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0个认知突围,破解刑事律师的“成长困局”

(2025-10-24 13:40:36)

以下文章来源于康友法,作者大康


100个认知突围,破解刑事律师的“成长困局”

文|大康


在《刑辩实战》出版两年后,不断收到读者的追问:“什么时候出第二本?”一位来自西安的年轻律师在评论中写道:“第一本书像我的办案手册,但我在成长中遇到的真正瓶颈,已不再是‘如何做’,而是‘如何想’。”


100个认知突围,破解刑事律师的“成长困局”


这个问题,恰恰击中了当下青年律师最普遍的困境——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的认知鸿沟。这也正是杨矿生律师推出《刑辩实战2:进阶资深律师的100个关键认知》的深层动机。


从“细节”到“认知”:

一次必然的进阶


2022年,《刑辩实战》面世后迅速成为法律实务类畅销书,并荣获多项行业大奖。读者的反馈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律师最真实的需求图谱:


“学会了如何阅卷、如何发问、如何质证”


“办案流程变得清晰,终于有了安全感”


“但面对复杂案件决策时,依然感到无力”


这些反馈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技能可以快速习得,但认知的进化需要更系统的引导。正如一位读者所言:“知道怎么走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该往哪里走。”


《刑辩实战2》正是对这一需求的深度回应。如果说第一本书解决了“术”的问题,那么第二本书回归“道”的层面——那些资深律师秘而不宣的决策逻辑与成长心法。


100个认知坐标:

解构律师成长的底层逻辑


本书系统构建了九大认知维度,涵盖了律师成长的全周期:


100个认知突围,破解刑事律师的“成长困局”


1. 职业选择认知——重新定义“我们为什么要做律师”

2. 职业本质认知——超越谋生手段的事业观

3. 师徒关系认知——从“依附”到“共生”的进化路径

4. 技能锤炼认知——从“会做”到“精通”的跃迁法则

5. 案源拓展认知——构建可持续的业务发展系统

6. 专业发展认知——在泛化与窄化之间找到最优解

7. 团队建设认知——从“一个人战斗”到“一群人前行”

8. 品牌塑造认知——在信任稀缺时代建立专业影响力

9. 风险规避认知——在荆棘丛生处找到安全边界


每个认知点都源自真实场景中的困惑与突破。例如,在“师徒关系”部分,杨律师没有停留在“尊师重道”的表面论述,而是犀利指出:“最好的师徒关系是彼此成就,最坏的是相互消耗”,并给出了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的具体路径。


认知决定命运:

刑辩律师的“定海神针”


在变幻莫测的实践浪潮中,提升认知是刑事律师始终站稳的定海神针。


这一观点得到了学界泰斗的高度认同。樊崇义教授在序言中写道:“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刑事法治发展状况的‘试金石’。”尽管律师参与刑事诉讼仍面临各种阻力,但“律师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刑事辩护的‘春天’仍然会在。”


这意味着,对青年律师而言,认知提升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整个职业群体的未来。正如书中所言:“律师和公众对刑事辩护制度的认知,将决定这一制度运行的高度。”


从技术到艺术:

刑辩的二元统一


“刑事辩护是艺术,也是技术。”


在“技术”层面,书中提供了大量可立即上手的工具与方法。比如在“庭审发问”部分,不仅讲解了发问技巧,更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要这样问”的底层逻辑——那些资深律师瞬间做出判断的思维过程。


在“艺术”层面,则着重于难以言传却至关重要的“感觉”培养。如何把握庭审节奏?如何在关键时刻影响法官心证?这些通常需要多年摸索才能领悟的“软技能”,在书中被解构成可理解、可训练的认知模块。


站在智者肩膀上:

实践知识的双重路径


书中提出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观点:实践知识由两部分构成——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


虽然直接经验最为深刻,但间接经验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避免重复他人的错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地积累和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本书的前言中,杨矿生写道:“我相信现在的青年律师都很聪明,一点就通。而且,书 中谈到的观点都很简单易懂,在很多人看来甚至是浅显的常 识。


但人们常说,明白道理容易,付诸行动难,更难的是坚 持下去。


所以我想说,青年律师要成长为优秀的律师,需做到三点:


一是选准做事的目标;

二是尽快着手去做;

三是坚持做下去。


持续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很多事做起来不再那么难,自己也在变得越来越好,而坚持会成为你的习惯,成为你优秀的一部分。”


这正是《刑辩实战2》的核心价值——它将杨矿生律师二十余年的直接经验,转化为了青年律师可快速获取的间接经验,大大缩短了成长周期。


传承的温度:

一位资深刑事律师的初心


阅读本书,你会感受到超越知识传递的情感温度。


杨矿生律师二十余年坚守刑事辩护一线,办理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案件。但更难得的是,他在繁忙的办案之余,始终没有忘记对青年律师的“传帮带”。书中处处可见他对年轻同行的深切关爱——那种希望后来者“少走弯路、少摔跟头”的真诚期待。


这种责任感让本书超越了普通的实务书籍,成为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成长指南。一位提前阅稿的同行评价:“这不仅是经验的分享,更是精神的传承。”


这是我与杨矿生先生合作的第二本代表作,诚意满满,致每个努力向上的刑辩人!

(作者:杨大康)


100个认知突围,破解刑事律师的“成长困局”


拒绝原地踏步

唯有提升认知

杨矿生律师诚意代表作


100个认知突围,破解刑事律师的“成长困局”
扫码!!!

抢先购买《刑辩实战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