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骨头——甲骨文的发现者竟然是个剃头匠?
标签:
文裁缝历史密码甲骨文中国工人出版社文化 |
节选自《历史密码:揭秘历代悬案疑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所谓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就把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后来这些龟甲兽骨被埋藏在地底下,一直到了近代才为人发现。甲骨文的发现,中国近代考古上的一个巨大发现,他同敦煌遗书和汉代竹帛的发现一并被人称为中国考古近代考古的三大发现。甲骨文埋藏于地下已经有三千多年,但它的发现却是近代百余年的事情。甲骨文是谁首先发现的?又是谁把它作为一种文物来研究,发现它是三代之物的?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目前还存在争议。
王懿荣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古现村人。清末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侍读,人值南书房行走。三为国子监祭酒。1900年6月,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是年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毅然率众抵抗。京师陷落,投井殉国。
比较为大家所认同的说法就是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王懿荣是山东福山人,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从小便接受了比较严格的传统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对金石、书画等都有比较精深的造诣。光绪六年王懿荣考中了进士,做了国子监祭酒。1899年的一天,王懿荣得了病,请京城里的一位老中医开了药。王懿荣拿着药方看了很久,发现里面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什么是龙骨呢?王懿荣想看个究竟,但打开药包一看,这些龙骨都是捣碎了得,看不出什么来。后来王懿荣让家人从药店里买回了几块没有捣碎的龙骨仔细察看。王懿荣突然惊奇的发现在这些动物的骨头上好像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王懿荣感觉十分的惊奇,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为了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王懿荣派人到北京的各大药店高价收购来许多可有符号的龙骨。
人们虽然发现了甲骨文,但是由于后来古董商人垄断,一直对甲骨的出处秘而不宣,人们并不知道这些龟甲兽骨来自何处。也就无法将它们同历史的典籍结合起来研究,直到1908年,罗振玉才首次探访出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县的小屯村一带。发现甲骨文得出处之后,收藏家们纷纷前往,当地的百姓也纷纷以挖掘甲骨为业,一时间数以万计的甲骨为人发现。仅罗振玉自己就收藏了二万多片。此后十余年间,王襄、孟定生、刘鹗、罗振玉及美国人方法敛,英国人库寿龄、金璋,日本人林泰辅,加拿大人明义士等人纷纷前往安阳抢购,使得甲骨的收藏成为当时中国收藏界和考古学界的一大盛事。此后的1928~1937年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组开始有计划得对殷墟进行发掘。又发现了甲骨约二万五千多片。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甲骨四千余片。专门研究甲骨文的人也越来越多从此,人们关于甲骨文的秘密才开始真相大白。
甲骨文,是指一种契刻在龟壳或动物骨骼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墟)文字。1899年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城郊的小屯村一带(即古代的殷墟),以后在山西、陕西等地也曾发现过甲骨文。
关于王懿荣到底是不是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历来存在争议,在王王守信所写的《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一书中认为:“王懿荣不仅第一个发现了甲骨文,而且还首先将其时代断为商代”。其他的一些学者也认为,虽然对王懿荣是不是在吃中药的时候偶然发现了甲骨文存在怀疑,但王懿荣首先认出了甲骨文这一点是应该是肯定的。
后来,又有人提出在甲骨是由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发现的。有一次,李成身上长了脓疮,没钱买药便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竟然有很好的止血功效。于是,他便收集了很多甲骨,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也就是说这位小屯村的农民发现甲骨的时间要早于王懿荣。罗振玉的《洹洛访古游记》中也是持着一种说法。文中说“此地埋藏龟骨,前三十余年已发现,不自今日始也。谓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数骨片随土翻起,视之,上有刻画,且有作殷色者,不知为何物。北方土中,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见稍奇之物,随即其处掘之,往往得铜器、古泉、古镜等。得善价……且古骨研末,又愈刀创,故药铺购之,一斤才得数钱。骨之坚者,又购以刻物。乡人农暇,随地发掘、所得甚颗,拣大者售之。购者或不取刻文,则以铲削之而售。” 由此人们认为,也许真的是小屯村的农民首先发现了甲骨,但是,这些农民并不知道甲骨的真正价值。只是把它视为的“龙骨”卖到药店里去。那么到底是首先发现了甲骨上面的文字呢?
除了上面的王懿荣说,还有人提出是天津的王襄首先发现了甲骨文。说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时候。有一个叫范寿轩的文物商人,将“龙骨”带到天津给王襄、孟广慧等人看。王襄看了这些“大小不一,沙尘满体,字出刀刻”的东西之后,经过“复审其文”,断定为“三古遗品”,买下了这批甲骨;但因钱不够,还剩下甲骨由范寿轩带到北京卖给了王懿荣。是天津的王襄首先发现了甲骨文,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有人说是刘锷首先将甲骨上的符号断定为古代的一种文字。还有学者认为是罗振玉首先认出了甲骨上的文字。
总之,关于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甲骨文之父”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也许甲骨文的发现本身就是一个集体智慧的产物,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真正的“甲骨文之父”属于所有的甲骨文的发现者、收藏者和研究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