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财富人生知识/探索文化感悟随笔休闲谈天说地艺术赏析人文/历史契丹辽钱研究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近年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出土的辽太平元、通宝,有个显著特点就是辽代风格明显。只要是懂辽钱的人看上一眼,他就会脱口说出“是辽钱”三个字,确确实实很开门。太平元宝,仅以吉林榆树出土的的小平铜钱为例。此钱已被北京辽金城垣博物舘收藏,并在宋德金著《中国历史系列9·金史》145页刊出黑白照片。此钱径约24毫米,重4克左右。面缘错范,致使左缘宽右缘窄;穿郭右边宽左边窄。钱文四字大小错落,隶间楷书,右旋读。太字最小,但最端正。由于错范所致,凡竖笔都有变形。太字撇笔头部粗大,裆内一点写在大腿中间不与撇相联。平字硕大,独有特点。两横间左为提点,右为短撇。中竖不直、下部向左弯。元字不挑,一二笔左高右低成歪斜状,元字下撇细、竖弯勾上部粗壮。宝字特大,贝上部分粘成一团面目不清,贝无双脚只有个长方形框和内中一横。其文其书“骨肉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其形其态“仿佛可以看到其内含的与外部抗争的傲骨”。辽太平元宝虽少,也有版别之分。主要表现在平元宝三字上,平字有粗字、细字、四点平、两点平;元字有左挑元、不挑元、大元、小元;宝字有大宝、断足宝、小宝、方贝宝、长贝宝等等。钱径多在23.5~24.5毫米之间,重量在4~5克之间。
新出土的太平通宝有旋读和顺读两种。旋读者钱文纤细,太宝平三字稍大,通字较小。太字左撇不落地向左上方抬起,中点较长。平字两横间距较元宝小许多。通字为楷通、甬头作一横点。宝字上部粘成一团笔划不清,方贝隶足,贝框内二横悬空不与边框相连。钱径在23.5~24毫米,重量在2.4~3.4克间。顺读太平通宝,钱文楷间隶书,太平通三字较小,宝字特长大。太字点在右捺下紧挨边郭。通为升通,通头超过上边郭、和下用字脱节。平字为退平、偏向右方,两横挤在一起、已将两点挤没。宝字上部粘成一团、面目不清,贝字八字足长贝。钱文因磨夷都不甚清晰。面部较深峻,背平夷。钱体厚重,形制还算规整。钱径23.91毫米,4.5克。折二型聚珍体太通宝合背钱,钱文隶楷相间,字形端正秀美,顺读。铜质金黄,形制规整。太宝二字较大,通平二字稍小。太字扁方,中点与左撇相联。平上横紧顶穿郭,两点为左撇右捺,笔画稍细。通为升通,甬头高过穿郭,甬头为扁口形,走之头为两点。宝字宽大,珎分得很开,贝形宽大,左足平抬,右足作捺。背钱文与面文大同小异,只是宝字有些变化。经26.17毫米,重7.5克。
传世尚见太平元宝小平金钱一枚和太平通宝金银钱各一枚。太平元宝金钱,钱文隶书顺读。太字象大,一点点在左撇抬起的横腿上。元字较小是不挑的短一元。平字两横较宽,两圆点象一双圆眼睛,中竖很短。宝字上部粘连不清,贝足为八字楷足。钱径22.4毫米,重3.9克。金银太平通宝平钱与铜钱同模铸制,形制钱文一模一样。金钱径23.13毫米,重3.3克。银钱径23.57毫米,重3.3克。纵观近年出土的总数不足十枚的辽太平元、通宝钱,形制钱文无不继承了前期辽钱的传统特征,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它们把契丹固有的那种疏放、悍劲的特征和气息,又揉进唐宋钱形制书法的端庄凝重、清劲圆融的风格,使辽太平元、通宝版式更加丰富多彩。
辽太平钱无论元宝、通宝都属辽钱大珍,除聚珍体通宝钱存世总数可能超过十枚外,其它各品种总数都不超十枚。它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随着介绍辽太平元、通宝书籍的出版,钱币研究界必定会向它们投来关注的目光,辽太平元、通宝也必定会在辽钱大家庭里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泉痴山人200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