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需要工业精神》选载(二)

(2012-07-19 15:02:38)
标签:

团队

培养意识

亚斯伯格症候群

沟通

解决冲突

财经

分类: 管理常识重弹

《中国需要工业精神》选载(二)

 

(《中国需要工业精神》一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合作精神、契约精神、效率观、质量底线、科学观与创新精神、持续发展观、疯狂的城市化和文化障碍。其中第一章节合作精神又分成七个标题展开论述,此博文为第一章节中的第六个标题:融入团队。)

 

日本前田建设工业株式会社要求2700名员工都剪成相同的发型。男员工要将脑后及两侧的头发剪短,头顶的头发可以稍微留长一点;女员工要把头发做成可爱的“波波头”,但可以留出刘海斜向一边。该会社发言人井上千鹤在解释这一规定时称:除了员工的头发很短,不会长时间使用吹风机,洗头不用那么多水之外,主要是保持共有的团队形象。

这就是说,工业社会的协同合作意识要求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融入团队,尽管剪成相同的发型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融入,但一个人真正融入团队往往是从形式上的融入开始的。虽然笔者并不完全认同前田建设这么刻板的细节规定,但依然认为形式的统一有利于意识的融合。一个人的意识很难改变,但比较容易改变的行为(包括强制),长期的行为调整可以达到改变意识的目的。

融入团队,首先必须对团队、协同、共赢等理念有一些基本的认知。中国社会长期的农业环境使得人们团队意识非常淡薄,进入工业时代30多年了,处处还显出“独立自在、单干方便”的思想。工厂的车间计件工资几乎司空见惯,营销系统提成制也非常普遍,这样当然有一时的方便和好处,但同时也严重影响对员工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笔者20117月发文《提成制是管理者的懒惰》,指出了提成制的“四宗罪”:破坏团队建设,而且使企业有销售无市场,甚至企业销售受制于少数金牌业务员,对于员工个人成长也极为不利。过于功利的社会不可能达到文明的顶峰,过于功利的个人不会有健全的内心。提成制使员工的思想狭隘,个人习惯于游离组织之外。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因经营性质的不同产生了几种不同的销售结构:一是工业品营销,二是消费品营销。但无论什么样的销售结构,销售提成的方式都是很成问题的。工业品因为采购量大或客户更为专业,普通业务员靠个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开发客户显然非常吃力,没有组织的打法即使高提成也没有很好的成功率;渠道分销往往让业务员一次开发几年提成,这种“割韭菜”的制度不仅不公平而且只能培养懒汉;终端销售门店的提成制既不能充分考虑到店面位置对销售影响的权重,也诱使导购人员急功近利而最终伤害客户、损害品牌。难怪曾国藩始终认为,带兵打仗最难的不是以一当十,而是以十当一。

融入团队,还需要学会妥善处理冲突。某民营制药企业的一个项目研发过程中,项目部经理、副经理在立项方案上发生了分歧。立项之前,正副经理各自提出过一套方案:经理主张在引进国外现有的先进技术基础上改进配方和生产工艺,这样不仅见效快且技术风险较小,但缺点是要支付一大笔技术转让费用;副经理则主张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全套生产技术,这样做的缺点是技术开发风险较大。双方都是为了公司着想,但各有主见,争执激烈,谁也不肯作出让步。按公司规定,如果双方各持己见,那么就要将这两个方案拿到项目研发部全体会议上进行讨论,最后做出集体决策。经理自知很难说服副经理和整个部门的同事,于是找到企业老板使出浑身解数作说服工作,甚至不惜以辞职相逼,最终老板被迫将副经理调离了该部门。真是何苦来哉。

处理冲突困难使团队受损的案例比比皆是。团队的管理者往往会对于冲突讳莫如深,他们会采取种种措施来避免团队中的冲突,而无论这种冲突是良性还是恶性的。管理者们的担忧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管理者容易把冲突视为对领导权威的挑战,担心失去对团队的控制,对于拍板和讨论他们往往会果断地选择前者;另外,过于激烈的冲突往往会引发团队内部的分裂,带来不和谐音符;还有,在冲突中受打击的一方不仅会伤及自尊,同时也会对成员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团队整体工作效率的保持和提升。

