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契丹

(2007-05-17 10:37:01)
标签:

谈天说地

 

感受契丹

  著名评书《杨家将》为人们展示的契丹民族似乎是一个只识畜牧和狩猎,喜欢侵扰中原王朝的不安分民族。其实,历史上契丹人所创建的辽王朝曾是当时名震中外的 盛大王朝。草原上的都城辽上京亦久负盛名。在近200年的岁月中,那里曾不断出现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盛况。契丹王朝有着卓著的历史功绩:

  契丹族第一次将幅员辽阔的北方地区置于一个政权的管辖之下;实行州县制和部族制相结合的制度,并在各地区设有不同级别的军事机构;首创五京制度,以五京分 全境为五大行政区;实行“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建立北南两面官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十六国时期“胡汉分治”的政策。

  契丹民族的文化亦独具魅力:

  贵族葬俗

   契丹人的丧葬制度是在本民族传统葬俗基础上,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族的一些葬俗而形成的。其中在殡葬中采用金属面具和金属网络葬衣就是辽代契丹贵族独特的葬 俗。据统计,辽墓中出土的金属面具约有几十件,按其质地有纯金面具、银面具、鎏金铜面具和铜面具。面具主人有男性,也有女性,有成人,也有小孩。从伴随出土的墓志或随葬品以及墓葬规模上看,其身份均为契丹贵族。出土的金属网络也有十几件,包括银丝网络、鎏金铜丝网络和铜丝网络3种。从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面 具和网络上可以看出,契丹族使用面具和网络的葬俗,似有着等级差别。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是目前所见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的皇族墓葬,代表了皇家的地位。陈国公主和驸马入葬时,不仅身着银丝网络葬衣,脸覆金面具,而且头枕金花,脚穿金花银靴,胸佩琥珀璎珞;公主腰系金丝带,驸马腰束金银蹀躞 带,头部各放置一件鎏金银冠,真实地展示了契丹皇室贵族特殊的葬俗。当然,对于这种戴面具、穿网络的习俗,有的学者认为其源于萨满教的信仰,有的认为是受佛教影响,有的认为是契丹人在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的汉礼汉法过程中,吸收了其中的一些精华,结合契丹故俗而创制出了网络葬衣和面具。这种认识的分歧,也恰 恰说明了契丹族这种葬俗的独特性。

  游牧经济

  契丹族早期以游牧经济为主,辽圣宗以后,尽管契丹社会基本完成封 建化进程,逐渐汉化,结束了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游猎生活,但是仍然保持着本民族传统的游猎生活习俗。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游猎出行,马是契丹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契丹族对马具的制作非常重视,而且特别讲究,其高超的装饰艺术深受中原汉人喜爱。

  正如五代后汉许敬迁在其《请禁断契 丹样装服》奏曰:“天下鞍辔、器械,并取契丹样装饰以为美好。”奏请“明诏毁弃”。后汉高祖刘知远即行下令“逐处禁断”。事实上,精湛的少数民族手工业技 术一旦进入中原,所谓“禁断”,谈何容易。《辽史拾遗》卷二二引《袖中锦》曰:“契丹鞍,夏国剑……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表明宋以后,中 原地区还在仿造契丹样马具装饰。当时的辽朝皇帝还常以制作精美的马具、良好的马匹馈赠宋朝皇帝和邻邦诸国。契丹皇帝在贺宋朝皇帝生辰礼物以及贺宋正旦中就有“涂金、银龙凤鞍勒”、“白楮皮黑银鞍勒”、“鞍勒马二匹”等。在已发掘的辽墓中,最常见的随葬品也以马具为多。辽陈国公主墓和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的成套马具和猎具,就真实地反映了契丹族的游牧习俗。

  精美服饰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根据其生活习尚,习惯在腰 带上佩挂弓、箭、刀等游猎用具以及日常生活中随时备用的刀子、解锥、针筒、磨石等生活用具。据研究,辽朝立国后,契丹贵族所戴蹀躞带饰,相应出现了若干等差,以玉带、金带为上,银带次之,铜带又次。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蹀躞带真实再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这一传统习俗,为研究契丹族建国后蹀躞带的佩用纳入礼制轨道 提供了实物依据。契丹贵族还喜欢佩戴各种精美佩饰,其原料多通过进贡或通过商业贸易,来自西域诸小国和邻近各民族,反映出契丹与西域诸国及邻近民族相互交往的亲密关系,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

  多元文化

  自辽代开始,大量的汉人移入了北方和东北地区,他 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对这些地区的农业开发以及手工业生产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辽、宋之间,初期虽也发生过战争、民族关系比较紧张,但从澶渊之盟后,长期互派使节,并在边境互市。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在通好以前,北宋只许辇运香药、犀象、苏木和草茶等赴边地贸易,澶渊结盟后,又增添了缯帛、漆器、粳糯和九经书疏;从榷场换回的辽朝商品,则有银钱、羊马和橐驼等品。散见于一般文献中的,输入品还有珠玉和银两,输出品还可见到铜锡、 铜钱、姜和麻布等。当然这些商品还不能概括贸易的全部内容。根据《辽史》所记,就在辽太祖称帝的前一年,高丽就派遣使者进贡方物和宝剑。以后波斯、大食、日本、高丽等国与辽朝的往来日益频繁。正是由于大量汉人北迁,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加上辽与周边民族及西方诸国的经济文化的密切交往,契丹贵族使用的金 银器、瓷器和玻璃器上才蕴涵着多种文化的影响。

  佛教兴盛

  辽朝自太祖起世代崇信佛教,对佛教都采取支持、保护 政策,使佛教文化获得蓬勃的发展。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建于辽兴宗重熙年间,正是佛教在辽朝极盛之时。该塔出土了大批辽代佛教文物,其中以100余件内藏 “枨竿陀罗尼经”的小型法舍利塔最具特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此外,还有造像、佛经、金银器、瓷器、漆器及保存完好的丝织品等。这批辽佛教遗物,是辽代考古的重大发现,为研究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的建造历史和辽代佛教文化的流传、信仰、仪轨等提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古币收藏家
后一篇:两个古币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