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过年玩什么
(2011-02-08 11:27:23)
标签:
游戏过年开元天宝遗事帝京景物略松风阁诗抄休闲 |
分类: 汪中求读书 |
古代过年玩什么
现代人过年,除了亲友聚会,就是吃喝玩乐了。今日的玩可谓五花八门,尤其有了电脑以后,更是另外有了一个世界。
古代过年,人们玩什么呢?
古代春节人们的娱乐同样是丰富多彩的,比如足球很早就有,那时叫“蹴鞠”,今人可以看成“准足球”,但玩法比今天花样多,不拘一格,真正算群众运动。不像今天的足球比赛,一群需要活动的人呆呆地坐着看一群很不想运动的人在拼命。
踢毽子在古代更是非常普及。毽子分毽铊和毽羽两部分,毽铊多用圆形的铅、锡、铁片或铜钱制成,毽羽多用翎毛。结构今天保留下来了,只是今天的毽子设计更单调而已。毽子的踢法甚多,看阮葵生《茶余客话》一书,其中的“踢毽”条说:“其中套数家门,凡百十种。”现代人怕是花样没有那么多了。踢毽子最晚起源于汉代,也就是说至少有两千多年。据文物学家考证,汉代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
荡秋千今天是很普通的,但这种娱乐活动最早却出自于皇家。《开元天宝遗事》中的“半仙之戏”条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土民因而呼之。”荡秋千不仅出身高贵,而且叫法也很雅致“半仙之戏”,那时荡秋千一般在寒食节玩。《艺文类聚》中也记载,“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后来,因为游戏简单、祥和、快乐的特点,才在几乎所有的晴朗暖和的日子推广开来。
当然,跳绳古代也同样普遍。历代跳绳的叫法不同:唐代称“透索戏”,明代称“跳白索”,清代称“绳飞”。跳绳有短绳和长绳之分:短绳可单人跳或双人跳,长绳则为集体跳。跳法有前甩、后甩、前交叉、后交叉、多人跳双绳、双摇飞、多摇飞、计时跳绳、集体八字形编花等。明代《帝京景物略》(刘侗、于奕正著)描述跳白绳说:“二童子引索掠地,如白光轮,一童跳光中,曰跳白索。”“白光轮”的说法很是生动形象,同样的描写在《松风阁诗抄》中也出现了:“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
现在晴空万里的日子,有很多人放风筝,城市没有地方就去公园或广场放。古代放风筝却是作为清明的习俗。古人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当风筝放飞升高后就有意把引线剪断,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可以带走晦气、烦恼、苦闷、忧郁与疾病。于是有人便将自己的苦恼事写在纸上,扎在风筝上,让它随着风筝一去不复返。当然,今天歌舞升平的日子,没有烦恼,什么时候都可以放风筝。
现今保留的一些游戏,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围棋、象棋、纸牌、魔术、钓鱼等都是一以贯之的。有些古代的游戏现在很少人玩,甚至完全失传,斗鸡就少了;斗牛中国也有,不只是存在于西班牙,据说秦代就出现了,而且和成都都江堰的李冰有关;古时也有类似于今天的高尔夫球,由马球演变而来,唐朝称“步打球”,不过那时是很普通的“群众运动”,不像今天几乎是贵族的专宠。
管它玩什么,怎么玩,过年开心就好。只是,游戏需要注意安全,以不影响别人为前提,最好健康且益智。

加载中…