不善于有效解决冲突使团队受损,维护表面上的一团和气也十分糟糕。要成为一个高效、统一的团队,领导就必须学会在缺乏足够的信息和统一意见的情况下,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做沟通协调,过于武断往往以牺牲民主和不同意见为代价。对于团队领导而言,如被团队内部虚伪的和谐气氛所误导,将掩盖问题,隐患迟早有一天要爆发。

GE的杰克·韦尔奇曾经提出过一个运动团队的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干着与别的成员不同的事情,团队要区别对待每一个成员,通过精心设计和相应的培训使每一个成员的个性特长能够发挥出来并得到发展。这当然是很高的管理目标,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练和努力才能领会和掌握。

    融入团队,还应该在团队文化中培养牺牲精神。有一位英国科学家的实验让人感动。这位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蚁香放进了蚁巢里,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慌万状,过了十几分钟后,便有蚂蚁向火冲去,对着点燃的蚁香喷射自己的蚁酸。由于一只蚂蚁能射出的蚁酸量十分有限,所以很多“勇士”葬身火海。但是勇士们的牺牲并没有吓退蚁群,相反,又有更多的蚂蚁投入“战斗”之中,它们前仆后继,几分钟便将火扑灭了。活下来的蚂蚁将战友们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薄土安葬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位科学家又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了那个蚁巢里。虽然这一次的“火灾”更大,但是蚂蚁已经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它们很快便协同在一起,有条不紊地作战,不到一分钟,烛火便被扑灭了,而蚂蚁无一殉难。当然,如此牺牲,蚂蚁可为,人不可及。

融入团队,必须去掉愚蠢的“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是团队合作的大敌。融入团队必须摒弃“独行侠”的思想,和“狂妄”、“清高”、“刚愎自用”诀别,代之以“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团队意识。亨利是一家营销公司的业务员,他所在的部门曾经因为协同意识而创造过奇迹,而且部门中每一个人的业务成绩都特别突出。后来,这种和谐的合作氛围被破坏了。原来,公司的高层把一项重要的项目安排给亨利所在的部门,亨利的主管反复斟酌考虑,犹豫不决,最终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工作方案。而亨利则认为自己对这个项目有十分周详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案。为了表现自己,他没有与主管商量,更没有贡献出自己的方案,而是越过他,直接向总经理说明自己愿意承担这项任务,并提出了可行性方案。他的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部门经理,破坏了协同意识。结果,当总经理安排他与部门经理共同操作这个项目时,两个人在工作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导致团队中出现分裂,项目最终流产了。我们身边的亨利还少吗?

今日“80后”、“90后”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伴着电视和电脑长大,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社会只在乎自己的角色,对社会没有太多参与感,对人生也没有太多的操纵欲,自己的身份是被分配的,是一个无可奈何角色而已。有一种当代文明病叫“亚斯伯格症候群”,其特征为:一是社交困难;二是沟通困难;三是有着非常固执或狭窄的兴趣。这种文明病的若干特征是极其不利于融入团队的,是在“80后”、“90后”日渐成为社会主体的时候必须关注的问题。

如何扮演好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以下几点必须注意:一是总让团队出头做“好人”。笔者的处女作《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中提出过一个观点:“业务人员再出色,始终都得把公司顶在头上”。其它岗位也如此。二是应主动寻找团队成员的积极品质。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优缺点都不尽相同,你应积极寻找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优秀品质,并且向其学习,使自己的缺点和消极品质在团体合作中减少以至消失。三是要时常检查自己的缺点,比如自己是否对人过于冷漠,或者言辞偏于锋利。团队工作需要成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互动和交流,如果固执己见就很难与他人达成一致,即使能力出类拔萃也无法促使团队创造出更高的业绩。

 

《中国需要工业精神》选载(一) (2012-07-16 15:13:26)

[转载]新书《中国需要工业精神》发布 (2012-07-13 17:43:24)

读《中国需要工业精神》有感 (2012-07-12 10:42:18) 

《中国需要工业精神》选载(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