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位北大状元的力作——《状元是这样炼成的》之状元谈学理综

(2007-01-18 20:15:39)

(接上)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AB,长度都是L1.00mA的左端入一小金属块C,它的质量与一木板的质量相等。现使C以初速度v02.00m/s开始向右滑动,它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取g10m/s2。求木板B最后的速度。

         

分析与解答:由于摩擦力的作用,C作匀减速直线运动,AB作匀加速直线运动,CA进入B时的速度为v,这时AB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关系得:

      mv0mv2mv1           2v1v2  

      μmglmv02/2mv2/22mv12/2   2v12v22  

解得:v11m/sv0(不可能,此组解舍)v11/3(m/s)v4/3(m/s)

   vv1,表明C可以从A进入B

   设CB最后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2,同理得(CB)

   mvmv12mv2     v25/6(m/s)0.83m/s

   至此似乎最后结果已经得出,而且是正确的,但这一讨论并没有涉C相对B板滑行了多大距离,故应论证得到这一结果,需要CB上滑行多远。即由功能关系:μmgxmv2/2mv12/22mv22/2

   得x0.25mxl,表明C不会从B的右端滑出去。这一论证是必需的,也是容易忽略的。

   本题板长的已知条件所起的作用就是要联系实际讨论,需要论证C最终不会A上,也不会从B的右端滑出。

   综上,代表未来高考中较高能力层次的需要论证的题,考查把握复杂过程能力,善于从界限入手分析讨论,并注意对结果合理性的分析。当然还有本文没有涉及到的,如利用数学的极值进行讨论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要量力而行,论证的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临近高考的复习中,仅适用于梳理基础知识总结自己不该错的原因,绝对不能用过多精力。

文章引用自:《状元是这样炼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