍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研究探讨。《辽金钱币》一书即是作者这种严谨求实作风的理论成果。

长期以来泉界内对辽金钱币的研究相对薄弱,缺项较多,以致少数钱币专家观点偏颇,在学术界人为造成“误区”;在对辽、金钱币的鉴别、认定方面也存有误判和臆断等现象。近年来辽金钱币出土数量渐多,在趋利投机的环境下,一些“好事者”频施手段,致赝品伪作充斥,坑害了藏家、恶化了市场,使得钱币爱好者对辽金钱币的鉴赏集藏视作险境畏途。出于对上述情况和现象的思索,及作为一个收藏者的责任义务,李卫先生认为,应该给辽、金钱币的研究和辩伪提供一个客观、真实的说法。

为表明观点、说清问题,作者没有“就钱论钱”,而是“采用相关资料作主线,以近年内蒙及东北部分地区出土的辽、金国所铸钱币为‘佐证’,将两者相引、互证,勾勒出一个较为完整与贴近真实的辽金钱币历史图卷”(引自《辽金钱币》前言)。在书的理论部分,作者将研究成果和心得集中写成“引言”和“概述”;论据部分则较多地使用说明文字并辅以钱币实物照片(多为原大)和拓片(其中钱币彩照183幅、拓片150幅,其它场景照片、示意图十余幅,全书总计

200余幅)。可以说《辽金钱币》是一部有理论、有实物,以文为主、图文并茂的书籍。加之《紫禁城出版社》专业人员悉心的排版及精湛的印制技术,使每一幅照片色调还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保证了《辽金钱币》全书从“形式”到“内容”都结合得近乎完美。

非常难得的是《辽金钱币》在成稿阶段曾得到已故学者、著名收藏家,辽钱研究的领军人物--杨鲁安先生的支持与肯定;可以说杨老是这部书的第一位读者,在病榻上为本书作了最后一个序;他的赞誉及对后来者的期望也都遗留在序言的字里行间中。本书作者正是以“拿出成果、写好书”这样的方式来回复和告慰他的一片殷殷之情!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先生亲自为《辽金钱币》题写书名,使此书增色许多;这不仅是对作者的一份肯定,同时也加重了这部书自身的收藏分量。

相信读者在看过《辽金钱币》之后能够感受到它所具有的品味和价值!

附相关说明:

1.《辽金钱币》为铜版纸全彩色印刷。每本书售价:49元

2.紫禁城出版社函购部电话:01085007818

网址:ggzjc@vip.soh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