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和寺院为何寿命差距那么大?
(2011-06-07 07:31:51)
标签:
小洋人百年老店居安思危大学寺院文化 |
分类: 管理常识重弹 |
企业、大学和寺院为何寿命差距那么大?
——在小洋人集团17周年庆聚会上的即席发言
刚从新加坡回国,从机场赶过来就是为了祝贺咱们小洋人17岁的生日。
企业能做17年已经是不容易的。何况,近几年三鹿事件的副作用和连续不断的食品安全事故,对于食品企业来说是几经考验。我的老家江西湖口民间有句话很值得今日企业思考:创业犹如针挑土,败家好比水推沙。
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2.9岁,一般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也不过10-12年,就是世界500强企业也只有40-42年的均寿。像杜邦公司209岁、同仁堂制药342岁实在凤毛麟角。中国现存的被消费者所知的百年老店屈指可数:青岛啤酒成立于1903年,张裕葡萄酒1892年创立,全聚德烤鸭1864年开张。
但是,大学寿长的多的是:清华大学刚过完百岁生日,北京大学已经104岁了,美国的哈佛大学今年应该375岁啦,还有500岁以上的大学。
寿命最长的组织应该是寺院吧。北京的白云观始创于唐朝,好像是开元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739年;全球闻名的少林寺则始建于公元495年,超过1500岁了;最长寿的佛院应该是洛阳白马寺,据说唐玄奘西天取经归来的白马就留在这儿,现在的年龄是1944岁。
在白马寺的时代也并非没有企业,大规模工业化的公司没有,但经商的组织可不少,只是很难活下来,不能有效传承。古书上就有战国时期的大商人范蠡的经商秘籍之十八策,古书上的大富豪“陶朱公”指的就是弃官从商的范蠡。据说范蠡还有经商的老师叫计然,“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籍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还有一个人叫白圭,认为是商业的鼻祖,“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为什么企业就那么难长寿呢?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题目,很多人在研究呢。我今天拿不出答案,只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学校有思想,而宗教思想更为深刻,这和长寿是一定有关系的。
我并不奢求咱们小洋人能做多大,是否进入多少“强”;只期望小洋人能做扎实,能寿长,做百年企业,做有思想的企业。
庆祝生日做这样的反思似乎不合时宜,但居安思危是永恒的,思想者才懂得反思。
谢谢各位。
(根据昨日在小洋人的即兴演讲整理而成,引文是成稿时查资料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