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文化市场发展热情

(2009-04-16 13:16:43)
标签:

杂谈

分类: 公司产经

关注文化市场发展热情

——专访中国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总经理傅维伯

 

文︱《小康·财智》记者  晁珊珊

 

“文化产业是国家的软实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效力的。它不像经济,经济是国家的硬实力,做多少就能看到多大的效力,国家抓经济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市场如果像经济市场一样实实在在的发展,前途将一片光明。”

                                                             ——傅维伯

剧场饱和

剧社来势汹汹

小康财智:现在很多民营小剧场剧社都在反映,现在租剧场非常困难,好的剧场租不到,不好的又不想进,请问先锋剧场在挑选剧目和剧社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

傅维伯:对,现在剧场确实安排得很满,像现在正在演出的《如果我不是我》是我去年七月份在上海看了以后,那个时候定下来现在演的。最近一段时间剧场都没有档期,今年先锋剧场的演出也基本安排满了。

在选择剧目和剧社的时候我们当然也有一些我们自己的标准,基本上是各个戏剧品种、各种质地和风格的话剧我们都会选择一些。因为我们是国家话剧院的剧场,所以在品质上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而且我们剧场本身每年也要做很多和其他有关部门的项目合作,比如现在我们马上做的两岸三地的戏剧交流,以及每年的大戏节、青年戏剧节、国际当代戏剧节等,这些活动每年就占了四分之一的时间,也就是说每年大概只有九个月的时间在真正出租剧场。

 

小康财智:像先锋剧场每场的出租费用是多少?一轮下来能演多少场呢?上座率怎么样?

傅维伯:我们先锋剧场的场租是向社会公开的,今年每场5000元,但是一般一轮的演出时间不固定,有两个星期的,三个星期的,也有四个星期的。关于上座率我只能说一个平均数,从去年到今年大概在70%左右。因为戏和戏的品质不一样,制作目的不一样,采取的营销手段也不一样,所以在上座率方面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小康财智:现在剧场的观众人群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观众构成都有哪些呢?

傅维伯:还是在流动的,因为观众的口味不能只是一种,就比如说没有人就吃川菜别的不吃,这种人还是比较少的。观众群体也是互动的,他们会有不同的戏剧审美需求,所以他就要看很多剧目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观众构成现在还是以年轻观众为主,大概在2035岁之间的大学生、白领比较多。

 

政府支持

是民营剧社发展关键

小康财智:现在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文化扶持政策,特别是对剧场的也有不少。在这方面对剧场需求有缓解作用吗?

傅维伯:对,国家是有这样的政策。但是专就剧场来说,百分之九十九还都是国营性质的。我觉得国家的文化财政拨款应该是面对整个社会的,也就是说,谁为国家提供文化产品的服务、提供文化产品,就应该支持谁。我们今年也统计了一个数字,去年小剧场演出了2000多场,就在这2000多场中,国有院团只占10%15%,绝大部分都是民营演出,但是他们大概有90%没有得到政府支持,都是在自己掏腰包或者有别人支持。我们的文化财政拨款如果想要对整个社会服务,它应该面对所有的创作者,这样才是公平的,这样才能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小康财智:现在可以说话剧市场比以前要繁荣多了,这与民营小剧场的贡献的分不开的,虽然现在政府也有很多对民营剧社的支持政策,但是他们多数发展也都非常艰辛,这是为什么呢?

傅维伯:说到民营小剧场话剧,真正到现在这么繁荣其实都是靠民间的一些年轻人推动的。他们带动了整个话剧市场,给话剧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也是在推动戏剧的发展。虽然他们还是有很多不成熟,但他们的热情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我觉得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对民营剧社的关注度,给予他们有效的扶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戏剧真正繁荣起来。光靠戏剧评奖没有什么效果,比如一个戏剧评奖就要几百万,但是这些剧目基本没有多少老百姓能看到,如果用这部分资金来支持那些民营剧社,他们就为社会创造大量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这样既培养了观众,同时又调动了这些民营剧社的积极性。

 

小康财智:其实现在政府也有支持民营话剧剧社的财政拨款,像去年开心麻花就拿了20万,“雷子乐”拿了15万等。

傅维伯:对,政府正是因为意识到了民营剧社的推动作用,也在逐步加大对这个行业的投入。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具体明确的制度和标准,对民营团体的扶持还处在施舍的阶段。有制度、有标准、有监督其实是一个健康文化市场发展的基本需要。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特别西欧,他们的发展相对成熟。在国外,只要拿了政府的扶持资金,你就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无论是经济的还是精神的。比如在社区、学校公益演出和公益讲座等,要确保有多少场。在国外文化投入与回报大概是在17左右。但是现在国内民营团体他基本都属于挣扎状态,他们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回报。

 

剧场发展

也需政府关注

小康财智:现在先锋剧场有盈利吗?就您了解北京现在的这些剧场收益怎样?

傅维伯:这几年基本上是收支平衡。因为要看剧场的定位了,我把它定义为一种文化设施,它不是夜总会也不是歌厅,兴致类似于图书馆、博物馆。也就是说它的目前不是以营利为追求的,所以就必须强调它的功能性,应该以推动这个话剧市场为目的。目前北京的这些剧场也都不一样,可以说还是陪的多。

 

小康财智:现在政府就也在建设和改造一些剧场,您认为这样对剧场需求有缓解作用吗?

傅维伯:当然还是有缓解作用的。其实我觉得文化体制改革还是要明确地梳理我们的文化政策,那些对文化事业有贡献的创造者、经营者、管理者都应该一视同仁地被看待。所以有很多剧场都认为,与国家大剧院竞争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他们有政府的支持。

所以想要靠文化成百万富翁,别做梦了,特别是别做戏剧。文化产业是国家的软实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效力的。它不像经济,经济是国家的硬实力,做多少就能看到多大的效力,国家抓经济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市场如果像经济市场一样实实在在的发展,前途将一片光明。现在国家也在慢慢的完善,发展好了是早晚的是,但是它要有一个过程,一个完善的过程。

现在很多人认为你自己做话剧是你应该的,国家干吗要给你钱?其实不是,做文化的其实是为社会做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国家的文化财政拨款也就是纳税人的意愿。对所有文化工作者、工作团体和单位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也就是合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