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钱之六十六: 东晋钱 平五十千

标签:
志愿者风采古钱币珍泉赏析情感人文/历史文化文学文学/原创杂谈 |

一、
大泉名平五十千,今人视其压胜钱。
岂知东晋货单位,十千计算均称便。
五万非是大数目,斗米价昂值万钱。
綖环剪边鸡目铸,比轮巨制更空前。
二、
莱子綖环品类多,剪铜糊纸非传讹。
榆钱荇叶任风飘,鹅眼鸡目阔泉郭。
千钱长不盈三寸,十万不够一掬摩。
东晋末世币制废,黎民无奈坠水火。
东晋末年至隋末是中国钱币史上最黑暗时期之一,这期间粗劣小钱盛行于世,其中有私铸也有官铸。官家通过钱币减重提高财政收入,把经济危机转嫁给了老百姓,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于是私铸钱大行其道,使已经崩溃的国民经济雪上加霜。董卓当政发行直径1厘米左右无文小五铢时,每斛谷米价高至数百万钱。这期间小钱名目之多,创中国钱币史之最。什么鹅眼、鸡目、綖环、剪边,什么沈郎、无文、榆荚、荇叶,都是又轻又薄,一千文钱叠积起来不足三寸高,轻得入水不能沉下,一万钱买不了一斗米。到了隋末,铁叶,皮纸皆以为钱。与私铸小钱泛滥相对的是大面额钱的的狂铸滥制。从三国时当百、当千、当二千当五千,至南北朝时竟出现了平五十千、六十千、七十千、八十千、九十千、百十千的巨额面值钱。虽然面额巨大,在市面上也买不到什么东西。人们拒绝巨值钱,因为它们比粗恶小钱更虚值。这些巨值钱因为没有市场,人们往往废物利用,把它瘗埋到坟墓中当冥钱使用,让它们糊弄鬼去。这就是魏晋南北朝坟墓中往往发现巨值铜钱陪葬的原因。
泉痴山人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