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贴泉货考

(2007-10-13 09:53:22)
标签:

艺术赏析

文化

感悟随笔

契丹辽钱研究

http://s11.sinaimg.cn/orignal/4b99e63e723d8225f305a

http://s11.sinaimg.cn/orignal/4b99e63e723d8225f305ahttp://s5.sinaimg.cn/orignal/4b99e63ee3150e569a2f4

【编者按】应好友峨嵋尊者的要求重新发表此文,以弥补前此发表此文时因操作不当造成的遗漏,并就此缺憾致歉。泉痴山人2007-10-13

1999年夏天黑龙江省克东县宝泉镇一农民,发现了一枚貌似羊距骨(俗称嘎啦哈)的小铜饼,经一位钱币爱好者辨认,认为小铜饼上的四个字应为万贴货 泉。后经杨若龄、唐友钦、刘晓东共同撰文并摄影,将此发现发表于《中国钱币》20021期。同年《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20021期,也在署 名于颖辉的《说辽钱》文章中发表了万贴泉货的拓图和作者对该物的简单看法。杨若龄等人文章目的主要在于公布此项发现,对该物并未作深入研究。只是认为 万贴货泉可能与钱币有关。铭文四字辽汉参用万贴货泉中的‘ ’‘ 二字,可能是契丹大字。结论认为该物不仅文字风格与常见辽钱神似,而且与辽代行文制度吻合,应是辽代遗物。于颖辉的看法直截了当,认为万贴货 泉是目前所见辽代巡贴钱中唯一一枚非方孔钱应系辽代钱币无疑,该发现为辽代巡贴钱又增加了一个新品种笔者同意上述两文章的观点,并想就这些观 点做进一步剖析考证,以期抛砖引玉,使这一万贴货泉的发现,得到更合理与正确的说法。首先,要分析和研究的是:该钱形制为什么铸成奇异的羊距骨形?羊 距骨俗称嘎拉哈,是羊腿关节中的一块骨头。东北农牧群众(满族)常以此骨做游戏,称为欻(音chua)嘎拉哈。此风俗游戏大约即由古代鲜卑人、契丹人 发明。 由此可知,羊距骨形是契丹等古民族最熟悉的一种形状,而这种形状又与当时辽代银铤相似,而银两是契丹地区和布帛一样最流行的货币。为了博得边僻地区契丹人 的信任和认知,所以把万贴货泉铸成了和羊距骨形相似的辽代银铤形。从万贴货泉被铸成与银铤类似的羊距骨形,可以推知在辽朝早期边远的契丹族地区很 少使用方孔圆形铜钱,习惯流通的主要是实物(牛羊、布帛、粮草)货币和银两币。这恐怕也是辽早期铜钱铸造稀少的原因之一。其次,要确认的是万贴货泉的 正确读法。杨、于两文都把其读作万贴货泉,即把其四字看作两行,按上下读完一行,再继续按上下读二行。笔者认为其读法仍应按辽钱习惯读法右旋读释读, 即按上下下上,读作万贴泉货。因为辽早期和中原五代时期同期,当时人们习惯把钱币称作泉货,南唐铸有永通泉货,辽早期铸有通行泉货,就是 明证。和它们时代相同的辽巡贴钱绝不会舍当代的泉货不用,而用数百年前的货泉。所以,笔者认为该钱应读作万贴泉货。如读法无错的话,从其与 通行泉货同名这一点推断其铸期也应在辽太祖建年号神册之前,即通行泉货已在契丹地区流通数年,或更长时间,已为契丹人所熟悉的,辽太祖任迭刺部夷 离堇的公元901年至神册元年(公元916年)之间。第三,该钱铭文四字都应是早期契丹文。杨若龄等人的文章只认为”“两字是契丹大字,而认为 ”“两字是汉字隶书。笔者认为万贴泉货四字都是契丹文。因为神册五年契丹大字整理颁布之前,契丹地区就已经出现契丹大字的雏形文字,即当时的所谓 俚俗字,也即是以隶书汉字增损之的所谓契丹字。神册五年辽太祖只不过是把当时流行于契丹地区的所谓契丹字(俚俗字)整理规范颁布之而已。神册五年以前辽不 但使用了这些所谓的契丹字,而且用这种契丹字铸造了一些钱币。如天朝万岁        千秋万岁  大泉五铢          )等等。由于当时没有规范,这些未经整理的契丹字写法和汉字借用的随意性较强,与神册五年后经过整理的契丹大字相比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更是辽汉参用, 稚嫩无规。