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辽永安背四神图”钱考释

(2009-09-05 19:33:51)
标签:

宗教

神图

大辽

契丹

钱文

永安

感悟生活

历史

钱币

人文/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大辽永安背四神图”钱考释“大辽永安背四神图”钱考释

“大辽永安背四神图”钱,径64毫米,厚6毫米,重约110。厚重逾常,形制浑雄,钱文“大辽永安”四字右旋读,书体为辽早期契丹人写汉字的“童稚体”,丑拙稚趣,自然刚健,此种字体在契丹开国流通钱“千秋万岁”钱上多见。钱背钱有不规则不对称分布之四神图。其四神形象与常见的南北朝时期的“永安五男背四神图”钱的四神形象截然不同,它不象永安四神那样驯服温顺,而是欢蹦跳跃呼之欲出。它们的身姿亦不象宋元时期四神肥壮雄武,而是轻灵刚劲,尤以青龙白虎为甚。白虎的形象亦如一条狂斗中的蛟龙,只是比青龙少了一对飞翅而已。朱雀双翅展开巨尾开屏,昂首飞翔。玄武回首疾走身上的修已亦随之起舞。整个画面充满动感,四只神兽舞姿优美灵动有致。这种四神形象的设计仅见于契丹文物,具有鲜明的契丹民族色彩和特征。

此钱材质殷红细腻温润。整亇钱币系精工雕刻完成。无论钱文图画还是穿轮郭缘均为刀刻雕就。雕工刀法纯熟,技艺高超,面背细如一线的边郭最深处达1.65毫米,整个边郭却保持宽窄如一。钱文角弯拐折无丝毫粘连,笔画粗细隐起刀刀予以体现,点划峰顿处处清爽利落字字清根。背图绘画讲究笔墨浓淡不一,写意神似。刀工为达到设计者意图,采取了隐起凸凹,精细粗犷相结合的刀法,通过线刻、剔地、圆雕、浮雕等多种技法,把这幅大写意的龙腾虎跃雀跃玄疾的四神图神情并茂地展现给人们,显示了自己高超的技艺,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

从形制工艺和精美度看,这是一枚契丹民俗钱雕刻钱应无疑意,但它是否用于印模铸钱,目前似乎不宜定案,因为尚未发现其子钱。如有子钱流传于世,其雕母的身份始能甫定。祈祝子钱的发现吧,它将揭示出契丹钱许多不为人知秘密,为契丹钱研究的深入再加一把劲。

此钱是典型的宫廷节庆钱,而且是契丹早期的节庆钱。因为自圣宗末年佛教在契丹已成压倒其它宗教的教种,因为历代皇帝太后的推崇,佛教已渗透到契丹社会,包括皇室在内的各个方面。这个时期出现铭铸道教四神的宫廷节庆钱的机遇几乎为零。圣宗之前使用“大辽”国号的仅有太宗(938-947年使用),世宗(947-951年使用),景宗(969-982年使用)三朝。

三朝中世宗朝内叛连连,根本无暇顾及铸钱。景宗朝帮助他上台的女里,高勋相继反叛。国舅萧海只及海里盗杀宰相萧思温;世宗妃啜里及蒲哥厌魅皇帝;宋王喜隐谋反;女直犯边;宋军灭汉侵燕等等烦心事加之景帝风寒骨病缠身,估计景宗也无心过问铸线事宜。天禄、保宁二钱的稀少,应能窥知出世宗景宗二朝社会情势的艰难。

三朝中唯有太宗朝自太祖开疆辟土甫定版图后,整治吏治,改革政体,鼓励农桑,养精蓄锐十年,到天显十三年,契丹又得到富庶的燕云十六州。这时契丹南有儿朝大晋做为屏障,内有属国六十倚为耳目,境内上下一心,吏治清明,农桑发达,贸易繁荣,万国来朝,奉为上国。太宗在938年建国号“大辽”正体现了“蕃汉一家”的现实。在此时铸行“大辽永安背四神图”钱,可谓机缘契合,顺理成章。也是承太宗所铸“家国永安”聘享钱之余绪,进一步告诉晋国要安定团结,要努力维护父子两国间的永远安定。

四神,亦称“四象”、“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道教崇拜的四个天界守护神,分别守护东西南北四方。其来源于对天际二十八星宿的崇拜。二十八宿,亦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

契丹大约在隋唐时期即接受了道教,因为李唐王朝把道教视为李家家教,在全国极力推广。此时被唐赐国姓李的契丹大贺氏统治集团大约就把道教带到了草原。近年在西安东郊发现的契丹王李过折墓中的四神图画,证明道教四神崇拜确实由来已久。辽太宗耶律德光把四方保护神四象的形象刻到祈保大辽永远平安的节庆钱上,应不足为奇。正说明他作为一代明君具有居安思危的眼光。正是因为有此远虑,十年中,厉兵秣马,聚草屯粮,殚精竭虑,一刻也不敢松懈,才能在晋出帝不自量力叛辽时一举将其灭亡。此枚“大辽永安背四神钱”真实地记录了辽太宗在国力极强盛时居安思危,厉精图治的史实,实该说是弥足珍贵的。

泉痴山人2009-9-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