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应天元宝背万”答殷国清友

标签:
契丹铁钱异体钱币刘守光天元感悟生活历史人文/社会文化艺术杂谈 |
在拜读过殷国清友发表在“古钱币研究茶座”圈子里的大作《揭开应天元宝背“万”字之迷》,我针对其文中的主要观点“刘守光‘应天元宝背万’实为背‘天’”,随口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说:“应天既有背万也有背天。背万有几种,有正工万,有正简万,正简万刘守光铸,上工万为契丹铸。背天亦为契丹铸。刘仁恭刘守光钱被辽圣宗凿取后被契丹改范铸了很多钱。考证一种钱需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入手,否则不会得出正确结论。民国专家之所以犯了很多错误,殆害至今。就在于他们没有深入历史客观研究,主观的不符历史的东西太多。仅供参考!”
国清友阅留言后,可能对山人言论不以为然,复言曰:“刘守光铸简万,当时无简万!!”近日,因一连几天整理新购藏的近七百枚辽金钱币,没抽出时间回答国清之疑。昨天,新藏整理登记就绪,在写完《契丹历代钱树谱》之《契丹货币制度及政策浅探》一文后,想起了这笔未偿的文债,于是赶紧就国清友之疑答文如下:
关于刘仁恭、刘守光的情况,先贤和国清友都已有准确精当的议论,山人不再重复,仅就五代有没有“正简万”?刘守光会不会铸背“天”钱?谈点个人看法,并就教于国清友和各位方家。
“万”为“萬”的简体。最早发现的简体“万”字是写于汉代的建平郫县碑“贾二万五千。”这在历代字书中都有记载。此“万”是为“正简万”,多写于正式文字资料。
“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上一下力)为“萬”的俗体。最早出现俗体“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字(上一下力)的时期是南北朝至隋和唐初,到唐中后期此俗体“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字(上一下力)已被北方汉族文人认可视为“正简万”的异体字。当时不但碑文和写经文字有这种俗体“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上一下力),就连唐的吉语“千秋万岁”铜镜的“萬”字也被这种俗体“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上一下力)字所替代。到契丹帝国建立时期,这种俗体“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上一下力)字常被契丹人当作正体汉字写入钱文,如契丹开国铸的“万岁三钱”(千秋万岁,天朝万岁,皇帝万岁)的万字大部分都写作“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上一下力)字。
“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 ”(上工下力)是契丹大字“萬”字,是以俗体“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上一下力)增加笔加一笔而成。这种“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 ”(上工下力)字,在正式文献中使用频率低于直接借用的“正简万”“万”字与正字“萬”字,在其它场合低于俗体“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上一下力)字。这种“工力万”只多见于祭祀用品,如祭祀钱上。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知道五代,甚至在早几百年的汉代,就不但有“正简万”还有其异体的“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上一下力)字,而且被在各种正式文献中广泛使用。钱币作为国家的重宝和皇帝的“王信”,历来被所有统治者所重视,钱文文字体例、书法、字义都是由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与他的智囊团精心策划及挑选。从目前已知汉族政权钱币文字看,汉族钱文多用正体字和少量已被大多数汉族学者所认可的“正简字”,很少用俗体。只有在被视为边鄙夷狄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周边附庸小国才使用俚俗体文字。
事实也确实这样,中原国家乃至在汉族地区建立一段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国家典籍和国家正用钱币上都规范地使用正体汉字。而只有有意区别自己和汉族风格的政权,才广泛使用俗体字。如北方的契丹,南方的安南,东方的日本。
