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古钱币珍泉赏析契丹契丹钱币研究情感人文/历史文化文学/原创杂谈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咸清”年号,是西辽开国皇后萧塔不烟,在他丈夫德宗耶律大石去世后,受遗命称制时所建的年号。“咸清”年号共存在七年,自1144-1150年,时当南宋绍兴14-20年;金皇统4年-天德3年。建元当月,西辽即铸行了咸清元、通宝年号钱,向各国宣示了感天皇后称制的信息。
传世见银咸清通宝小平一枚,是我的挚友、北京著名钱币收藏家宫向阳先生珍藏。该钱以纯度很高的银材铸制,(这是契丹人为适应中亚地区长期行用金银币的习惯,采取的入乡随俗的货币政策内容之一。)工艺水平不高,制作质量欠精。面缘稍宽、配以中穿郭,轮郭整肃,形制规整。背缘郭错范严重,还略显平夷。钱文隐起,一眼看去缺横失竖,笔画不全。实气韵相连,轻重天成。钱文书体为典型的契丹楷书体——七分半书铭写。以隶笔写楷,拙朴劲健,稚趣情浓。咸字被写成“儿旁一戈”,清字下月径以头上第三横为上框边,硬是将青旁节省了一横。通字简化得更有趣,走之立头楷写之横燕尾,楷隶杂揉;甬部省简成两小竖和右上角半个勺字。宝字宝盖下一螺钉状一竖代替了珎部,贝字中以两小横点既代替了贝上框,又代表了贝中二横,下配秀美隶足,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韵。文字上承辽之风骨,点画部首无一处没有来历,所有字形都可在辽钱中找到娈生兄弟。下开中亚殊文异风,融伊斯兰异域风情入钱,只追逐象征意义,对钱文形制要求更加疏放。钱背穿左下角铭铸一斜横(可能是斜月),应是示意尊重穆斯林的标志。钱径23毫米,厚1毫米,重4.2克。该钱从未见历代谱录和典籍记载,其珍罕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按契丹铸钱传统:“元通必两铸,同模金银铜”推测,当时还应铸有金铜通宝钱和咸清元宝钱,只是不知是否还在世间,是否被无艰的黄砂淹没?
耶律大石去世时,西辽已是东起哈密,西至咸海,北达叶尼塞河上游,南抵阿姆河,疆域达三百五十一万平方公里(与金面积361万平方公里相近。等于南宋面积200万平方公里的一倍半。),大属国十余个,小属国数十个的泱泱大国。
感天皇后称制后,一面精心抚育儿子夷列,一面严格遵照先皇制定的治国方略管理国家。当时西辽境内有契丹、汉、突厥、奚、室韦、回鹘、乃蛮等十余个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风俗各不相同。辽朝廷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既尊重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更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并根据民族习惯的差异进行不同的行政管理。对回鹘、花剌子楔和喀喇汗等国实行“自治”,仍把国家交给原国王进行统治,辽朝廷发给他们一枚银牌表示是菊儿汗(众汗之汗)授权让他去代表大汗去管理自己的国家。他们有相当的自主权和军队,西辽除个别重要的要塞外,基本不在各国驻扎军队。对各国国王西辽朝廷都给予特殊礼遇,经常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派驻或巡视各国的官员只负责收税和倾听民众的申诉。所以大石夫妻统治西辽时期朝廷和各属国关系都很融洽。
经济上,感天后和大石一样实行宽厚待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各地居民只交很轻的税,每户每年只缴纳一个金第纳尔的税。由于政策对路,西辽朝廷吏冶廉明,社会安定,经济飞速发展,契丹和汉文化在中亚、西亚得到迅速传播,以至西辽灭亡百余年后,中亚人民对大石夫妇仍思念之。
感天皇后知人善任,颇有历代辽太后的风范,文武大臣都恪尽职守,对皇后忠心耿耿。西辽国在感天后的治理下军事日盛、锐气日倍,国威日壮。1146年,金国派武义将军粘割韩奴出使西辽,抵达都城虎思斡耳朶郊外时,遇到正要出猎的感天皇后萧塔不烟。韩奴自称上国使者,说奉天子之命前来招降,拒绝下马跪拜,并辱骂萧塔不烟为“反贼”。萧塔不烟当场就把金国使者斩杀。说明感天皇后不仅是个治国能手,而且是个不畏强权 自强自立,腰板铁硬的巾帼英雄。1150年,当政七年的感天皇后把治理得有条不紊、强盛富足、安定繁荣的西辽亲手交给自己的儿子耶律夷列,使大西辽又开始了新的辉煌篇章。
感天皇后称制七年,先后铸造了称制纪念币“感天元通宝”钱和行用年号钱“咸清元通宝”钱两种西辽国家钱币,在中国钱币史上谱写了独特的乐章,为丰富中华民族的钱币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今天,我们能欣赏到如此珍罕的钱币,不能不以虔诚的心情缅怀它的铸主,大(西)辽国叱咤风云的女主,美丽的感天皇后萧塔不烟,谢谢她给我们留下了这样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美好的记忆。
泉痴山人
20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