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荣芳之我的高一
望着玻璃上的水汽慢慢凝结成水珠,然后滑落,在窗户留下了一道晶莹的痕迹,突然想起我的高一,那段被视为初三后“休养期”的日子。它就像一阵清新的风,轻轻地来,轻轻地离开。也许,当往事都已成风,昔日里的点滴欢笑,丝丝愁绪都渐渐在记忆中模糊的时候,蓦然回首间,迎面而来的便只是云淡风轻时的一缕花香。
有人说,初三的最后一个月,是一座战役的城堡,所有的人都整装待发,表情凝重;还有人说,初三的最后一个月,是一个无法躲避的寒冬,在这个寒冬,所有人都在积聚力量,等待着春暖花开的到来。也许,我永远都无法体会初三的最后一个月那种令人恐慌加诸花样年华的我们身上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凝重的黑,因为提前招生的关系,我躲过了这一段难熬的时期,提前进入了“休养期”。
带着那个六月慵懒的惯性来到这个省重点中学(中学名)。刚开始,总是毫无目的地徜徉在偌大的校园里。或者,常常坐在教室里,扭头看着窗外,看夏末的气息如何在空气中渐渐退去,看教室前面那条通向小树林的小路,看郁达夫所描述的“尘土上扫帚的细纹”……让这些平平淡淡的事物来填满那时候空荡荡的心。
可能是初三的那个暑假看了太多关于高一的小说,那里面的高一,有着青苹果般的酸涩、有着樱桃般的甜美,有跌倒,有奋进……可是,想象与现实总是有着天壤之别。我的高一,平静得不免有点让人怅然若失,秋渐渐深了,百无聊赖的我,在这个校园里也感受到一阵阵深秋将至的凉意。
某科的小测试结束时,面对如此多的高分,突然意识到这些平时其貌不扬的同学们一个一个都是精英,“该努力了。”我这样对自己说。
于是,我将那些把高一描写得天花乱坠的书都压在箱子的最底层,一同封存的还有我对高一的幻想。也许,那些东西只适合在书中出现,现实的高一并不是那么浪漫。
就这样,学校——家——学校,每天两点一线。虽然有时我也会驻足看看路边的小草,闻闻树上的小花,但此时的我,并不是以前那个只怀抱着轻狂幻想的毫无目标的小女孩了,目标突然变得清晰起来——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纵然接下来的日子不会是五彩斑斓,生活会因此变得枯燥而忙碌,我也是会抱怨这种生活的平凡与无聊,但这终究是我必须要过的生活,“坚持吧!”一个声音在我耳畔响起。
于是,我每天匆匆地穿梭于学校与家之间,跟校园里面任何一个人一样;每天忙于应付上课、作业,搞得焦头烂额;每天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不知疲倦地运作……这种苦行僧似的生活真的是很不精彩,但在第一次月考中的“全年级第一名”却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其实,有的时候真是觉得自己很矛盾,觉得自己挺好笑,虽然心里面对于这样的教育模式和考核方式不屑一顾,但却拼命地让自己的成绩变得更好。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不如去适应它。
这个高一,如淙淙而过的溪流,无声无息中将我与生俱来的棱角冲刷得一干二净。这种改变,于我是利还是弊?也许这个问题永远找不到答案,也许思考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长大吧。即使我们有再多拒绝成长的无奈,岁月总会把我们推向生命的远方,而不容我们停留,这也许就是成长吧。
这个高一,让我习惯了独自旅行,在旅途中,可以没有伴侣,但绝对不能没有方向。独自旅行期间,有眼泪也有微笑,但无论是眼泪还是微笑,都是生命的一次一次蜕化,在一次一次的脱壳、蜕化中,幼稚离我远去,一步一步地,我走向成熟。
这个高一,让我学会长大。虽然长大并不是“好”的代名词,但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段旅程。
现在的我,坐在窗前,看着眼前这个盛大的夏天,体验着空气中跳跃的、躁动的节拍,不由地想起,那年秋天天空的湛蓝,枫叶的火红;想起了我的高一,那个空气中弥漫着成熟香气的高一。
文章引用自:中国工人出版社 《状元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