刘守光的“大燕”政权虽属边鄙小国,但做为一个汉人政权,多有“夜郎自大”式高估自己力量的自恋情结。从刘守光称帝时选用的国号和年号可以看出,他是志在继承安、史的未尽之事。刘守光昏庸暴虐,狂妄自大与安禄山“以疾加燥急,辄动用斧钺”的脾性亦相仿佛。卢龙(范阳)为安史之乱策源地,安禄山、史思明苦心经营幽燕之地多年,故事经乡村野老相传,虽时距安史之乱已百五十年,或仍与官方记载迥异。此事对刘守光的影响颇深,他时刻都在想象安禄山、史思明一样,挥师长安自坐龙廷当整个中华的大皇帝。
试想这样一个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的“大燕”皇帝,尽管文化浅薄,谅他也不会与夷狄同伍自贬身价使用俚俗之字。所以,刘守光所铸之钱钱文书法虽生拙奇特,但无一字不是正体汉字和正简汉字或异体正简字。今天所见“应天元宝”背文中的“正简字”“万”与异体正简字“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字(上一下力)都应是刘守光所铸,而疑为是俗体的“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 ”(上工下力)字,现已证明是契丹大字是辽圣宗凿大安山后取“应天元宝”背文改范所铸。辽圣宗还借“应天元宝”仿铸了背拾、背百、背千、背天诸钱。
通观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各系列钱,背文无一例外都是数字,表示的即该钱的当值。永安钱的“一五、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的“上月下十、上月下百、上月下千”,套币的:“应天元宝背“ 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异体正简字,上一下力)或正简字“万”、顺天元宝背千、乾圣元宝背百、应圣元宝背拾”。它当值的对象似应是其仿铸的铁五铢,幽燕等地未发现铅钱,按五代当时市价是:一枚铜钱换十枚铁钱、换百枚铅钱,这里因无法铸铅钱,刘仁恭似乎就把铁钱的价值提高了一倍。即把一枚铁五铢作为基础标准的一文钱。五枚铁五铢换“永安一五”铜钱一枚。并铸了铁货布背三百调剂铁钱与铜钱的比价,当千当万铜钱兑铁钱只能先兑大值铁钱剩余零头才给铁五铢,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当千当万钱的虚值,平抑了物价。实际上铜钱当五百、当千、当万钱铸造很少,只是试铸性质。
从以上分析可知,刘氏父子是把钱币铸造当作搜括民脂民膏的工具,所以铸的都是大额虚值钱币。因为铸的是成套的等级虚值钱币,所以背文只能是当值数字,而不能是其它。
存世的应天钱有两种区别明显的钱币,一种应为刘守光铸,一种应为辽圣宗仿铸。两种应天钱无论从文字、书法、风格、材质等方面认真仔细分辨,都会发现有明显的差异。粗疏朴拙的应是辽圣宗铸,契丹工匠仿写汉字总觉得隔着些距离,认真查看总不是那么回事。而尽管书法生拙奇特,但笔力雄张中规中矩的只能是刘守光所铸,汉人写汉字舒展自然,拙中见奇,丑中见美,怎么看怎么舒服。
钱文应字刘钱写的是异体正简字,两个单立人被简成两竖,隹字被简化作北字右半边(匕),下心三点被写作一撇一点一捺,使整个字稳重阔大。而契丹仿铸应字,两竖一粗一细靠在了一起,匕字模糊不清,下心右撇和拐弯钩连成了一个三角形,右捺插到中心点上方和中心点又连成一个三角形,使书写笔画的架构弄得毫无道理。天、元两个笔画很少的字,刘钱写得拙朴舒展,见锋见劲。契丹仿写只具外壳,拘谨无力。刘铸宝字宝盖平直,珎字清明,贝字方正,笔画可见,贝足成八字。契丹铸宝盖短小弯曲,王尔粘连不清,贝字不正或两横细小不清,贝足成人字或隶足。刘钱材质为三元合金铅锡比例得当,契丹钱材色殷红或青黄,多即山设坊而致。总之无论从哪方面看两类钱都不是一家子造的钱。
应天元宝背天钱和背“file:///C:/DOCUME%7E1/%E8%A3%B4%E5%85%83%E5%8D%9A/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 ”(上工下力)都是契丹祭天钱。背“天”指的是上天,也是对国号“天朝”族称“天族”的寄托,是感谢祖先恩赐的祭祀专用字。遇到凿大安山取得刘守光巨大财富,解决了契丹铸币不足的困难的大事怎能不感谢祖先和上天?契丹三铸背天钱都是大事降临祭天祭祖所用。辽太宗为答谢哥哥让帝位给他,特铸“尧舜同宝背天钱”。保大年辽行将灭亡天祚帝铸“保大元宝背天钱”乞求祖宗和上天救他。加上辽圣宗喜获刘氏父子巨额藏铸“应天元宝背天钱”感谢祖先及上天的恩赐。契丹三铸背天钱,正是契丹朝发展、壮大、衰亡的大写照,实实令人慨叹!
以上所答不知国清友是否满意?个人管见,望国清友和所有泉友批评指正。如有疑问还可进一步交换意见,望大家不吝赐教!
裴元博2009-11-2于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