以至有些早期过分随意易被误读的字被经整理后的契丹大字所废弃。万贴泉货中的”“二字,即应是早期契丹字中直接借用的简化的汉字, 其音义大约也与汉字相同。因为”“在当时都是专用名词,契丹字(俚俗字)中无有与其对应的文字,所以只能直接借用。即是借用,尽管音义与汉字相 同,但四字联在一起时,读音却一定和汉语不同,而契丹人却听得读、认得出。所以钱中的汉字,已不是一般汉字,而是变了性质的契丹字。第四,对字应该 再认识。字是至今仍被一些同志认定即是的代称的字。在万贴泉货是一关键词。但决不是钱名。笔者认为这个认定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已 知道该钱名为泉货,而就应是币值单位,是币值单位数量词。为什么不直接称,而称。这是因为当时流通环境始然。前面我已说过辽 代当时特别是边僻地区,很少用方孔圆形铜钱,多使用实物货币和银两币。而为了补贴贫困地区军民生活,平衡地方经济,只能采取这种用铜铸造一些用与实物货 币、银两币交换的官方凭证的方法,来赏赐给当地军民及部族首领。让他们凭此贴到中央或地方政府领取相应数额的粮食布帛或牛羊、银两。这里的本义是: 以物为质也钱(泉货)本身即具有一定价值,更具有官方赋予的以物为质的交换价值,即兑换实物货币的法定价值。所以万贴泉货是指凭 证,而不是指货币的。近代货币的官帖和私帖(贴与帖通)正是延续了辽代钱的本义。它们都是作为兑换银元铜钱的凭证而出现的。而羌贴也是指 外国印制的兑换外国或中国金属币的凭证。并不是径直认为就是实钱是有区别的,和后来的纸币更有本质的区别。钱和唐的飞 钱、宋的交子相类似,它们都是后代纸币的滥觞。只不过一个是铜铸,一个是纸制而已。至于一贴钱价值多少?辽政府定有规定,它可能是一斗粟,一尺布, 也可能是一头羊,一匹马,甚至可能是一捆草,一分银。即可能根据当地需要,政府预算,一次一地确定。第五,万贴泉货巡贴钱的关系。正象于颖辉先 生所说:“‘万贴泉货是辽代巡贴钱中唯一1枚非方孔钱,为辽代巡贴钱又增加了一个新品种。我说它新就新在它是为契丹族聚居地区而特铸的契丹文巡贴钱。 说它新,还新在它钱名不用契丹地区百姓生疏的巡宝”“巡贴,而用他们已经熟悉的泉货。说它新还新在形不用契丹地区百姓很少使用的方孔圆形,而采用 契丹地区老少咸知的羊距骨形实银铤形,用心可谓良苦。说它新,还新在虽说用了契丹文和银铤形,以及和巡贴钱区别很大的钱名泉货,但仍巧妙地用币值单位 ,把它和巡贴钱有机地联在了一起,成为全套巡贴钱币不可分割的一员。总之,它是巡贴钱中为契丹地区军民精心设计的一枚官方铸币。第六,万贴泉货 发现的重大意义。除了为巡贴钱增加了一个新品种外,更重要的是证实了整套巡贴钱确为辽朝铸造;铸期与通行泉货铸期相当或稍晚,即辽太祖任迭刺部夷离堇 至建元神册之间。它也证实了辽太祖自掌握政权伊始,即实行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正确的政治政策。反映在钱币政策上即在汉人聚居地区无限制地 使用各国货币并流通铸造本朝汉文钱币;在契丹族等经济落后地区实行贴补政策,用巡贴钱赏赐方式,发放牛羊布帛粮草和银两等实物,平衡与汉族地区相比落后的 经济。用发行少量的契丹文钱的方法促进契丹地区货币经济的发展。万贴泉货的发现,也为最终解开巡贴钱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和一种新思路。即可从该套巡贴 钱是由分别对汉人地区和对契丹地区军民进行赏赐的两等两套钱的角度重新认识巡贴钱,相信一定会有意外收获。以上考证纯系笔者个人臆说,错误之处再所难免, 望方家不吝赐教。①    《中国钱币》2002138②    《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200217③    沈阳出版社《辽金生活掠影》3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