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位北大状元的力作——《状元是这样炼成的》之状元谈大学生活

(2007-03-24 12:37:23)

11.北大其实很平常

  拖着简单的行李,赶着朝阳,我穿过北大校门。踩着夏天的尾巴,北京还是热热的。一进南门,看见路的两旁摆满了各院系迎接新生的“摊位”,到处挂着“欢迎05级新同学来XX系学习”的横幅。“元培计划实验班”的新生接待处有一张简单的桌子和几张笑脸。他们给我发了一个资料袋,还很热情地问了几个问题,就算是报到啦。嘿嘿,轻松过关。三位北大状元的力作——《状元是这样炼成的》之状元谈大学生活

  (北大红楼)

  到宿舍后,迅速整理好床位和衣柜,正准备离开,一个长的很小巧的女生走了进来,提着一个大箱子。喔,应该是我的室友吧。她很主动地和我打招呼,还做了很卡哇依的自我介绍。恩,她的名字真好听。之后,我们的班主任来找我,呵呵,没想到,他看起来跟我们没什么区别,除了身高优势以外。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元培计划的第一届毕业生,是我们院元老级的人物!

  在这里打个岔,先给大家说个事。从小我就特别想来北京,现在看来,归因于以下几点:第一个原因,小时候,妈妈许诺我,考试得了第一就带我来北京,可是,小学四年级之前我老是考第二,等到经常考第一的时候,经济状况渐差,还是去不了,北京也因此成了我心中一块不可碰触的伤痛。第二个原因,小时候我特别想当科学家,而且我单纯地认为科学家都住在北京,所以,要当科学家就得去北京,北京理所当然成了我心中的圣地。最后一个原因,随着知识的增多,见识面广了,知道了北京的一些情况,开始喜欢听老北京那一口味道十足的京腔,还想去登一次长城,俯瞰祖国大好河山……

  现在终于来了,我反而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兴奋。虽然是提前报到,可因为忙着买东西,并没时间好好逛逛。再加上见识到前所未有的堵车大观,想出去的欲望自然减了不少。

  既然是北大的学生,怎么说也应该是北大的粉丝吧,加上北大的名气,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了解。呵呵,相比之下,我对北大的了解算是零。刚来的时候,我不知道未明湖,也未曾听过博雅塔。在我的心中,北大的象征就是一扇门:那扇朱红色的大门,正上方写着“北京大学”四个大字,两旁还挂着几个灯笼。当然,现在我知道了那扇门,就是北大西门。对这扇门之所以有特别的印象,以致于当成是北大的象征,是因为北大的招生简章什么的经常以它做封面。还有一个搞笑一点的原因是,门口的那个身穿制服的门卫让我印象很深。记得当时我们还曾为这件事开过玩笑,那时候总觉得一扇古朴的门前站着一个身穿现代制度的门卫似乎有些可笑。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北大的象征应该是博雅塔和未名湖。曾经不是有北大的学生说过:如果博雅塔倒了,未明湖干了,那么北大将不再称为北大。

  啊,西门终于到了。走出去一看,哈哈,果然和照片上一样,当然还有那个让我念念不忘的门卫叔叔。西门外很热闹,凡到北大参观的人都喜欢在那儿留影,我想,除了这扇门最有特色以外,更大的原因可能是上面那四个让人一看就肃然起敬的大字吧。随后,我们踩着小路,绕到了未名湖。未明湖很大,中间还有个湖心岛。湖边一角有个很大的石船,湖的两旁有很多柳树,微风吹来,柳影婆娑,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未明湖一带的景色最让我感动的是湖里的倒影。我在照片上见到过各种姿态的未明湖,可不管在什么天气什么时间的照片,你都能在湖里清晰地看到博雅塔和柳树的倒影。当时我以为是照相的人故意找的角度,后来去得多了,才惊奇的发现,原来未明湖的水真的可以把一切照得那么明了。踩着小石子,不知不觉走到了博雅塔前。可惜我们是不能上塔的,不然,站在塔顶观望整个未明湖乃至北大的景色,一定是非一般的畅快。接着,我们去了图书馆,领略了亚洲藏书最多的图书馆的雄姿。后来,我经常来图书馆借书、自习,不过,在图书馆里找书真的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啊。沿着图书馆前面的那条路继续前进,我们来到北大著名的“三角地”。刚来的时候,我觉得三角地挺像外面摆地摊的地方,没什么特色。开学一周后,我才明白,为什么这儿如此出名。首先,三角的是名副其实“三角地”,有几条不同方向的路在这里交汇,是一个“交通枢纽”,也是人流最多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里是“百团大战”的基地。开学后一周,北大各社团在这里摆设摊点,发放传单,名曰:招新,这是三角地最热闹的时候。不过,三角地平时也是很热闹的。因为每天来往的人很多,基本上都要经过这里,所以很多宣传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传单在这里发放,真的是热闹非凡。

  好了,北大最著名的几个地方我都提到了。寥寥数笔,固然不能描绘出北大的盛象。但我想,我至少表达了我心中最真切的北大印象。有机会,你自己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