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谈天说地 |
货币小传 辽钱
今东北辽河上游一带,是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契丹的故地。大约在公元907年
,契丹新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落以后,乘唐末中原地区动乱不止,开始向内
地扩张。辽钱的历史,在这时就揭开了第一页。
辽建国之前,为在部落内使用或与中原通商,铸过一些不以珠两或宝文命名
的特殊名号钱,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信息。如“千秋万岁”钱,大概是当时统一制
度未备,且未定年号,故以此为名:如“开丹圣宝”,钱文可解释为“开创契丹
”或“契丹开国”,含自祝自勉之意;再如泉界称作契丹文大钱的“大泉五铢”
,面文有增笔或缺笔,生拙难辨。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契丹国称帝,是为辽太祖,所铸第一种国号
钱名“天赞通宝”,此钱仅在沈阳等地发现数品,故十分珍贵。越10年,耶律阿
保机卒,其子耶律德光继位,改元天显,所铸“天显通宝”工整自然,古朴可爱
,传世也仅一二品。早期辽钱难得一见,盖因为岁铸极少,同时部族不断流徙之
故。公元947年,契丹大举进攻五代之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改国号大辽,虽不
久匆忙北归,但得到汉文化真传,铸钱事业从此发展起来。从这时到天祚帝于保
大五年(公元1125年)被金兵所俘亡国,辽存在计178年,历8帝。
辽有国近两百年中,始终铸钱,但铸额十分有限。这种现象在考古出土实证
方面表现突出。据考古报告,前述在林县发掘辽代窖藏钱币中,有历代钱77种、
226品,共20余万枚,而辽钱只有10种、12品,200余枚,仅占千分之一。更有甚
者,不少辽墓出土钱币中,根本不见该朝铸钱踪影。这种情形,使得一些学者得
出结论,认为辽之铸钱,不是为了流通,而是出于一种与宋朝等强大的外部世界
抗争的心理,更多的是要显示自己君主统治的权力。
从一个不起眼的游牧部落到逐渐成为北方的一支强大政治力量,辽依靠这样
一种货币政策,支撑着自己的历史竟穿越了唐宋漫长的时间隧道,不能不让后人
感到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