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谈天说地 |
关于淳熙、、、、、、、
淳熙元宝前期、后期的品种及联想 在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在位期间,先后四定年号,以此为隆兴、乾道、纯熙、淳熙,不知纯熙是否就应当是淳熙,反正纯熙年号仅仅用了6天就匆匆忙忙地改作了淳熙,这一改不打紧,却在钱币发展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当铜钱折二、小平淳熙元宝发行的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铁钱淳熙元宝、通宝的发行,其中文字的书体和大小、背面的星月或多种纪监、纪地的文字,无不发挥得淋漓尽致,较之前帝高宗的年号钱币建炎,绍兴又丰富得多了;就是与当朝的隆兴、乾道其版别变化也是不可同日而语,除了发行数量上可能比不上建炎、绍兴和乾道外,其种类可以说远胜于前。更有甚者,在淳熙年号的第七个年头,钱币发行的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按照揩篆对钱的模式发行钱币,钱币背面一律以纪年份为主要标志,或穿上或穿下纪单数字年份,穿上下共用纪双年份,一般都是上十下数,不仅淳熙,此格局一开先例,而后的绍熙、庆元一直到景定、咸淳,全部采用此格局,不只是年号钱,而且如大宋、皇宋等非年号钱也一律纪年。 综上所述,淳熙钱币的前期和后期完全可以称之为一号两制------一号者,为同一年号;两制者,两种钱币铸造格局也。前期百变不离其宗,北宋对钱的传统;后期则彻底改变了在文字上进行变化的形式,改为一律以背纪年份为主,伴以纪监纪地,这也就南宋钱币不同于其它各朝各代钱币的独立风格。淳熙钱币前期、后期形式格局的大变革,完全可以被钱币爱好者称之为钱币史上的一次分界,笔者将另文议论,只是将淳熙前期和后期的部分版别加以罗列,也就会一目了然地看出这条分界线的鲜明和精彩了。 前期的淳熙主要包括(仅仅以铜质折二、小平钱为例): 折二钱有面揩书体大字、小字,均为背星月(上月下星),鲜见光背者(光背者是否淳熙前期钱币有待于探讨),背纪监纪地者有背大、中、小泉字版少见,三版正面文字各具特色,成套收藏堪称尤物,尤其上上佳品实属难得,目前已经成为爱好者争相收藏的宠物,背正字者罕见,是不可多得的藏品。折二另有面篆书体大字、中字、小字及泉字版等多种,背星月者多见,光背者少,尤其大型篆字版未见有光背者,大字小字篆书体淳熙数量实际都不多见,大约是由于建炎、绍兴、乾道造成的错觉,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篆书淳熙的稀少,价格也偏低;铜钱上有背篆书泉字钱币,美品精彩异常,成为爱好者追求的目标。 小平虽然也分为揩书、篆书两种字体,但其版别种类却远远不及折二钱币丰富,基本上无大字、小字之差别,揩书基本上是背星月版,同样是鲜见光背者(光背者是否淳熙前期钱币有待于探讨),即使背星月版也不是很多;篆书体淳熙小平更少见,其在早年各种版本的钱币目录中标价即远远高于其它,倘若从实际数量衡量恐怕其价格更要高于标价吧?可见当时铸小平钱币数量依然很少,这也是受到前面几个年号钱的影响所致,如建炎、绍兴等,而隆兴、乾道小平钱更少,淳熙有一定数量的小平钱问世,已经开前面钱币之先河,其数量相对而言还不是很多也是可以理解的,小平也是以背星月为主,光背者少,真正小平钱数量的增加是出现在纪年份之后。 后期是自淳熙七年起,铸钱格局一改过去以揩篆对钱为主导的风格,改做以纪年份为主,字体也一律改为揩书,其中是否有隶、行体书体难以判断,因为取消篆书体本身就意味着不再在钱币文字上刻意追求,所以即使有略微象其它书体文字者,笔者以为也是铸造钱币模具不经意所致,而非有意识版别;极少数的光背折二或小平钱,笔者倒以为大概是纪年份钱发行后的副产品,这是另话。因此淳熙自七年始,开始发行纪年钱币,七、八两个年份钱币背穿上是大写的“柒”、“捌”字体,自九年起钱币背穿上没有使用大写“玖”字而改用“九”,自始中国小写数字,超过十年后采取背穿上十下数的形式纪年,直到十六年改换皇帝。自背穿上柒至穿上十下六,共计十个年份,连同前期背星月的淳熙折二或小平钱,完全可以称为全套的淳熙折二或小平钱了。后来南宋的钱币形式也一律采用纪年格局,直到最后发行钱币的咸淳年号,包括其中的非年号钱“大宋”、“皇宋”等也不例外。 笔者从淳熙七年改北宋钱制,到九年改文字大小写数字,似乎感觉到当时钱币铸造发行界确实是改革在占主流,在封建王朝的世袭制度里“旧制”是不可捍动,甚至是不可触摸的领域,当时改变“旧制”大约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杀头甚至要灭九族的,现在的诸多文艺作品里都将这些人当作改革或开放似的人物赞扬,实际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南宋淳熙钱币格局的大小两次改革,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举措,虽然其中不乏钱局原元老官员的更换因素等,但是必须承认其间变化是符合其统治需要的。笔者曾对于清顺治钱币的五个版式的变化进行过分析,认为每一次变化都与其在汉族群居地区的统治思想和稳定形势有关,任何一次钱币的变革都存在着重要原因。南宋淳熙钱币变革的原因大约除了上述的人的因素外,应当也与在民间流通的钱币数量有关,年号、文字、书体、星月种种因素的混杂无疑也造成了钱币的杂乱无章,难以统计难以辨别难以划分,而纪年钱币的发行简化了钱币的形式,对于每年发行量及类型也容易控制,大约这才是改对钱为纪年的根本原因吧。 个人看法,请多多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