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事律师接办刑事案件,怎么办?这些招数管用吗?

几天前我和赵铭、赵玉来律师应邀到一家事务所交流刑辩心得,交流的过程中有人提到一个话题,说是这几年民商事业务没那么好做了,刑事业务的势头到还不错,所以不少一直做民商事的律师也开始接办刑事案件了。
他们提到的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就拿我接触到的情况来说吧,北京原来专做民商事、非诉或涉外业务的大所,遇到刑事案件,一般都会介绍给我们这些专做刑事辩护的律师。可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有不少这样的大所再遇到刑事案件就让自己的律师办了,已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我们中同所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中同所原来一向提倡走团队化、专业化的路子,刑事业务由刑事团队负责承办,民商事团队碰到刑事案件,大多也会介绍给刑辩团队承办。但今年香山会议做上半年工作总结时,我发现民商事团队的律师也接了好几起刑事案件。
这种情况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
我自然相信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民商事业务、非诉业务和涉外业务慢慢都会好起来,这些民商事律师最后也会回到他们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但问题是,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民商事律师不愿放弃到手的刑事案件,该怎么办?结合我们的经验与观察,有以下四个做法可供参考。
一、最好与刑辩团队合作,千万别自己单扛
民商事律师碰到刑事案件不愿放弃,想自已上手办理,不管是为了案源收入,还是不想辜负客户的信任,都无可厚非。
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最好的选择就是找刑辩团队合作,一起合办这个案子。这样做既能保证办案质量,效率也高,至少不会出现大问题。尤其是碰到重大复杂的案件,更得这么办。否则,一个平时很少承办刑事案件的民商事律师,独自上手办理重大复杂案件,对刑事证据规则、诉讼流程都不熟,很难将案件办好。这也是我一直不提倡民商事律师独自承办刑事案件的原因。
俗话说得好,“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缺少刑辩经验的民商事律师一旦走上法庭,跟专业刑辩律师同台辩护,你哪块欠火候,哪块做的不对,一下就暴露了。这样一来,不仅可能影响案子的有效辩护,对律所刑辩团队的声誉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即使全案只有你一个律师出庭辩护,公诉人和合议庭的法官也能看出你水平的高低。所以说,与专业的刑辩律师合作办案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出路。
即便是你不想与刑辩团队全程合作,接谈案件时,拉上刑辩团队的同事一起和客户商谈也行。这样至少能稳妥地承接案件,说不定还能将案件价格谈得更理想。
二、遇到问题主动请教,千万不要太爱面子
如果不愿与刑辩团队合作承办刑事案件,也千万不要一个人闷头办理。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要随时向刑辩团队的同仁请教;像案件的辩护方案与辩护提纲,最好也请刑辩团队的同仁,一起讨论讨论,让大家帮忙把关。这样做,办案质量就不会太差,也能对得起当事人的信任。
有些民商事团队的律师,碍于情面,接了刑案后不敢找刑辩团队的同仁请教,更不好意思让刑辩团队帮助讨论,而是自己躲在一边闷声不响地办案。这种做法确有不妥,既无法保证办案质量,还可能损害本所刑辩律师的形象。

三、多参加刑辩团队的培训和案件讨论,千万不要太懒惰
一般来说,走专业化、团队化的律所,各个业务团队都会搞一些业务培训和案件讨论,刑辩团队举办的这类活动更多。
譬如说我们中同刑辩团队,除了举办“刑辩实战”大培训、参与“刑辩十人谈”及各类专业研讨会外,团队还会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内部的刑辩实战小培训,尤其是案件讨论,更是会随时进行。中同刑辩团队一直采用集体办案模式,每个案件办理前,都会集中研究起诉书或起诉意见书;阅卷后,会集体分析举证质证意见;开庭前,会讨论辩护观点;开庭后,会进行复盘;甚至会见前后,都会一起商量与复盘。
我们刑辩团队举办的这类活动,特别欢迎民商事团队的律师来参加。我认为,那些不想完全放弃刑事案件、偶尔想亲自承办刑案的民商事律师同仁,多来听听绝对有好处。可以拓宽刑辩思路,也可以由此慢慢积累经验,岂不比自己躲在一边瞎琢磨更管用。
当然,刑辩团队可能不会主动邀请你,但你只要了解到活动信息,主动参加,肯定不会遭到拒绝。
四、所外研讨培训别错过,见多识广机会多
很多地方的律师协会、律所及高校,都会举办与刑事辩护业务有关的研讨培训活动。我们中同刑辩团队的律师也经常会受邀参加外所和各区县律师协会举办的研讨培训活动或授课。对于想承办刑事案件的民商事律师而言,如果时间允许,不妨多参加这类活动,相信这对提高自身刑辩业务能力会有很大帮助,可以了解同行的刑辩操作技巧,增长见识。甚至有不少律师通过参加这类学习研讨,后来转而主攻了刑事辩护。
总之,民商事律师想顺便接办刑案,就不要单打独斗,要借助现有刑辩团队的力量,提升自身刑辩能力,把承接的刑事案件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