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gdp6.5出口投资预测 |
分类: 时事参评 |
2013年GDP增速6.5%(续)
新年伊始的元旦次日,我在微博上大胆地作2013年的经济形势预测,写下如下三句话:外贸没办法强,投资不可能弱。房地产放开买但限制卖,家用车辆不控制购但控制行。GDP增速6.5%。
我不是经济学家,算不上科学预测,仅仅是在各地走动,见到的事情多,也有坚持收集资料的习惯,又经常跑到国外去,所以会有一点感觉。
为了增加一点准确性,在这里补充一些资料分析。
二、出口显然不乐观
中国的出口显然不能靠对非洲和西亚,重点一直在欧美。一个月前,德国的女总理还说,希腊危机还有5年。欧洲似乎还没有滑到最低点,许小年先生也持这一观点。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样不乐观,美国甚至有把在华的美资企业迁回去的打算。美国关心就业形势,虽然2011年11月的数据,美国失业率已经下降到了8.6%,但还有超过1300万的美国人找不到工作。而近十年来,美国仅制造业就损失了近600万工作岗位。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预计,到2020年将有15%针对北美市场的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藉此可将失业率降低1.5%-2%。
过去美资到中国是出于成本考虑,面对美国国内就业压力,美国提出“接近消费者”的战略,认为境外生产和供应操作还是容易产品质量问题,如果离消费者更近可以保证提高对不确定和未知消费者需求快捷反应的灵敏度。其目的当然是劝美资企业回流。
美国人在算美资企业在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变化。中国工人工资以每年15%-20%的速度攀升,流动工人涨幅可达40%。中国大陆不少一、二线城市的商业用地价格部分已经高过美国的相对应的地区,中国工业用地的平均价格是每平方米110美元,深圳达到了226美元,而美国的阿拉巴马州工业用地每平方米的价格20到80美元,田纳西州和北加利福尼亚州为14到50美元。
欧洲一蹶不振,美国拉企业回家,中国对欧美的出口总趋势当然不会太好。
三、投资拉动不是永动机
很多人把经济回升的希望寄托给18大,也许,新班子懂经济,保增长的愿望很迫切,可能有一些拉动经济的措施;但如今已不再是“抓革命,促生产”的时代了,政治没那么神奇的威力,经济规律很难逆转。2008年底下猛药,投下去4万亿撑了4年,这已经产生了一大堆问题,持续巨额投入是不现实的。
国家“十二五”规划设定的GDP年均增长预期指标为7%,但地方规划的平均增长率为10.5%左右,有的省甚至提出了“十二五”GDP翻一番的目标,意味着年均增速在15%以上。过于相信政治的力量。
政府手上能打的主牌当然是投资。2012年下半年,各省都抛出了巨额投资计划,仅分析手头有数据资料的13个省市,已出台的计划投资总额共12.8万亿元,平均每个省市1万亿元。
2012年秋季,国家新近批复的25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将超过8200亿元。地铁是个烧砖瓦窑的烧钱项目,每公里地铁的线下工程平均造价约6亿元。南宁市规划中有6条地铁,总投资额预计800亿至1000亿元,而南宁全年的财政收入仅百亿。非常尴尬的是,几乎全世界的地铁运营都在亏本。深圳人均地铁票价2.8元,而票价实际成本达5.9元。深圳地铁2012-2016年地铁资产折旧和投资利息将亏损约220亿元。北京地铁年亏损10亿以上,南京地铁7年运营盈余2.47亿元已是“奇迹”。
所有的领导都在兴奋地宣布庞大的投资计划,有点当年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味道,唯独没有人考虑钱的问题。政府有多少钱可以投?拿什么投?天津计划年均投资3750亿元,是2011年财政收入的2.6倍;长沙计划年均投资额为1658亿元,是2011年财政收入的2.5倍;贵州计划年均投资3000亿元,是2011年财政收入的2.3倍。据悉,去年上半年全国有近四成省级政府未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还有,上一轮4万亿刺激计划,地方配套资金来源大多是银行贷款和负债。大量不规范的负债并没有出现在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内。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以政府建设项目融资功能为主的3234家,兼有政府项目融资和投资建设功能的1173家。这6000多个融资平台公司帮政府堆了多少债务?地方政府性债务,公开的数据,偿债高峰的2012年就高达1.84万亿。要命的是,政府手中可用来贷款的土地资源和可抵押物已经不多,地方负债的风险已经很高了。再大规模投资,当然能刺激经济,但钱从哪来?
要么,中国人民银行增发钞票。但请听听吴敬琏的声音:中国1990年货币总量为1.53万亿,2011年89.56万亿,21年翻了58.53倍。美国货币总量同期只增加了1.99倍。美国法律规定货币发行量不得超过GDP的70%,中国已经超2倍了。刚刚看到的《经济参考报》的数据:今年一月的第一周,仅建设银行信贷投放量已达415亿,去年同期全月为794亿;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一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额度将突破一万亿,而去年全年不过8.3万亿。可以看出上上下下急于刺激经济的焦躁,但货币流动性过大定然与通货膨胀紧密相连。
投资踩油门,物价踩刹车。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